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穿成曹操女儿的我太难了(415)

作者:山游经 阅读记录

曹穗笑眯眯的接受了老父亲略带刺的关怀,左右实际的好处她得了,心胸自然宽怀得起来。

“可不是嘛,谁叫我会托生呢,给阿父和阿母当女儿,注定了我是来享福的。”曹穗美滋滋地咬着脆嫩的冬笋,又嫩又脆,一点都不刺口,在冬日里更是难得。

曹穗一口一块,偏生吃相好,曹操和丁氏瞧着都口齿生津。

曹穗一点都不客气地往装冬笋的盘子伸筷子,吃到尽兴才有空停下来说话,“不过阿父瞧着还上火了,我也没听说霸府有为难的事,想必还是平日里干燥惹的。让阿母每日给你炖点清热去火的,家里的医师做药膳手艺不错,阿父也不用挑嘴。”

说完一点都不稳重的冲着曹操挤眉弄眼,好像曹操是什么还挑剔味道的三岁小儿一般。

曹操没好气道:“你以为谁都是你,吃个药不放甘草就不愿意喝?”

曹穗捍卫吃药不苦的权力,“谁愿意吃苦啊?我不过是敢说而已,再说,药膳本就能当作食物来吃,将食物做得难吃,那就是对它们牺牲的极大不尊重。”

表情严肃得好似在审判和质问把药膳做得难吃的人。

曹操:“食不言,寝不语。”

曹穗还想说话,杨修已经先用菜堵住她的嘴。

惹的程度得拿捏好,不然很容易没有下一次。

杨修用眼神告诉曹穗见好就收,曹穗不乐意但还是答应了。

两人的眉眼互动落在曹操和丁氏眼里,曹操一脸嫌弃但还是忍耐的表情,丁氏则是目光柔和带着欣慰。

翻过年,曹穗的精力便主要集中在学校上,万事开头难,都已经快走到最后一步,自然不可能让它功亏一篑。

曹穗和荀音是都担心土族狗急跳墙,或者是出了些奇葩,直接冲着学校去点一把火。

可能性低,但并不是完全为零。

曹穗派了人马巡逻,荀音是更是带着人住进去,简单收拾了下学校的宿舍,就那么在里面安了家。

各地统计的遗孤们也一批批的开始往邺城赶,远一点的地方甚至过完年就已经出发,唯一不用担心的便是各地的官员不敢顶风作案,都乖巧地组织治下的遗孤结伴,将人送往邺城。

若是那等人数较少的,还衍生出拼车来。

等到二月份,基本上每日都有地方郡县送来的学子,还没入学便全部被安排到学校去住,荀音是领着当初在济民学院教出来的学子们,有条不紊地将人安排好。

荀音是望着好似一个模子刻印出来的孩子,黑瘦,惶恐,只能压下心里触动的怜悯,平常心的对待他们。

本以为会冻死在上个冬日的孩子们第一日晚上睡在八人的上下床,一阵沉默后,终于有胆子大的孩子开始试探地说话。

“你们都是哪的人啊?我叫郝小四,是从济南郡来的。”

黑暗之中,听到他话的孩子犹豫了一会儿,才小声地回应,“我叫张小石,我家是罗上村的。”

有人开头有人回应,接下来就顺利许多。

“我叫……”

荀音是正带着人夜巡,听见许多屋子里都传来交谈的声音没有阻拦,也就现在还能让他们大晚上自由地说话,等到日后正经入学,定然是要讲规矩的。

一直到二月中旬,陆陆续续已经来了四百多人,曹穗看见荀音是登记得工工整整的名册,还没开口,叹气声先出来。

“这里就已经占据了大半学校大半的名额,幸亏城里已经有不少登记的私塾先生。”

想要办私塾自然不可能偷偷摸摸,邺城的人都知道,办私塾当老师教学子那都是要有资格证的,若是没有,他们心里就得先打鼓。

曹穗掌握着少府,登记的名册她手里有,但目前也就三十多位,还有许多人在观望和不屑。

算上这三十人,满打满算能上学的人也有限。

荀音是明白她所图甚大,但有时候也觉得女公子对自已要求过高,哪怕是荀氏在颍川的学院,也从未有几百人的学子盛况。

“女公子所做已经仁至义尽,这批孩子里面许多人都很感激您,若是没有您,他们许多可能连上个寒冬都熬不过。”荀音是劝道,“女公子还自省做得不过,可真是叫我等汗颜。”

曹穗没想到她居然也开始这么会说话,“不愧是我们的荀夫子,说话就是高。”

她还冲着她竖起大拇指,荀音是自然明白她这个手势是夸赞的意思。

“养济院的两个孩子到你那可还适应?”曹穗问起杨桃秀和杨松的近况。

荀音是点点头,“两人倒是比其他孩子要先适应,在养济院被养得不错,杨松话不多但很叫人信任,照顾桃秀也很有一个兄长的模样。”

“名册上的孩子都到达邺城了吗?”曹穗询问一句,在正式开学前,她还想要做一件事。

荀音是:“都到齐了。”

“校服到齐了吗?”曹穗还专门定制了衣裳,瞧着大几百套很多,但小半的人都要花钱买,而且大头的钱都花了,这个钱省着没必要。

荀音是不是需要曹穗催一步走一步的人,“已经发放下去,学子们都很爱惜,若不是我强硬要求必须穿,他们怕是都舍不得穿。”

果然还是时代不一样。

“三天后吧,让他们集体给父母上一柱香。”

荀音是有些怔愣,转而支持,“女公子心善。”

曹穗只是轻轻一笑,此事于她而言举手之劳而已。

三日后的祭奠活动曹穗领着少府的人基本都参加了,四百多个整齐划一的穿着打扮站在眼前,确实叫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