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济院的孩子成为曹穗的目标,她还正儿八经地和丁氏谈合作,丁氏望着她出的价钱,犹疑道:“你这般会不会把你的小金库都赔掉?”
报童卖两份报纸就能得一钱的报酬,本来她就收不回来本的报纸,又多了一笔支出。
曹穗冲她挑挑眉,“阿母放心,我有挣钱的法子。哪怕是报纸不挣钱,我还有其它产业能养它。”
丁氏听闻便不再犹豫,“那好,养济院那边我会安排好人。”
曹穗笑嘻嘻地得寸进尺,“阿母,这些报童的衣裳要统一,样式要一模一样,让旁人一看就知道是养济院和报社的报童。”
不费多少钱,又不是要用上好的料子做,只是统一款式而已。
曹穗连图纸都拿过来了。
丁氏一看,果然奇奇怪怪,但也没到不能接受的程度,“好,我安排人赶工出来。”
曹穗:“阿母,衣裳袖章我这边都准备好了。”
她手里管着少府,专门的织室和曹姳手下的纺织厂就是本家,今日不过是和丁氏说上一声而已。
曹穗跟着丁氏到养济院时就看到一个个都穿好统一服饰的孩子站在门口,他们难掩神色激动,男男女女都有,战乱后成为孤儿的孩子太多了。
曹穗选的是七岁以上的孩子,但哪怕有这个年龄限制,此刻站在她面前的都有50多个孩子,甚至还有人因为没选上而失落。
好在曹穗规定了必须是轮换制,她可不想在养济院里因为这个名额给她搞出什么阶层来。
一个个显然都是专门沐浴过,虽然算不上白净,但也瞧着清清爽爽。
曹穗派人将准备的食物搬下来,哪怕是女公子,捐赠也得规规矩矩地走流程。
曹穗跟着他们说了两句话,便让人下去了。
进入深秋多多少少有些冷,何必叫他们在这吹冷风。
而离开的孩童们三三两两都无法掩饰激动,尤其是晚上吃到加餐的肉时,全部都在讨论曹穗和当报童,又兴奋又紧张,生怕出错被退回来。
这可是难得的挣钱机会。
养济院规定了十四岁必须离开,上了十岁的孩子都盘算着为日后打算,若是能攒下一笔钱,定然能叫日后的路好走许多,更是对这份送给他们的工作无比看重。
曹穗回去的时候还和丁氏开玩笑,说要教他们唱歌。
丁氏听了她的歌喉以后,浓厚的母爱都忍不住劝阻她的想法。
曹穗还是听阿母的话,只好打消教《卖报歌》的想法。
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女公子第一次开始思考:她唱歌真的有那么不着调吗?
第179章 报纸风靡邺城曹穗:她还没赚上钱就被别人赚了
曹穗又和甄宓、郭女王商量后续正式出售的问题,甄宓对报纸很感兴趣,以已度人,她相信出售绝不是问题。
但报社要靠自身运转下去自负盈亏,哪怕是把报纸全部卖出去,按照曹穗目前的定价也很难回本,这还是在印刷也是曹穗产业的情况下,不然成本还要增加。
郭女王这些时日审稿倒是审得过瘾,嘴巴也越发不客气,“担心什么?也就是女公子心善定价低,哪怕是再提升百倍,也总会有那些冤大头买。”
“……”曹穗对愿意花钱的顾客还是表示尊重的,“别这么说,我们的受众群体不是那群有钱的冤大头。”
这次换成甄宓无语。
或许是她成过婚,和现在没成婚的女郎之间有差异。
“要做好加印的准备,而且搜集消息的人不可凭借噱头凭空编造,我们代表着朝廷的脸面。”曹穗开始说正事。
郭女王每次说话都带着一种幼稚的傲娇感,“那是当然,上报的文章和信息哪怕选定都要再次核对,若是有人骗到少府头上来,怕是不想活了。”
曹穗作为在场年龄最大的,对于她略带中二的发言向来包容度很强。
“还有,我这边谈好了修颜阁第二期的上报价格,有了修颜阁打头,日后定然会有商家跟风,就需要你们自已来处理。”
她又不可能事事操心,总归要放手给她们。
两人都表示她们会办好,能独自支撑报社运营,对于她们而言都是难得的机会,自然珍重。
报社正式开卖还特意挑了个深秋里面风和日丽的好日子,简单又古朴的小铺子打开门,可又听不到任何叫卖声,只能见到里面一个高高的柜台,里面也瞧不出来卖的东西。
高悬在门顶的牌匾写着“官府旬报”四个大字,简单好懂,一月发行三次。
有人徘徊在外面好奇,又不敢进去,毕竟能开在这条街的铺子可不简单,但就这家奇怪,开张了也不叫卖。
“官府”两个字更是镇住了绝大部分人,不敢轻举妄动,更叫人好奇了。
官府做买卖也得出来吆喝两声,他们也好捧个场啊。
没一会儿就从里面出来一群小萝卜头,穿着样式整齐干净、胳膊上还戴着专门的袖章,从矮到高鱼贯而出。
看热闹的瞬间更多了,被盯着的小萝卜头们神色紧张,但想到到手的钱,哪怕小手紧张地攥住衣裳,也没有露出过分害怕的神色。
几十个小孩每个人身上两个布兜,一个斜挎在腰间用来装钱,一个提在手上用来装报纸。
没一会儿几十个人便散开,各自划分好的道路没有人敢“抢生意”。
离开了铺子依旧有人跟着卖报的小孩走,小报童暗自运气,然后嗓音嘹亮又带着颤抖地叫喊。
“官府旬报,官府旬报,天下大事,民生娱乐,尽在天下旬报。曹丞相独家访谈,管宁先生首次发表文章,还有邺城商业城建设大计划,一律十钱一份,一律十钱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