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英美同人)[综英美]模拟哥谭之我是市长(132)+番外

作者:橘络甘苦 阅读记录

察和布洛克出现的监控,戈登还让人比对网络上布洛克自己拍摄视频,找出他当时的拍摄地点在哪里。

哥谭的警察们又发现梅尔集团布置在城市各处的隐藏监控有八十一处在附近时间段内被损坏,而无法显示信息。

虽然八十一处很多,但是还是给哥谭警察们提供了八十一处可能和案件有关的地点,戈登要求一个个排查。

这需要时间。

专门让人调查布洛克这个人,他就是一个哥谭混混,在四年前丢了工作,开始酗酒,家暴老婆,因为喝酒和街头帮派人员有了接触,偶尔会帮帮派做事,认识的人都说他是个烂透的混蛋。

父亲是小学老师,母亲是食品厂工人,在布洛克十八岁的时候就不再对他负责,但会给儿子塞一些钱,补贴他,对儿媳和孙女比较冷淡,同事都说他们俩比较冷漠,但对儿子布洛克比较关心。

在调查的时候,这样的一对夫妻还在网络上把矛头对准哥谭警察局和最高官员,还有专业团队在控制舆论,这并不像是单纯的布洛克父母能够做到的事情。

在行动的不止有警察局,还有市长办公室及其有关单位、梅尔家族的专业律师团队,大家一致认定这可能是蒂米的政敌在对她实行打击。

上一次的市长选举蒂米一个没有在哥谭市长期任职的空降能够胜选,很大原因就是前任市长死得很惨,各方僵持,让蒂米幸运地成功上位。

四年的时间,足够蒂米获得大批哥谭人的支持,而选举形式又大为不同,很多方面都不愿意让蒂米继续当市长。

尤其是贪污被查、或者面临防贪腐变严格制度的官员和贵族,被多番打击,现在还面临着戈登局长、哈维丹特检察官和蝙蝠侠联合打击的黑-帮和罪犯,以及潜藏的其他势力,包括猫头鹰余孽,可能还有来自华盛顿等其他城市的势力,他们都想要换掉蒂米这个市长,扶持一个自己人或者傀儡上台,继续攥取他们在哥谭的不法利益。

市长会议室里,幕僚们还在不断分析,有助理也在做着记录。

有幕僚问:“是谁在策划和布置这一系列行动?”

有幕僚说: “把所有敌方都假定为可能的幕后黑手或者助推手。是谁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确定他们的目的,如何粉碎阴谋。”

舆论学专家认为: “这件事情更大程度上会影响市长的支持率,目前已经在控制舆论,对散播谣言,损害市长名誉权者进行起诉,但是仍旧有人在混淆视听,在竭力抹黑市长,网络信息科正在严查,尽量缩小这件事对市长四个月后的换届选举的影响。”

法学专家说:“没有明确的证据能够证明市长是凶手,法院无法传唤市长,那么这件事情就只会在言论上影响市长。但也要考虑到敌人是否会伪造证据,伪造证人,以及利用舆论压力迫使检方传唤市长。在法律上可能会申请‘调查性传唤’,走诉讼条例,证人指认,市长需要到法庭配合澄清为由要求非正式听证传唤,或者谎称关键证据可能被市长办公室销毁而迫使法院紧急传唤市长。”

蒂米握着一支笔,在她的笔记本上点出一个黑点。

哦,还得是专家,法庭上可能怎么玩都明明白白。

法学专家表示在律师团队的努力下,蒂米可以避开大多数不利情况,但是极端情况下,尤其是多方势力联合针对的情况下,蒂米很可能逃不过被传唤到法庭的可能。

而且陪审团、检察官、法官,也不排除存在被收买的可能。

毕竟这就是哥谭。

事情发展如同法学专家所说,警局和法庭那边表示出现了证人说曾经看到过市长和布洛克在布洛克出事前出现在一起。

而且在查找监控的时候,发现布洛克曾经在拍摄完那个视频之后前往一个超市,在超市的储物柜中放了一个物品,买了一点食物后就离开,并没有拿走储物柜中的东西。警察在储物柜中找到了市长带有家族徽记的手帕。

这些证据顺利让蒂米收到了法庭传票。

蒂米再次开会。

这些证据当然是假的,蒂米自己这个当事人相当清楚。

她没做过的事情,伪造出来,当然一看就是假的。

当然这一点有一些幕僚和下属并不在意,他们要做的是如何保护市长的利益,因为他们身上都打有蒂米的印记,换市长,新市长也会怀疑他们的那种。

“我想所谓的证人证词和证据都不成立,但是显然,这成为了开庭审判对我的指控是否成立的基石。”

法学专家说:“他们的准备很充分,是有组织有预谋地,一场针对市长的阴谋。”

蒂米笑起来:“有在场各位的存在,我想他们的阴谋都被我们所分析和洞察。我们是强大的。”

有人说:“想用这种办法来指控市长,败坏市长的名声,实在是太昏头,异想天开!”

蒂米在本子上写了萨尔马罗尼这个名字,她问道:“我记得指控萨尔马罗尼谋杀的一场庭审快要开庭了吧?”

萨尔马罗尼,是黑-帮罗马尼犯罪家族的首领,为人残暴、狡猾、冷酷,和法尔科内家族争斗得很厉害,都属于用金钱交易、暴力、阴谋来控制自己手底下的犯罪网络,这一次,他以谋杀罪被控告。

这样的还有一个,那就是卡迈恩法尔科内,法尔科内家族的领头人,哥谭教父一般的黑-帮老大。

为了将他绳之以法,蒂米的爱人晚上忙活得厉害,戈登、哈维都在各种使力。

法学专家说:“是的,在三个月后,那件事情也具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