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蕴雪心说关我屁事,她二十四岁时穿越到了现在这个身体里,如今都过去六七年了,要搁现代都三十岁了,虽然现在的社会只要心态不老,永远都是小姐姐,但也不至于幼稚到整日里听两个小女孩争风吃醋的事吧。
“她不过仗着自己是嫡出,母家身份显赫,就处处都压我一头,如今皇上承认了苏蕴珠和容王的亲事,容王府也来人提亲,这下她更得意了……”苏蕴玉说着说着不由带了些自己没察觉的酸意。
苏蕴雪自动将这些叭叭的废话屏蔽掉,抄书抄的忘我。
苏蕴玉说了半天话发现没人搭理她,扭头一看,苏蕴雪规规矩矩地写着字,眉毛都不动一下。
她顿时有些不高兴,拉下脸道:“我在跟你说话,你听不到吗?”
苏蕴雪微微一笑,温声说:“听着呢,只是不知道说什么好。”
苏蕴玉不屑道:“嘁!闷葫芦……对了,”随即又转了话茬,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苏蕴雪,道,“过几日母亲要带我去武昌候府赴宴,要不我跟母亲说,让你也一起去吧。”
苏蕴雪笔尖不着痕迹地顿了一下,随即运笔如常。好几次苏蕴玉总是用一些似是而非的事情试探她,苏蕴雪有些不厌其烦,不过这次倒是给她带了个重要信息。
苏蕴雪为难地说:“我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的宴会,不知道该怎么做,怕到时候给太太丢脸,还是不去了吧。”
说这话的时候苏云雪微微蹙着眉,神情有些迟疑和胆怯。
苏蕴玉见状轻蔑道:“瞧你那窝囊样。”
苏蕴雪也不说话,依然低头抄书,苏蕴玉自己呆了一会儿觉得无趣,走了。
苏蕴玉一走,苏蕴雪把笔一丢,回到内室往床上一摔,倒在软和的被褥里,舒服地叹了口气,总算走了。
崔嬷嬷端了茶进来,看见小姐又毫无形象地趴在床上,操心地念叨道:“小姐,就算没有人,也要举止娴雅,合乎规矩礼数啊。”
古代的大家闺秀,行起坐卧各方面的礼仪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且要时刻保持。这样优雅是优雅,可总是端着,也很累啊!
苏蕴雪从枕头下摸出一本话本打开来看,两只脚翘在身后晃来晃去,才不管崔嬷嬷的唠叨,她问崔嬷嬷:“花菱呢?”
崔嬷嬷将茶放在床边的五斗柜上,回道:“我让她去厨房拿晚饭去了。”
钦安伯府除了大厨房,老夫人院里、大房和二房各有自己的小厨房,平时大多是大房和老夫人在一起用膳,二房在东院里吃。
何氏却不允许苏蕴雪同桌吃饭,让她将饭菜带回小院自己吃,苏蕴雪的饭都是崔嬷嬷或者花菱去厨房拿回来,很多时候都是些残羹冷炙,后来苏蕴雪让崔嬷嬷想法子买通了厨房的一个婆子,情况才好一些。
苏蕴雪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伯府庶务管理远不如从前,厨房干活的那些婆子们几乎都会浑水摸鱼,捞点油水回家,所以苏蕴雪的小动作并不怎么显眼。
苏蕴雪“哦”了一声,将话本翻了一页,轻声道:“听苏蕴玉说,过几天府里的人都会出去赴宴,我们或许能寻到机会出府一躺。”
崔姨娘是商户女,虽然当初作为妾室不能有嫁妆,还是偷偷带了很多银子做压箱钱,后来瞒着伯府在京郊陆续置了一些田地,并在宣武门大街上买了一间小宅子,离钦安伯府不远不近,不容易被熟人看见,有什么事也能及时回来。
崔姨娘将值钱的东西都放在了那个小宅子里,在去田庄前将宅子的事告诉了苏蕴雪。
苏蕴雪平时不能出府,崔嬷嬷却要方便些,偶尔能寻个由头出去,到那边的宅子收拾一番。要是有合适的机会,苏蕴雪也会悄悄过去盘一下田庄的账。
第12章 小七
崔嬷嬷听了道:“是很久没去了,我记得宅子里还有几匹夏布,正好给小姐做几身衣裳,您现在屋里穿的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件,都旧的不成样子了。”
苏蕴雪对穿什么不太在意:“无所谓,我又不出门,穿破点儿也没事,要是突然穿了新料子,被太太知道又是一番折腾。”
“小姐放心,那几匹夏布是我照着以前的衣裳买的,颜色花样都差不多,看不出什么来。”
苏蕴雪翻了个身,仰面躺着把话本举到头顶,心不在焉地道:“到时候再说吧,在那之前先把花菱给支开。”
花菱是何氏明目张胆放到苏蕴雪院子里的,苏蕴雪虽不能拿她怎么样,但从不让花菱近身,有什么事也会想办法避开她,还好小丫头不是个机灵的人,不然每天跟人玩心眼还怪累的。
到了赴宴这日,大房和二房前呼后拥的出了门。
走了没一会儿,崔嬷嬷找到花菱,借口太太让她去正房帮忙打理院子里的花草,将她支走。
平时太太会将崔嬷嬷和花菱叫过去干些杂活,花菱没有怀疑,听话地去了。
那么个院子足够耽搁她大半日的。
花菱走后,苏蕴雪就换上了小丫鬟的衣服,用包头发的布巾遮了头脸,跟在崔嬷嬷身后出了门。
主子们不在,天气又热,下人们都在屋里躲懒,裙房一带难得没有什么人,苏蕴雪和崔嬷嬷顺利的出了后门,两人都松了口气。
他们雇了辆马车,到了宣武门大街的宅子。
宅子是个二进的小院,不比苏蕴雪在钦安伯府的院子大,却好很多,无论是屋舍还是院墙都十分干净,环境也清幽。
苏蕴雪很喜欢这里,她心里更偏向于将这里当作家,因为这座小院是崔氏留给她的,真正只属于她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