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八点半,编前例会照常召开。
采访组的记者有十二人,大家围坐在会议室,每个人带着自己负责领域的选题报告。彭冬冬和副责编林蕾负责筛选,通过后便可进入采访环节。
“组长,新华社区接待上级卫生检查组的事,您觉得有没有挖掘的空间?”林蕾小心翼翼地问道。
“这条线是谁负责的?”
“是我。”小王立刻应道。
“初稿呢,调出来我看看。”
彭冬冬示意投影仪打开,眼睛盯着屏幕上的稿件,快速浏览。
“报道不够深入,再加一些居民对社区卫生状况的真实评价,比如对环境改进的看法,或者有针对性的建议。还有,把社区主任和检查组领导的表态加进去,这样能更全面。至于照片,太平了,完全看不出变化的对比感,得补拍有代表性的画面,比如卫生整治前后对比的场景。”
“明白了,组长。”小王迅速记下指导意见。
“还有,文玩市场有人买到赝品这个选题……”林蕾翻着手里的资料。
彭冬冬微微一笑,敲了敲桌子,说道:“这个啊,我们又不是文物鉴定专家。文玩市场敢卖真货,那也得是家传的,要是盗墓来的,可就是违法的,当事人买到假货这事,咱们说了不算,要是盲目报道了,岂不是给不法行为带节奏?”
“那这个题材就搁置?”林蕾有点犹豫。
“不用搁置,是大郭前天报的题吧?”
“是的,现在卡着了。”大郭回应道。
“你可以联系一下市场监督管理局,让他们派人陪同采访。咱们的报道要有理有据,不能凭爆料人一面之词。”
“好的,我这就去联系。”
“组长,我有个报题!”小张赶紧举手,语气里带着些急迫,“爆料人说高脚村清理污水的问题拖了三年都没解决。”
这个信息让会议室的气氛瞬间紧张了几分。
“这个选题不错,要认真对待。高脚村的污水问题本身就是民生重点。我们组关注的就是这些涉及民生的选题,但报道不能停留在表面,必须要深挖背后原因。了解为什么三年没解决,是经费问题、责任问题,还是其他原因?报道要做到层层推进,既提出问题也引导思考。还有,文稿要接地气,别整那些空话套话,要写得让老百姓看得懂。”
“明白了,组长,我马上去准备。”小张干脆利落地答应。
会议室里讨论声继续此起彼伏,虽然记者队伍以年轻人居多,但在彭冬冬的带领下,每个人都养成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选题都被反复推敲,细节都被仔细咀嚼。
半个小时的会议结束了,大家各自忙碌起来。
彭冬冬看到新员工黄雨还坐在工位上,一脸愁容地盯着电脑屏幕,手指机械地翻动爆料平台。
“还没动身?没找到合适的选题吗?”
小黄抬起头,看到是组长站在旁边,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张老师走之前没给你安排任务?”
小黄摇了摇头,“没,他家里有事,走得挺急的,怕我压力大,也没给我硬性任务。”
“那之前长兴路路灯不亮的报道,主要是你负责采写的还是张老师主导的?”
“是张老师指导我写的。”
小黄小声说道,像是在为自己的不独立感到不好意思。
她入职才满一个月,刚开始还满怀热情,但这个星期带她的张强老师临时请了工休,独自一人选题采访,她感到有点吃力。再加上对选题敏感度不够,心里压力越积越大。眼看这个月就快结束了,她如果再不出稿,这个月的绩效恐怕要泡汤,而她的房租可不等人。
“采访前后,你有什么看法?”
小黄低下头想了想,回答道:“我觉得张老师特别厉害。他在采访前,心里就已经有了完整的思路,知道该问什么、怎么写。而且他特别果断,遇到问题马上能找到解决办法,不会拖泥带水,效率特别高……我就差远了。”
“你怎么差了?”
“我写得慢,张老师写三篇稿件的时间,我可能才写了一篇不到,而且还不完整。”
彭冬冬笑了笑,语气轻松地说道:“这是正常的。刚毕业没多久,你还在磨合期。学校里教的那套知识,到了实际工作中用起来,那肯定得改个样。书本上的东西是理论,社会上的东西才是实践,这两者中间,得靠经验来填空。”
“可是,怎么才能提高得快一点呢?现在我连选题都觉得难上加难。”
“第一步,先别急着要求‘快’,而是求‘稳’。选题这件事,你要先学会多观察身边的生活。比如,现在就从爆料平台里找出一个你觉得有价值的事件,咱们一起讨论讨论,看是不是能做。”
小黄有些意外地看着组长,没想到他这么忙,还愿意花时间帮她。但内心的焦虑稍稍被安抚了些,她点点头,重新打开平台,一条一条认真翻阅起来。
“记住,新闻选题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有时候是藏在不起眼的小事里。你的任务,就是练出一双发现的眼睛。今天选不出来也没关系,慢慢来,咱们一起想办法。”
“谢谢组长的指导,我会努力的。”
彭冬冬回到工位,打开电脑,再次审阅昨晚赶出来的稿件,思考着文字是否足够精准,甚至到每一个措辞、每一段逻辑,都不敢有丝毫懈怠。
就在这时,手机屏幕一亮,一条杜小曼发来的短信跳了出来。
他拿起手机,点开信息,上面写道:“彭记者,我想了想,我妈应该愿意接受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