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局宫女,实则谋士(6)

作者:木子金三 阅读记录

孟跃掀帘而入,行至紫金檀木书案旁,翻看十六皇子的书籍,除却《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蒙求》这种基础的启蒙书,还有《九章算术》,医学类的《黄帝内经》,陶冶情操的《诗经》《棋书》和《论语》等。

平心而论,女先生并非照本宣科之人,她为十六皇子释义引导,耐心讲解,可惜收效甚微。

并非女先生不好,顺妃娘娘爱重儿子,请来的女先生自然是慎之又慎,女先生教的没问题,十六皇子伶俐可爱,也无甚问题。

问题出在教学内容。

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通篇都在强调忠孝,仁政,伦理道德。就像无形的尺子挥舞在身边,时时告诫十六皇子,不准这样做,必须如何如何。

十六皇子排斥也是情理之中,他老老实实跟着女先生念书,无非是因为顺妃娘娘叮嘱过他。

但长此以往,恐生厌学。

孟跃将书籍整理,离开书房。

偏殿外,小全子捉了蝴蝶,正在陪十六皇子玩。

这种鲜活而生动的活物,比冰冷威严的文字更有吸引力。

十六皇子跑动中,一张小脸红通通,忽然瞧见孟跃,也不管蝴蝶了,迈着小短腿哒哒哒跑来,牵着孟跃的手:“跃跃一起玩。”

孟跃笑应,园里一片欢声笑语,顺妃娘娘揉了揉眉心,喜忧掺半。

女先生与她说了,珩儿念书并不如何用心,如今在春和宫也就罢了,他日入上书房,还这般调皮,可如何是好。

胡嬷嬷劝道:“娘娘不必太担忧,去了上书房,十六皇子念的书多了,知文明理,自然就明白娘娘的苦心了。”

园里的热闹不减,配殿的赵才人忍不住瞧,看见十六皇子身边的孟跃,不解:“十六皇子身边的大宫人,怎么换成一个小丫头了。”

章嬷嬷简单解释,赵才人不太赞同,“顺妃娘娘就算补偿,提拔那丫头做个二等宫人顶天了,十六皇子身边的大宫人还是得成熟稳重。”

章嬷嬷迟疑:“听说是十六皇子要求的。”

赵才人惊讶:“顺妃娘娘就这般依着十六皇子了?”

章嬷嬷使了个眼色,主仆二人回屋,章嬷嬷低声道:“顺妃娘娘流产时伤了身子,再不能有孕,她这辈子只一个十六皇子,怎么宝贝都不稀罕。”

赵才人沉默,半晌道:“那个丫头真是好运道。”

日头攀升,十六皇子有些乏了,孟跃蹲下给十六皇子擦汗,忽然咦了一声。

十六皇子:“跃跃,怎么啦?”

孟跃指着十六皇子身后的太阳,“早上时,我见太阳那么那么大。”她两只胳膊比划一个大圆,“但这会儿又很小很小。”她拇指和食指合拢,比了个小圈。

然后孟跃得出结论,“近大远小,看来早上的太阳离我们更近。”

十六皇子眨眨眼,“是这样吗?”他从来都没想过这个问题。

十六皇子眯眼去瞧,好像…这会儿太阳是小了一点喔。

午膳后,十六皇子与顺妃娘娘说起此事,顺妃微愣,看向十六皇子身侧的孟跃。孟跃低眉垂眼。

顺妃想了想道:“珩儿这说法有理,不过…”

十六皇子:“不过什么?”

顺妃娘娘牵着儿子的手走向殿门,“珩儿,热不热?”

十六皇子诚实点头,顺妃娘娘又问:“那早上热吗?”

十六皇子摇头,“早上很凉爽。”

顺妃娘娘笑:“那不就是近热远冷吗?母妃觉得晌午的太阳离我们近。”

十六皇子呆住了。

他觉得跃跃说的有道理,母妃说的也有道理,可是两个人的观点又是完全相反的。

可怜的十六皇子,但凡多读两本书,都不能叫顺妃和孟跃忽悠了。

十六皇子揣着疑问回偏殿,他忍不住问孟跃,“跃跃,什么才是对的?”

孟跃摇头:“奴婢不知道,或许书里有。”

“书里没有,先生从来没教过这个。”十六皇子很笃定。他怕孟跃不信,还把孟跃带去书房,将书翻给孟跃看。

“书上没有的。”十六皇子再次强调。

孟跃翻着论语,道:“孔圣人尚不能决断,殿下不知道也寻常。”

十六皇子眨眨眼,又眨眨眼,像听到了什么不得了的话,他惊的踮起脚捂孟跃的嘴,环视四下,小声道:“跃跃不可以说孔夫子不好。”

孟跃握住十六皇子的手,“两小儿辩日是古人写的,不是奴婢胡诌。”

十六皇子:“啊?”

孟跃从博古架下面的书柜里翻出一本《列子》,找到“汤问”一篇,指出其中的“两小儿辩日”给十六皇子看。

十六皇子瞧去,发现他母妃和跃跃的对话,分明是照搬“两小儿辩日”,他鼓着脸:“你们欺负我。”

“没有欺负殿下。”孟跃温声道:“奴婢只是看见天上的太阳,有感而发。”

她剥了一颗葡萄,喂到十六皇子嘴边,“殿下对奴婢最好了,奴婢自然也对殿下好,怎么会欺负殿下。”

十六皇子被说服了,张嘴叼住葡萄。眼睛盯着《列子》,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惊叹,“他竟敢讥讽圣人。”

这得多勇啊。

十六皇子在书案前坐下,再次翻开论语,心情与之前有一丝丝微妙。

书翻四五页,很快他又乏味了,孟跃瞥了一眼。

学而篇的内容,着重强调孝,她伸出手又翻数页,找到自己想要的。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