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如懿同人)当安陵容杀穿如懿传(42)

作者:岁岁桑榆非晚 阅读记录

如懿和白蕊姬一前一后在雪中走着,白蕊姬愤愤地说道:“刚才文嫔还真是出了好大的风头!”

如懿淡淡地说道:“她躲过冬至家宴,却偷偷去练冰嬉,足以见她邀宠媚上,品行低劣。她那狐媚手段,就是告诉本宫,本宫也断不会去做的。”

白蕊姬得意一笑:“别看她得了梅坞,不过是皇上一时兴起罢了!宫中时日还长,等有日我怀了个阿哥,看她还怎么得意!”

如懿淡淡地点头,但其实内心翻江倒海,气得鼻子都歪了。

这一次家宴过后,陵容一枝独秀,宠冠后宫,常能看见陵容与乾隆在梅坞之中泡汤嬉戏。琅华和晞月是真心高兴,总去宝华殿祈福,希望陵容能早日怀上龙胎。最不高兴的当属嘉贵人和延禧宫中的两位,没少在背后说嘴。

陵容依在乾隆身侧:“皇上,您这些日子独宠我,后宫的其他姐妹该有怨言了。”

乾隆捏了捏陵容的脸:“这是要赶朕走。”

陵容:“一时欢娱,如天上人间。但臣妾更希望能伴着皇上偕老,细水长流。”

乾隆:“就你嘴巴厉害。你放心,朕会永远陪着你的,这个梅坞也只给你一个人!”

陵容点点头,做出娇羞的样子。

等入了春,宫中仍旧是皇后、贵妃、文嫔和嘉贵人最得宠,其次是纯嫔和仪贵人。今日是二月初十,如懿的生辰,按照旧历,乾隆会来陪如懿过生日。

这小半年来,好不容易盼来皇上。 一大早,延禧宫上上下下就准备起来了。李玉为了见惢心,颠颠地亲自来送贺礼:“请娴妃娘娘安,奴才特奉了皇上的旨意给您送贺礼来了。”

如懿装作娇俏地摇来摇去:“皇上不来了?”

李玉:“人未来,礼先到。”

打开盒子,如懿拈出一支金簪,上面是两朵拇指盖大小的并蒂玫瑰。 惢心避开李玉的目光,恭维道:“主儿娇俏,带着这个正合适。”

如懿高兴地站在镜前比划,又吩咐道:“惢心,去送送李公公。”

惢心咬了咬唇:“是。”

眼看着惢心和李玉出去,如懿淡淡地说:“我看李公公是个重情义的人,一直对惢心都很上心呢。”

阿箬狐疑地说:“我听惢心说,他们和上次的江太医本是同乡,情谊自然会好一些。”

如懿点点头,心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终于到了晚上,乾隆姗姗来迟,白蕊姬倒是懂事地没有在外面。二人相对而坐,乾隆:“来,如懿,朕敬你。”

如懿:“谢皇上。”

乾隆:“今日你生辰,朕陪你吃碗银丝面,长长寿寿的啊。”

如懿撇撇嘴:“长寿是好,要是变成老婆子,皱皮拉耷的,有什么意思。”

此时,乾隆十分怀念贤惠的皇后、娇俏的贵妃、成熟的嘉贵人、还有他温婉的梅花仙子!只是今日生辰,乾隆也不好拂了娴妃的面子,只能喝了口酒:“朕也不知道该赏你些什么,你可有想要的?”

如懿突然起身跪下:“皇上,臣妾确实有一心愿,还想借皇上金口,成全了臣妾。”

第036章 如懿出昏招

乾隆挑眉:“朕与你相伴多年,不管你想要什么,尽管对朕说吧。”

如懿少见的扬起笑脸:“不管臣妾说了什么不知天高地厚的话,也请皇上成全。”

乾隆难得被如懿温柔对待,笑笑:“只要,你不让朕封你为皇后。其他,没什么难的。”

如懿自觉赌对了,笑得更加灿烂:“臣妾的心愿与臣妾无关,干系皇上。”

乾隆:“哦?说来听听。”

如懿:“先帝驾崩后,留在紫禁城的嫔妃,皇上悉数加封,迁入寿康宫颐养天年。在行宫的嫔妃,也有皇后娘娘安养着。臣妾想,活着的得以奉养,去世了就不闻不问了么?还请皇上顾念他们侍奉过先帝,没有名分的加以追封,以表孝心。”

乾隆心中隐隐有不好的预感:“你说的人是?”

如懿:“先帝在热河的嫔妃,李氏,金桂。”

听到这几个字,乾隆顿时觉得自己火气上涌,但依旧耐下性子:“有些人讷,心里可以挂念,但不能说出口。”说着,斟了一杯酒,掩饰自己的尴尬。

如懿偏觉得自己说中了乾隆的心事:“可是李氏不一样,李氏对社稷的功劳,皇上心里一清二楚。只是大清有功之人,多如过江之鲫,也无须一一褒扬。但请皇上看在先帝的份上,追封李氏为太贵人,潜入先帝妃陵。”

乾隆只能用吃饭压住内心的烦躁:“先帝未曾给过名分的人,皇额娘会生气吧。”若论想着李金桂,普天之下不会有人比乾隆更加怀念。纵使她只是个圆明园的粗使宫女,可在乾隆的记忆里,她十月怀胎诞下他,含辛茹苦地抚养他,最后又因为担忧儿子的前途而郁郁而终。乾隆永远记得,那些年他还小,亲生额娘还在,带着他在荷花池中纳凉,给他唱着:月儿明,风儿静...的童谣哄他入睡。

可现在,他在玉碟上是钮祜禄氏的皇子。若是他追封李金桂,那普天之下该如何猜测他的出身,自己和皇额娘的关系,又该如何立足?

这些,如懿统统没有考虑过,只是嘟着嘴:“只是追封太嫔和太贵人,名份无需太高。尽一份心意就好。”

乾隆眸色一黯:“先帝说过,朕是钮祜禄氏的儿子。”若真的追封,乾隆自然想给自己的生身额娘更高的位置。

如懿:“臣妾明白皇上心中之苦,所以希望皇上心里舒坦些。”

乾隆内心涌起滔天巨浪:他就不明白了,这个如懿为什么就非要和他这三个额娘过不去!一会儿毒死嫡母、一会儿投靠养母太后,现在又把自己这个万不能显露人前的生母拿出来,逼他追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