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侯府不同意,那她对侯府来说就是个无关紧要的人。既然如此,那姑娘何不想个决绝的办法,直接断了小侯爷的念头。”
她听完丫鬟的话,微微怔住。
丫鬟又继续说:“我听侯府的人说,小侯爷为了娶她,闹了许久了。侯爷做出了让步,说是拗不过他,他若实在想娶,那便娶做平妻。”
她忽然支支吾吾起来:“您就算是嫁到了侯府,日后也要与她……平起平坐。”
裴书慧没想到还有平妻这么一茬。
若是侯府真有让谢寒照娶她做平妻的想法,那她除非是不嫁入侯府。
不然,依着谢寒照的性子,说不准会以让祝妙清做平妻为条件与她谈判。
她只有答应了,才能嫁进侯府。
这么看的话,只要她打算嫁入侯府,祝妙清便一定留不得。
她敛起哀伤的情绪,又说:“你去打听打听祝妙清如今住在哪里。”
“是,姑娘。”
-
江知年顺利到翰林院上任。
刚刚上任事务多,他也没得了空再去见祝妙清。
心里也怕会给祝妙清添麻烦。
却没想到,谢寒照竟会先出现在翰林院。
江知年算是升了官,从一个八品的县丞,升到了六品的翰林修撰。
可这官职到了谢寒照面前还是不够看的。
谢寒照一踏入翰林院便有人上来恭维,就连翰林院学士似乎也与他相熟。
还贴心的将江知年介绍给了谢寒照:“寒照,这位是新上任的翰林修撰,江知年,江大人。”
谢寒照漫不经心的扫他一眼:“江大人,早有耳闻。”
江知年稳重的拱手行礼:“谢大人。”
他没理会。
自顾自的问翰林学士:“我老师还有什么东西在翰林院吗?”
翰林学士似乎是察觉出了二人之间有一丝丝的不对劲,他也没有多问,回答道:“还有一些书卷和手札在翰林院,都放在翰林院好几年了。”
他点头,“那麻烦学士命人收拾好后,送到我那里去吧。”
“好。”
他这次来翰林院也不是为了见江知年。
这几日局势动荡,当初太子太傅去了东宫辅佐太子后,还兼任了两个月的翰林学士一职。
他过来是想看看能不能再从原先他的物品中寻些证据。
翰林学士没耽误,马上让人去收拾了。
只留下谢寒照与江知年。
谢寒照背手站立,声音冷冽:“我竟不知道你调任到上京城来了。”
“妙清还未去柏年县的时候文书便下来了,因着母亲生了病,才推迟到了这个月。”
他也是到了上京城后才知道祝妙清的名字。
不然,先前遇到祝修远和祝叙,他路上明明听到了祝妙清的名字,也没有想过她会是宋昭。
谢寒照眸光一凛:“妙清也是你叫的?”
江知年扯了下唇角,“谢大人如今不是还没娶到她?就算娶了,她的名字难不成还不让别人叫了?”
“谁都能叫,唯有你叫不得。”他染着戾气的眸子紧盯着他,脸色阴沉。
江知年眼中闪过不屑:“谢大人,实在没必要与我在这种微不足道的事情上较真。”
谢寒照轻嗤一声:“你寒窗苦读多年,能调任来京城任职不容易。我本不想断送了你的仕途,如今看你这副模样,我倒是还真想看看你灰头土脸的返乡,继续做你的县丞。”
第79章 娶她的事,也该有个结果了
祝妙清让明月偷偷去安定侯府给大夫人送了个信。
她决定离开。
希望大夫人能帮忙。
大夫人那边满口同意,让明月传回了话:
“姑娘,大夫人说,她目前只能先把您送走,若是带着老爷和公子的话,人太多了,容易被抓,得先让他们离开。”
祝妙清点头:“我知道了。”
她也是这么想的。
带着他父亲和哥哥,目标太大。
其实这一次,她没什么把握。
心里总觉得不太踏实。
明月接着说:“大夫人说,让您先准备着,随时都有可能会送您离开。她也不能确定哪天能送您离开,具体要看小侯爷哪一天入宫。”
看来大夫人也准备趁着宫中出事的时候送走她。
“嗯,走一步看一步吧。”
当务之急是将她父亲和哥哥先送走。
-
谢寒照最近几日与六皇子见面的次数也变多了。
两人又是约在了乐坊中。
李羡栩坐在罗汉榻上喝着茶,“二哥最近暗中的动作不小,随时都有可能会逼宫。”
自从上次刑部尚书在太子面前提出了太子太傅死因有疑后,皇帝便让刑部暗中彻查此事了。
只不过,证据被太子抹除的干干净净,找不到什么。
但是,李羡栩的人又在一点一点的往外扯当初皇帝遇刺案的疑点。
加上太子前段时间又做了一件蠢事。
澹州发了水灾,灾民流离失所,食不果腹。
皇帝将赈灾的重担交到了太子手上。
结果太子一到了澹州后,竟逼迫当地富商与官员上缴钱财用于赈灾。
可赈灾银钱已经下发了下去,他还做出这种事情,惹了不少官员的怒火和民愤。
他太子的位置,算是坐在了悬崖边上,岌岌可危。
之后的每一步都不能踏错才行。
不过,他最近似乎坐不住了。
谢寒照眉尾轻挑了下,“殿下静候着好消息吧,太子必然坐不住。”
这也算是他与太子一同长大,对他的了解。
太子这人太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