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日禾(92)+番外

作者:今知久 阅读记录

下午的时候,订购的点心和饮料送上门。餐厅也布置妥当,桌子正中间的玻璃花瓶插上了一簇鲜花。

约好的时间是下午五点,不冷也不热,天气凉爽。

王姨怕她在场打扰到大家的兴致,做完晚饭就回家了,预备第二天早点来收拾碗筷。

下午五点前后,人陆陆续续地来了。

宋景明和陈书文几乎是前后脚到的,此时正坐在一块儿聊着天。

宋知禾只邀请了一些关系较好的朋友,大多是同班同学,大家都很相熟,热切地聊着天,也不尴尬。

送来的礼物都堆在一旁的桌子上,她打算晚点拆。

慕舟舟姗姗来迟,怀里抱着一个玻璃坛,里面是玫红色的液体,对宋知禾歉意地说:“不好意思,来晚了一些,我给你带了好东西。”

宋知禾的目光定格在玻璃坛上。

“这是我自已酿的梅子酒,酸酸甜甜的,可好喝了。”她骄傲地说,“放心,我前段时间喝了,度数很低,不醉人的。”

宋知禾在南方的家乡,那里的风俗会用糯米酿米酒,逢年过节的时候用来待客。

要吃的时候,用勺子挖上一勺,然后加入白糖,用开水冲泡。香香甜甜的,带着一点微微的酸,并不醉人,她能喝上几大碗。

她的外婆米酒酿得极好,每次她回去都会给酿上一些。自从来了北城后,她就极少品尝到那味道。

她想着,自家酿的果酒,度数应该也不高。

“我跟你说,放点冰块进去,味道更好。”慕舟舟说。

宋知禾接过那坛酒,忽然想起冰箱里没有冰块了,于是她取了冰块盒,倒了纯净水放到冰箱里去冰冻。

人都到齐了,大家入座,宋知禾从冰箱里拿出冰镇过后的饮料。

在他们这个年纪的同学聚在一起,总是有无数的话题,这一顿饭吃的很畅快。

吃完饭后,为了防止大家无聊,宋知禾特意买了一些棋牌游戏,于是大家就坐在地毯上,围成一个圈玩狼人杀,夏宁充当法官。

几局过后,灯光突然暗下来,宋知禾有些懵,该不会停电了吧?

大家很有默契地拿起手机打开闪光灯,唱着生日歌,夏宁则推着一个蛋糕缓缓走过来。

光线很暗,但是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是带着笑容的。

“快点许愿。”唱完歌后,大家欢呼道。

宋知禾看着摇晃的烛光,双手合十,闭上了眼睛,许了三个愿望,然后吹灭了蜡烛。

室内恢复了明亮。

又是一阵欢呼声。

宋知禾给大家切蛋糕,第一块蛋糕给了夏宁,夏宁却说:“第一块蛋糕自然是给寿星。”

吃完蛋糕,大家又开始玩游戏。宋知禾从冰箱里去又取出拿了些饮料,也将慕舟舟准备的果酒拿出来,给大家尝尝。

宋知禾拿了一杯,尝尝味道。加入冰块的梅子酒冰冰凉凉,入口是柔和的香甜,酸与甜交织,浓郁的果香。

-

宋知禾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睁开眼睛,光线昏暗,靠近厨房的一盏灯亮着,她躺在客厅的沙发上,身上盖着一层毯子。

房子里什么声音也没有了,看来大家都离去了。

她忽然想起,她喝了几杯梅子酒,困意来袭,倒在沙发就睡了。

她往四处摸索,终于摸到了手机。入目是夏宁的信息:我们回去了,发现你睡着了,就没叫醒你,好好休息。

困意如同翻滚的海浪袭来,她又睡了过去。

宋知禾做了一个梦。

她寒假时回到乡下,外婆一早就在门口等候,用粗糙的手掌抚摸她的手,口中念叨:“手都凉了,快点进来,外婆给你冲米酒喝。”

外婆住的是小平房,房子很小,地板还是水泥地,烧锅用的也是土灶。

父母不只一次提过要将她接来住,或者在外面给她买个房子住,她都不愿意,只是说:“我在这儿住了一辈子了,让我换地方,我不愿意,我就是老死也要死在这屋里。”

外婆一辈子都住在这个小屋里,小屋已经和她的血肉融为一体了。

她将每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房前屋后养了鸡鸭,也不见一丝异味。

于是父母不再提起这个话题,只是说要给外婆雇个保姆,外婆也不愿意,说:“我还没到不懂动弹的时候,还能照顾自已。”

外婆的身子很健康,上山砍柴,下河摸蚌,不在话下。

她的命不好,丈夫年轻时外出打仗,自那以后,便没有再回来。

外婆膝下没有子嗣,一个人守着屋子,也没有再嫁人。后来,她砍柴时听到了婴儿的哭声,是一名哭泣的女婴,抱着到处询问未果,她收养了她,宋知禾的母亲。

有了女儿,外婆的日子有了盼头。只是后来母亲出嫁,离开了南城,外婆又变得孤单起来。

怕外婆无人看顾,母亲每个月给了一笔钱给邻居大娘,让她代为照看。

邻居大娘也心善,丈夫早年去世了,孩子成了家,去了城里,没回来看过一次。乡下的钱财来源有限,她日子也过得拮据,有了这笔钱,能舒坦不少。

外婆看在眼里,终究没有再说什么。

宋知禾喝着热腾腾的米酒,外婆慈爱的目光看着她,和她聊起年轻时的趣事。

她看了一眼挂历,说道:“快过年了,你爸妈再过几天也要回来了吧。”不出意外,父母一般都是回家过年的。

宋知禾喝着甜丝丝的米酒,点了点头,明白了这是梦。

昏昏沉沉之时,宋知禾似乎看到外面的光影一闪而过,她听到了脚步声,皮鞋踏在地板上的声音,一声一声,清晰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