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来尚书房,都比去永和宫要强!
四阿哥见十四阿哥下了决心,只好点点头道:“好吧,十四弟别来了一天就想闹着走。”
十四阿哥“嗯嗯”答应着:“四哥放心,我不闹人。”
四阿哥还是不大放心,吃完饭后目送两个弟弟回去南三所,低头琢磨着要不要派人去永和宫告诉德妃一声。
不然十四阿哥原本跟着自己在南三所,如今又被送来尚书房的事,德妃要最后一个知道,肯定要生气。
四阿哥一边想着一边就有点心不在焉,射箭歪到靶子外边去了。
太子实在看不过眼,过来问道:“四弟想的什么,准头比以往要更差了。”
武师傅在旁边都想点头附和,四阿哥之前箭术已经进步一点了,今天居然退步了,他简直要痛苦面具,只想闭上眼不愿意看。
四阿哥面上带着不好意思,把心事简单说了。
太子沉吟片刻道:“这事皇阿玛答应的,德妃娘娘如今只怕已经知道了。不过她自个知道的消息,跟四弟派人去说不大一样。”
“你也不必亲自去说,派身边的太监去永和宫走一趟就是了。”
他看着四阿哥,想到这个弟弟跟德妃的关系着实不怎么样,又改口道:“你身边的太监叫苏培盛吧?他得照顾小十三和小十四,估计走不开。我派人去永和宫,身边倒是有个嘴皮子伶俐的。”
太子叫来一个年轻的太监,看着十几岁,脸颊圆圆的,仿佛天生带笑,看着就和气。
嘴皮子更是利索,三言两语重复了一遍要说的话,太子听后满意地微微点头,太监这才赶去永和宫了。
四阿哥连连道谢:“多谢太子二哥。”
太子摆摆手道:“谢什么,小事而已。人都走远了,四弟也别看了,专心练习箭术吧。”
四阿哥点点头,这才把心思放在弓箭上,果然比之前要好多了,起码不会疯狂脱靶。
武师傅这才松口气,要四阿哥一直脱靶,他都得背着靶子来移动,好让箭羽能对上靶子。
不然阿哥一直脱靶很丢脸,他这个武师傅的脸面也有点挂不住。
要是被皇帝知道了,还觉得武师傅教导不够用心,那就麻烦了。
四阿哥专心练习了一下午的箭术,等收拾东西要回去的时候,才后知后觉想起此事来。
太子带着那个太监过来,太监行礼后说道:“奴才去永和宫见了德妃娘娘身边的嬷嬷,后来拜见了娘娘,提起皇上让十四阿哥去尚书房旁听之事。”
“娘娘表示这是好事,能让十四阿哥熏陶一番,指不定能沾染几分文气。回头等到了读书的年纪,也能很快跟上。”
四阿哥听得有点懵,他还以为德妃肯定会反对,然后担心十四阿哥,怎么她好像非常赞成的样子?
太子挥挥手,示意禀报完的年轻太监退了下去,对四阿哥笑笑道:“我早就猜到德妃娘娘必然会赞同此事,不会反对。”
他心里则是想着:‘要是四弟派人去,德妃只怕要大发雷霆,但是我派人去那就不一样了。’
‘而且我让人强调皇阿玛已经同意了此事,哪怕德妃再想反对,也不敢表现出来。’
‘估计太监一走,德妃就要砸碎不少瓷器。’
四阿哥了解德妃,确实就跟太子心里想的那样,德妃哪怕不想同意,也不敢忤逆皇帝的决定。
换做他告诉德妃,肯定会老老实实说是十三阿哥想去尚书房旁听,不想留下十四阿哥一个人在南三所,于是把他带上。
德妃一听,必然要不高兴,还是太子这样更好。
太子拍了拍四阿哥的肩膀,猜出他的想法:“四弟做人也不要太老实,偶尔得变通一二。”
“四弟要是想感谢我,就帮我抄经吧?”
四阿哥笑着答应下来:“好,二哥只管交给弟弟。”
太子也不跟他客气,回去东宫后很快派人送来需要抄写的经书。
四阿哥的年纪虽小,字已经有了风骨,十分好看,抄经后看着就赏心悦目。
十三阿哥看着太子送来的经书,有点心疼道:“要是弟弟再长大一点,就能帮四哥抄经了。”
四阿哥摸了摸十三阿哥的脑袋笑了:“再大几岁,十三弟还是太小了。这么小的年纪抄经,可不是一件好事,移了性情就不好。”
“这么一点我很快就能抄完,十三弟有这个心意就好。”
他说得轻松,一晚上抄下来却没多少。
因为是要献给皇太后的,四阿哥抄得尤为用心,也就慢了下来。
一晚上满打满算才抄了十几页,等十四阿哥回来的时候,四阿哥就打算停下来。
十四阿哥被抱去永和宫用晚饭,回来的时候垂头丧气的。
四阿哥不由惊讶道:“十四弟这是怎么了?”
闻言,十四阿哥有气无力地挥着小手道:“四哥,我没事,就是有点累了,洗洗就准备睡了。”
四阿哥有点担心,想着要不要叫太医来看看,就听见十四阿哥的心里话。
‘额娘得知我明天要进尚书房旁听,唠叨了一晚上,晚饭都没用几口,嘴巴就没停过。’
‘一边交代我要安静不能闹腾,一边又让我不要累着自己,一边还安慰我听不懂也没事。’
‘我就是去旁听一下,才丁点大,能听懂才怪了!’
‘我又不是真的周岁大的小孩,在尚书房能闹什么啊,额娘真是多操心了!’
‘就是额娘一直念叨,念得我头疼,想到明天过去用饭的时候,额娘必然要问我明天在尚书房如何,我就已经不想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