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着房车,去古代逃荒种田吧(859)

作者:东木禾 阅读记录

谁知,这回例外了。

没用他们出手,老天爷直接釜底抽薪了?

当然,内阁的几位重臣是不会如此想的,他们了解的内情更多,于是,就更矛盾挣扎。

陆首辅作为文臣之首,自然担起主持大局的责任,进宫的路上,就有人把宫里发生的事儿一一交代清楚了,失火、打雷,这种事亲眼目睹,亲耳所听,作不得假,唯有鬼差出现,他难以置信。

只觉得是宫人们被大火和冬雷给惊吓的出现了幻觉。

可一个人是幻觉,总不能所有人都如此吧?

尤其他问了值夜的羽林卫,对方明明惊骇的浑身发抖,却还是信誓旦旦的说,鬼差锁魂确有其事。

连对方的样子都描述的清清楚楚,而且还伴随着铁链扯动的声响,忽隐忽现,这就不是装神弄鬼能做到的了。

为此,他和孙尚书汇合后,先提及这个,彼此交换下意见,才好为此事定下基调。

孙尚书半信半疑,话说的很保守,“按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可那么多人都亲眼看到了……”

陆首辅蹙眉道,“若是有人故弄玄虚呢?我听说有些道士,就会布置些神神鬼鬼的把戏,来愚弄百姓,甚至江湖上那些变戏法的,也能人为制造出假象来,骗取钱财……”

孙尚书幽幽的道,“我也想过,可宫人们好愚弄,羽林卫的将士难道也分辨不出那些骗人的把戏?

还有冬雷,这又怎么解释?”

陆首辅瞬间不说话了。

孙尚书疲惫的叹了声,“先不管这些了,当务之急,还是要问明皇上到底为何……”

驾崩的如此令人猝不及防啊!

陆首辅点了下头,心情沉重,这才是大麻烦。

俩人召集了朝中几位有资格议事的大臣,还有齐王,一起审问今晚当值的御医,还有伺候皇帝的太监。

御医们心里发苦,在宫里当差,最紧要的就是嘴巴要严,尤其牵扯到皇帝的身体状况,那更是一个字都不能说,可眼下,再不说实话,很可能就要人头落地了,他们也只能和盘托出。

不然,谁能担起谋害帝王的罪名?

御医拿出建兴帝的脉案,脉案上记录的很详细,病情从何而起,又何时加剧,用了什么药物,皆有文字说明。

这都是证据!

但这些证据,却不足以解释建兴帝暴病而亡。

为了不担责、落个诛九族的下场,御医只得战战兢兢的说了丹药和心魔的事儿,这两样,都没记在脉案里。

因为都有损帝王威严。

尤其丹药,那是明令禁止的,前朝盛行服用丹药延年益寿,可太祖对此深恶痛绝,打下天下后,就明确说过,皇室子孙不准以任何理由碰丹药。

建兴帝偷着服用,这就是违背了太祖的意愿,是不孝,哪敢让其他人知道?

至于心魔,那就更荒唐可笑了,谋害功臣,功臣没死,他倒是还怕上了,这像个帝王样儿吗?

御医们好像怕这些还不够,又哆哆嗦嗦的说了今晚打雷的事儿,这也是建兴帝驾崩的重要诱因。

雷声一响,建兴帝就面如死灰,近乎崩溃了,嘴里含混的叫着什么,他们也不敢追问,恨不得当个聋子,之后又拼命挥动着手,像是被脏东西附了身一样,满眼都是恐惧和癫狂,他们就更不敢看了,见过帝王这么不堪的一面,还能有命在?

这些话,御医们就不敢详细描述了,但其他人都心知肚明。

朝臣们个个神情凝重,心头复杂,这要怎么解决?

内阁找齐王商议。

齐王却只顾着跪在建兴帝床前痛哭,时不时的还要晕一场。

无奈之下,只得将太后搬出来,最后商量了稍微体面的说辞,摒除心魔和丹药,对外宣布,建兴帝是得了急病,才这么毫无征兆的驾崩。

没有阴谋算计,就是意外事件。

年纪大了,又疾病缠身,急病突发,没救过来也不算奇怪。

但这也就是糊弄一下百姓,朝臣们是不信的。

不过,信不信的也不重要了,谁还敢追究不成?

至于皇家,宫变之后,都没几个人了,谁还有心思折腾?

于是,建兴帝的死因,在权衡利弊、综合考量后,就这么成了定局。

接下来,就是操办丧事,拥立太子登基。

齐王不济事儿,内阁就顺理成章的接过了重任。

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唯独因为错过了最佳封口时间,导致流言肆意,等想再封锁消息时,已是晚了。

况且,这等神神鬼鬼的事儿,也没法完全禁止传扬。

打雷放火,京城百姓都见了的,能咋瞒?

不过,最要命的还是鬼差出现,朝臣们半信半疑,百姓们却是深信不疑,皇帝不就是被鬼差抓去了吗?

这就是铁打的证据啊!

人们一边为建兴帝服丧,一边暗戳戳的说他的八卦。

建兴帝死了,哪怕朝廷给了遮羞布,但他在民间,依然没落啥好名声,只是碍于地位悬殊,都不敢明言而已。

许怀义满意了。

他就是要毁了建兴帝的身后名,别以为死了就能一笔勾销,当初做过什么,他不能明着审判他,为自己讨公道,但也绝不会由着他什么代价都不付出。

一条命哪够啊?

他为大雍掏心掏肺,对元家的江山也算鞠躬尽瘁,还对他们皇家子孙有恩,可最后落的个啥下场?

被夺权,数次暗杀,差点媳妇儿孩子都一锅端了,若没房车在,他们一家绝对活不下来。

如此薄情寡义的帝王,凭啥让百姓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