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他撤了,换谁来?
朝堂上,哪还有正经想打仗的啊?都忙着内斗,盯着宫里那个位子,好博个从龙之功呢。
从龙之功,可比打叛军收获的益处好太多了,谁都不是傻子,还能为了芝麻,丢了手里的西瓜?
许怀义意会,不知道咋安慰好,便转了话题,“弟子听说祁王跟您求情了?他怎么插手了呢?”
闻言,孙钰冷哼了声,语气里带着几分隐忍的烦躁,“他是瞧着胜利在望,就再按耐不住要摘桃子了。”
许怀义无语的吐槽,“还真是半点不忌讳啊。”
孙钰低声道,“都这种时候了,他怕是噎顾不上了,再避嫌下去,那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皇家子孙斗争失败,除了死,就是生不如死,自是要在胜负未揭晓前,奋力一博。
许怀义眨眨眼,“京城的局势……更紧张了?”
孙钰点了下头,“你我都知道,这支叛军背后的人是谁,原本为师以为叛军造反的目的,是为了中伤皇帝的名声和威严,也是楚王兵败后的退路,可以以占有的城池为屏障,跟朝廷对立,甚至将来划地分治天下……
但现在,为师不那么想了。
为师还是把事情想简单了,楚王的目的,并不在这边,而是京城,是宫里,这些叛军,打着造反的旗号,为的不是占有城池,而是牵制咱们,如今朝廷先后已经派了十万人马离京,驻守京城的禁军还剩多少?”
他面色凝重,自问自答,“不到十万,其中还有一些都是靠家族封荫的纨绔少爷,平常懒于训练,根本谈不上战斗力,靠他们护卫京城和皇宫……”
许怀义小心翼翼得道,“没那么严重吧?再说咱们都能猜到的事儿,皇帝还能想不到?”
孙钰叹了声,“想到又能如何?朝廷的兵马就那么多,处处捉襟见肘,北边虽说在跟鞑子和谈,但军队却不能调离,咱们这边也一样,信不信,咱们前脚走,后脚那些叛军就再冒出来圈地为王?
还有南边的驻军,也不能动,得防着倭寇卷土重来。
总之,各有各的职责,哪放擅自调动,都可能引起大乱子,比起内患,外忧更不能忽视。
所以……”
他没说下去,未尽之语却很明显。
京城之乱,他们有心无力,只能靠皇帝和朝廷想法子去解决。
许怀义道,“十万人也不少了,就算剔除那些不靠谱的,能打仗的怎么也有个七八万吧?
七八万人还能守不住京城?那十几米高的城墙可就白修了。”
反正他觉得建兴帝老奸巨猾,能稳坐钓鱼台,肯定是布置了啥后手,说不定早就看破了楚王的谋划,将计就计,准备等楚王动手时,好来个一网打尽呢。
孙钰忧心忡忡,“京城确实固若金汤,守个一年半载都没问题,可问题是,如果乱子从里面开始呢?”
那还守着城门有啥用?
许怀义道,“那得需要很多人吧?那么多人,怎么混进城的呢?”
孙钰道,“办法还是有的。”
“啥办法?”
“比如密道……”
果然,跟他猜测的一样,楚王府里肯定有直通城外的秘道,有秘道,就能将兵马神不知鬼不觉的带进城内,不用太多,一万左右的精兵,就能让京城大乱。
若是宫里还有人手,内外夹击,里应外合,那局势如何发展,还真不好说。
师徒俩没再继续说下去,各有各的思量,许怀义时不想管,皇家人自己内斗,不顾百姓死活,那就打去,打死打残都跟他无关。
而孙钰则是尽人事听天命,他已经上了秘折,至于皇上要怎么办,他想管也管不了。
“师傅,还追击叛军吗?”
“嗯,明日为师让赵三友和李云亭带队去寻一下,不过,希望不太大,那些叛军早安排好后路,一旦化整为零,进了深山,根本没法追捕,他们占据地利优势,咱们会很被动。”
“那还继续攻城吗?还剩下两座呢……”
“自是要攻的,最好趁着这股劲儿,一鼓作气都拿下。”
“那炸城门?”
“你好好养伤,这事儿为师会看着安排。”
第539章 祁王受伤
隔日,许怀义才知道孙钰说的安排是哪种安排。
告诉他的人是李云亭。
李云亭和赵三友奉命继续去追捕逃跑的叛军,可惜,在外头顶风冒雪的寻了大半天,都没能摸到人家的影子。
倒是也猜到叛军很大可能是进深山躲起来了,可他们听了当地向导的话,却没敢领着人进去。
这山里的地势错综复杂,易守难攻,不付出个几倍的人命代价,根本不可能将叛军拿下。
俩人做不了主,只得回来请示孙钰。
孙钰一早就猜到是这样的结果,倒也没有太大失望,他没让俩人进深山追捕,只留了一支人马,驻守在山脚外围盯着。
赵三友还有些不甘心,从主将营帐出来后,低声嘟囔,“现在停手,无异于是放虎归山,等叛军缓过劲来,肯定还会再起兵造反,那咱们之前不白攻城了?”
李云亭淡淡的道,“怎么就白攻城了?不是将叛军给打败了吗,他们想东山再起,可没那么容易。”
“可直接一鼓作气灭了他们多好啊,趁他病,要他命啊,不然,岂不白瞎那些死去袍泽的命了?”
“不是孙师傅不想,是代价太大,得用好几倍的人命去填,叛军跑了多少?最起码也得有个两万左右,我们还有多少?全填进去,谁去打其他被占的城池?指望朝廷再派人来,现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