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着房车,去古代逃荒种田吧(797)

作者:东木禾 阅读记录

骂骂咧咧的吐槽完,日子该苟着还是得苟着。

不止许怀义,京城不少人家都低调起来,就像是闻到了山雨欲来的味道,本能得警惕着。

为此,街道上都冷清了,纨绔子弟也不再招猫逗狗的闲逛,茶楼酒馆倒是多了些打听消息的。

和谈的进展程度,东边的战局输赢,哪里又有叛军闹事,京城的粮价今日涨了多少,城门口的灾民又多了几个……

这是明面上能小声议论的,不算犯忌讳。

还有偷偷摸摸嘀咕的,说的就是些不知道打哪儿传出来的小道消息,所谓的秘闻了。

比如太子后院的某位妾室小产了,查出来是祁王安插的细作下的手,而祁王喝的茶水里被人下了毒,一番追查,证据又指向了太子。

还有晋王,频频出入定远侯府,跟朝中的几位武将来往密切,还纳了太后娘家的一个侄孙女为侧妃。

不止如此,他还天天进宫表孝心,建兴帝入冬后身体不好,他就亲自尝药伺疾,做足了孝子贤孙的姿态。

还有更隐秘的,传言太皇太后已经病的起不来床了,是自然衰老还是被人谋害,众说纷纭。

楚王进宫探视后,是被人抬着回府的,据说悲痛欲绝晕了过去。

第一场大雪纷纷扬扬飘落下来时,街道上的行人更少的可怜,京城也越发没了鲜活劲儿。

顾家是个例外。

许怀义在外头苟着,回家可不会还委屈自己当鹌鹑,几乎每天都带着几个孩子疯玩儿,湖上结了冰后,简直让他们几个玩出了花样,不到天黑都不舍得进屋。

休息时,就去湖田村滑雪,冰钓,或是去庄子上泡温泉,一天三顿琢磨着怎么吃喝享受。

晚上,还得再来一段睡前故事,那些离奇跌宕的情节,常常勾的孩子们心痒难耐,越发睡不着觉了。

这时,许怀义就会得意的哈哈大笑,气的顾欢喜没少捶他。

在外头憋的太狠,就只能在家里使坏了。

还好有江先生在,几个孩子总算有个怕的,学习并未落下。

阿鲤玩的最疯,不过有焦大夫看着,每天背诵中药知识倒也坚持不懈,且她种植药材也越来越得心应手,能轻松掌握好使用眼泪的分量了。

本以为日子会这么惬意的过下去,然而,一封从东边八百里加急的战报,打破了平静。

平叛大军竟吃了败仗。

之前虽然久攻不下,但也没吃太大的亏,两方算是胶着状态,各有胜负,至少我短期内,谁也拿谁没有办法。

但从长期看,还是朝廷的军队更有利,毕竟若只围不攻的话,耗也能把城内的叛军给耗死。

就是时间长短罢了。

所以,哪怕叛军人数不少,又挟裹了很多百姓加入,朝廷在最开始,也没有太过惊慌,只是烦忧粮草短缺的问题。

可如今,却大败,这就没法再淡定视之了。

这是心腹大患了啊!

要知道,朝廷前后一共派了十万大军去,其中一半还是抽调的精兵,而叛军是啥?说难听点就是草台班子,怎么可能是正规军得对手?

然而,现实就是这么打脸。

朝廷输得很难看,被不知道从哪儿窜出来的人马给前后夹击了,大晚上的,营帐被突袭,现场还用了炸药,到处都是惨叫声,死伤无数。

孙钰也受伤了,虽没有生命危险,可也短期内没法再下床。

消息传到京城,朝堂为之哗然。

建兴帝没上朝,太子监国,坐在龙椅的下首,看完战报后,脸色变得极其难看,当场就按耐不住发了一通火。

火气自是冲着平叛大军去的,言辞之间,就差骂他们是窝囊废了,叛军最开始是五万左右,所以朝廷也派了五万去,后来战事不顺,朝廷急着结束这场战乱,因此又大方的派去五万,如此,光靠人数,按说也能碾压叛军才是。

可事实上,却被对方摁在地上摩擦了。

这说明啥?说明己方无能啊!

太子焉能不发火?

尤其他这位子坐的还不够稳,最烦的就是各处生乱子,偏偏各处就是不消停,他的修养和耐心,在这大半年里几乎耗尽了,犹如困兽一样,一点刺激,就会忍不住红着眼咬人。

他狠狠斥责发作了一番,让内阁和朝臣尽快拿出个应对意见来。

朝臣们能说啥?

只能继续派人去平叛,总不能也和谈吧?

那可是反贼,就是想招安都很难,谁让人家已经成了气候,还占据上风了呢,尤其叛军得背后很可能是楚王,那就更没希望跟朝廷和解了。

但是派谁去,还能抽调多少人手,粮草从哪儿来,这又是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朝堂上吵作一团,说什么得都有,就是没个拿正经主意的。

最后,有人提及了许怀义的名字,诡异得是,竟得到了大半朝臣的支持。

那些不支持的,也没反对,而是保持了沉默。

于是,去支援的带兵将领就这么定了下来。

许怀义接到圣旨时,一点没意外,就是郁闷,今年又不能在家守着媳妇儿孩子过年了。

还有更郁闷的,整合队伍要出发时,祁王也不知道抽哪门子的疯,主动跟建兴帝请求,也要跟着去平叛,还高调的立了军令状,不把叛军乱党一网打尽就不回京。

建兴帝痛快答应了,还表扬了一番,夸祁王有太祖之风范。

太祖是谁?那是开国皇帝,南征北战,平定天下啊,有他的风范,这是多高的赞誉?

一时间,祁王还没去打仗呢,就风头大盛,好像已经凯旋归来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