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着房车,去古代逃荒种田吧(692)

作者:东木禾 阅读记录

信息量比较大,不过都在他的预料范围内,所以许怀义听后,神情还算平静,只问了句,“锦衣卫呢?”

孙钰道,“锦衣卫伤亡比较重,紧急从附近的州府征调了十几人,一拨去追查那些山匪的来历,一拨回京交差,李云昭就算死了,尸体也得带回去。”

“一箭就射死了?也太轻易了吧?”

“箭上有毒,和当时害你的那支冷箭一样。”

“这么说,是同一拨人啊?”

“嗯,不过,倒是不好证明放冷箭的就是李云昭了,毕竟李云昭也是死在这样的毒箭之下,到了京城,定远侯为了撇清关系,肯定会为他儿子辩驳,将这些事儿,都推到倭寇或是楚王一系头上,如此,既能脱罪,又能重伤楚王府,一举两得,还算替儿子报了仇。”

许怀义呵呵了声,“他想的倒是挺美,楚王府答应吗?锦衣卫答应吗?李云昭就算是呗蒙骗的,可他跟倭寇和闽王府有关也是不争的事实,谁知道他背地里还干了啥事儿,若非如此,那些人也不会冒险来灭口了。”

孙钰凝眉猜测,“还可能是为了把罪名都甩给他,反正人死了,也没办法为自己解释,由着楚王府怎么说。”

许怀义试探的问,“师傅,大师伯让锦衣卫押送李云昭回京,就没想过会有人搞事儿吗?”

孙钰闻言,眉头夹得更深,“想到了,还做了不少准备,打算着请君入瓮,能多抓几个人,可打算的很好,却失败了。”

“为啥啊?锦衣卫的战斗力不行?还是对方实力太强了?”

“你师伯挑选的人,都是身手不错的,奈何,对方人数太多,又都训练有素,还不怕死,不计后果的打法,锦衣卫自是招架不住,最重要的……还是锦衣卫里出了叛徒,他们里应外合,哪能不输?”

“那大师伯岂不是也惹上麻烦了?”

“嗯,估计他也得回京自辩了。”

“那这边的事儿……要半途而废?”

“有人接手,就是不知道会查到多少了,唉,屋漏偏逢连夜雨,战事还胶着着,没有进展,又遇上这些事儿,看来年前是消停不了了。”

第483章 进展

最近,不知道倭寇那头出了啥事儿,暂时没了动静,朝廷这边之前连续打了几场,有输有赢,伤亡惨烈,实在不宜主动进攻,加之楚王世子和李云昭又出了状况,锦衣卫忙进忙出的抓人问话,军营里各种猜测满天飞,人心浮动,几位将军一商议,便顺势休战了。

先解决内部矛盾吧。

于是,南边的战事就进入了不上不下的胶着状态。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济州破天荒的还下了一场雪,那种湿冷的感觉,像整日穿着件泡了水的棉衣,穿着冷,脱了也冷,恨不能整日围着炉子才好。

如此这般,谁都没心思打仗了,倒是衬的岁月静好起来。

但京城的气氛,却是喧闹又紧绷,如风雨欲来,让人心头压抑。

不了解的看个热闹,了解点的就是如履薄冰,唯恐被殃及池鱼。

尤其是李云昭的尸体被送回京城后,似乎连呼吸的空气都透着股沉重,那天,天公也不作美,像是一种不祥的预兆,先是阴沉沉的,后来锦衣卫的车队进了城门后,忽然飘起了雪,纷纷扬扬,目光所及,一片素白。

等到了定远侯府时,才响起尖锐凄厉的哭声,只是没多久,哭声便戛然而止,据说是那位侯夫人晕过去了。

此后,侯府大门紧闭,再传不出半点动静,连丧事也办的低调,曾在京城也算赫赫有名的世子爷,就以这样的方式,悄无声息地落下了帷幕。

得知此事的,无不唏嘘感叹,死的太突然、太憋屈,也太不体面了,不过,说句难听的,又死的比较及时,不然活着回京的话,不知道要怎么折腾他,下大狱,审讯,都是常规操作,若扛不住,很可能会把整个侯府拖下水。

还有三皇子,怕是也会被牵连进去。

现在死了,倒是一了百了,所以,侯府的难过是有限的,更多的应该是隐秘的庆幸。

但庆幸也没多少,李云昭下葬后,定远侯身上禁卫军副统领的官职便被皇帝卸去了,这次不是禁足,也不是鞭打,是彻底夺了手里的权利,这对侯府来说,堪称灭顶之灾了,没了权力,光剩个爵位有啥用?用不了多久,侯府如今所拥有的那些东西,就会被人一点一点蚕食,到最后就是个空架子了。

据说三皇子跪地上为侯府求情,被盛怒之下的皇帝用镇尺砸了脑袋,被人抬走时,一脸的血。

这是杀鸡儆猴,其他人见状,噤若寒蝉。

三皇子一派的人,老实了。

楚王府一系的,也暂时都不敢再吭声。

不站队的更是个个当起了哑巴。

建兴帝的敲打起到了作用,朝堂上难得进入了诡异的和谐状态。

要说在这场事件里感到有那么点高兴的,也就是二皇子和四皇子了,毕竟鹬蚌相争,渔翁获利,他们趁机拉拢了不少人心,尤其是曾经看好三皇子的文武大臣,眼瞅着三皇子要凉,纠结几天,便转换了支持的阵营。

不过,他们对楚王府,起了深深地忌惮,哪怕有李云昭背锅,有太皇太后在其中周旋,他们也不觉得楚王府就是清白无辜的了。

身为皇家子孙,有野心实在是与生俱来的本事,端看谁有能力真的能坐上那把椅子,胜者为王,败者……只有死路一条,所以谁不想争呢?

之前,是他们忽略了,毕竟他们这一脉,已经当了两代帝王,谁能想到楚王府还能贼心不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