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着房车,去古代逃荒种田吧(534)

作者:东木禾 阅读记录

孙钰却觉得他说的这些只是锦上添花,实际上,人才是根本,他笑了笑,转了话题“你打算让阿鲤跟着焦大夫学医术了?”

许怀义点头,“还没正经拜师,等阿鲤再稍大一点着。”

孙钰并不迂腐,对女孩儿学医也没什么偏见,况且,受开国皇帝影响,医术精湛的大夫还颇受欢迎和尊重,毕竟谁能不生病呢?

“让阿鲤好好学,为师回头让人打一套金针送她。”

许怀义替闺女道谢。

孙钰又问几句商会和会所的事儿,如今孙家靠着这两样,在京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地位也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人巴结和讨好,这都是肉眼可见的好处。

还有那些无形的利益……

而这一切,都是占了徒弟的光。

许怀义却低调的很,从不以功臣自居,更无志得意满,相反,颇有些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架势,他现在很少去会所和商会,那儿的所有事情都是苏喆在管着,但他该知道的也都知道,谁叫苏喆隔三差五的就去找他汇报工作呢。

这段时间,俩人见面的更频繁,因为合伙打造游乐园的事儿,苏喆经常找他商量,中午出去约个饭,晚上住顾家也是有的。

孙钰听完自己想知道的,又提醒他赚了银子就多置办些田地和庄子,还有好地段的铺子,尽量多买几套。

许怀义心想,是他不想买吗?是京郊附近的田地和庄子很少有对外出售的,至于繁华地段的铺子,就更是有价无市了,哪里轮到他接手?

孙钰也知道这情况,转头就让人给他送了内部消息。

许怀义这大半年赚的可不少,如今有机会,也没跟师傅客气,一口气买了仨大铺子,心里有了规划,就等租赁合约到期,就能收回来开干。

还有两庄子,近一千亩地,连地里的麦子收成都归他。

如此一来,进了五月后,家里就忙碌起来。

第409章 带着孩子去下地劳动

进了农历五月,小麦开始收割,没有现代化仪器的古代,一切都只能靠人力,顶着个大太阳,弯着腰在地里一呆就是大半天,其辛苦可想而知。

为了不让麦子过于成熟而落在地里,也为了避开极端天气带来的伤害,所以还得抢收,于是,这阶段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许怀义便从灾民新村里,雇佣了许多人手,自从去年朝廷把他们安置下后,这些灾民也一直在想法子积极自救,尤其翻过年开春后,不少人去开荒山,也有进城去找活儿干的,也有无奈之下卖身到大户人家为奴为婢的,甭管哪样,都是为了活下去。

所以,许怀义雇他们去收割麦子,每天给工钱,还管两顿饭,他们都干的特别卖力,谁都明白,若是表现的好,说不准会被留下,给顾家当佃农或是长工,那就相当于有张长期而稳定的饭票了。

揣着这种念头,那现场干活的氛围,简直热火朝天,卷的顾家的下人们都有了压力,深感再不努力,分分钟就被淘汰的节奏。

一时导致整个麦收期间,干活效率暴涨,十天不到,几处庄子上,两千多亩地的麦子就都进了打谷场,然后再晾晒几天,分装好搬进了一早建好的粮仓。

这么多地,收成自然不差,许怀义却一点没卖,都囤积了起来,还让人悄悄的运了一拨,送到了新宅子里,把他设计的地窖塞得满满的,看着就让人心头踏实。

地窖里藏起来的粮食,大都是他刚到湖田村时买下的那二十亩地种植出来的,那片地的长势最好,产量最高,种植期间,因为用了肥料,结穗的时候,明显要比其他地里的麦子出息。

村民们都注意到了,收割的时候,还特意抽出空过来看了几眼,热烈又好奇的估量着这块地的亩产量能有多少,而最后的结果,让他们大为震惊。

竟是其他田地的两倍!

眼下种植小麦的技术,赶上风调雨顺,亩产也就是三四百斤,若遇上老天爷不长眼,百十斤也是有的,可顾家这二十亩地,居然达到了亩产七八百斤的量,谁见了能不吃一惊?

村民们种了一辈子地都没见过这等奇景好不好!

便有人缠着许怀义讨教,追问他是咋种的,许怀义早就想好了说辞,从整治地开始,到期间浇水施肥,都说的很详细。

但这样的交代,村民们心里却有些犯嘀咕,他们也这么干过,只是没许怀义浇水浇的频繁,施肥施的给力而已,难道得出的结果就相差这么大?

最后,许怀义又道,“当然,跟种子可能也有一定关系,若不然等秋上种的时候,我换一些麦种给你们,大家伙儿都试试,咋样?”

村民们自然纷纷说好。

没错,他们也怀疑有这方面的原因,无他,这片地打的麦粒又大又饱满,其他地里的麦子与之一比,显得干瘪瘦小多了,瞧着就没人家精神。

村民们得了他的答复,心里踏实了,也有了盼头,顾欢喜见状,私底下提醒,“你给了他们这么大希望,等明年却达不到预期,咋办?不怕挨骂啊?挨骂还是小事儿,就怕有人多心,以为是咱们藏着掖着,拿些不痛不痒的东西去搪塞人家,自己偷着发财呢。”

毕竟,产量为啥高,他俩最清楚不过,跟麦种自是有关系,但关系并不是最大,起作用最大的是闺女的眼泪,至于浇水和施肥,都是锦上添花而已。

许怀义不以为意的道,“没事儿,换麦种给他们的时候,咱提早处理一下不就好了?”

顾欢喜怔了下,反应过来后,笑着揶揄,“你倒是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