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怀义立刻拍着胸口斩钉截铁的道,“师傅放心,弟子这辈子就只有一个妻子,不管是为了啥,弟子都不会妥协让步。”
孙钰,“……”
倒也不必这么衷心。
“对了,定远侯府和礼部侍郎左家也传出要结亲的消息,不出意外的话,这门亲事会落到跟你同住一屋的李云亭头上。”
闻言,许怀义忙问,“这门亲事应该算是门好亲事吧?”
孙钰随意道,“目前来看,倒是没有什么不妥帖的地方,左全安是个聪明人,也有几分能力,若不是之前出了受贿的事儿,他还能再进一步。”
礼部侍郎再进一步,可就是尚书了。
许怀义松了口气,“妥帖就好。”
孙钰挑眉,“你很关心他?”
许怀义没否认,“弟子跟他还算投脾气,他那人,面冷心热,能处。”
“你不介意他外室子的身份?”
“那也不是他能决定的,再者,如今不是进了定远侯府了吗,也就不是啥外室子了。”
“嗯,若非如此,这门亲事无论如何也落不到他头上,他算是高攀了。”
“若是可以选择,他估计还不想高攀呢……”
“你嘀咕什么?”
“呵呵呵,没啥,那个师傅,弟子想起来还有一桩正事没跟您说呢……”
孙钰成功被他转移话题,“什么正事儿?”
许怀义便把商会的事儿解释了一遍,重点强调了下商会存在的作用和意义,他知道,这是最能打动孙尚书的地方,果然,孙尚书听的十分认真,等他说完,还又问了不少问题,他都一一解答。
显然,孙尚书对此很感兴趣。
许怀义见状,信心大增。
孙尚书道,“依你之言,这所谓商会,还是很有成立的必要性啊。”
不管是维护商户的权益,还是协调各商户之间的良性竞争,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营造一个和谐的商业环境,促使商业繁荣,这对户部的税收可是大有益处,太祖曾说过国富才能民强,国家富裕的标准是啥?不就是国库里有大把的银子,能支应大雍各处地方的需要。
前朝对商户很是苛刻,导致商业萧条,太祖打下天下,建立大雍后,就发布了不少新国策,其中就有鼓励行商,甚至允许商户之子读书科举,彼时,有许多朝臣反对,但太祖力排众议,事实证明,太祖这一决策是英明的,几十年过去,大雍的商业就繁荣起来了,国库里的银子,过去都是倚赖向农户征税,渐渐的,商户纳税却成了大头。
但随之而来的,也有了不少麻烦,商户多了,便难以管理,这些年恶性竞争不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官司打到衙门里去,也难以公平的分出个谁是谁非来,可若是有了商会这样的组织,或许,这些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最起码有了个解决的去处。
而且,商户跟朝廷之间,也有了过渡和沟通的桥梁。
许怀义见孙尚书不反对,暗暗松了口气,附和道,“是啊,弟子也是觉得成立商会大有益处,才想办成这事儿,原本弟子就是提个主意,具体的都是苏喆去操心,他也确实费心去做了,为此还搭上了二皇子的关系,可现在,有他父亲截胡的事儿在前,他怕辛苦忙活一场,再被摘了桃子,于是就想把这事儿再交回到弟子手上,而他帮着跑腿,多少分点功劳……”
第369章 过年
听许怀义说完,孙钰唏嘘道,“苏喆倒是能屈能伸,已经吃到嘴边的肉,可没几个舍得再送还回去,只凭这点,苏家家主之位,他就有一争之力,也难怪苏坚帮着嫡长子打压他了。”
再不打压,就该踩着嫡长子上位了,那嫡子可就颜面全无了。
孙尚书也道,“更难得的是,为达目的,他甚至愿意屈居怀义之下,甘心当个跑腿小厮,不是谁都能豁得出这份颜面去。”
孙钰看着自己的徒弟,感慨了句,“你交的这几个朋友,倒是都有可取之处。”
许怀义干笑,“弟子眼光还凑合,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弟子运气好,碰上的同窗都这么优秀。”
孙钰深以为然,自家弟子确实是个福将,有三五知己好友,想来再正常不过。
许怀义看向孙尚书,试探的问,“师祖觉得这事儿,徒孙能做不?”
孙尚书点了下头,“能做,而且还必须要做好,成立商会这事儿可大可小,既然是你想出来的点子,揽在身上,最名正言顺。”
得了准确的回复,许怀义心里就有数了,随即开始发愁,“可是,徒孙没有经验,也没合适的人手,更没号召力,即便有再多主意,也不好施展啊……”
孙尚书道,“这些问题都好解决,你之前为拍卖会,写的那个计划书还记得吧?就照那样的格式,把商会的前期筹建,后续如何经营,一步步的都写清楚,回头拿来给我看看,若是计划可行,我再派人去协助你。”
许怀义立刻起身道谢。
孙尚书摆摆手,“跟老夫不用客气,倒是你那同窗,可以跟他多聊聊,苏家是大雍第一皇商,在商户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苏喆即便是庶出,不受重视,但身份摆在那儿,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若是能说动他父亲出面,会更事半功倍,至于你们担心的摘桃子,有我给你派去的人盯着,他不会犯蠢的。”
许怀义顿时笑逐颜开,又问,“二皇子也已经知道了这事儿,还让人插手了,后续……”
后面要是不带二皇子玩儿,怕是要得罪人。
孙尚书意会,斟酌道,“届时,他要派人来帮忙,你只管也收下便是,就像之前你带着苏喆、李云亭还有乔怀谨等人去赈灾一样,只管埋头把事情做好,其他的先不必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