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着房车,去古代逃荒种田吧(352)

作者:东木禾 阅读记录

她在堂屋里招待,让卫慈上了茶水、果盘,地上还烧着俩个大炭盆,暖烘烘的,谈事情也能沉得住气。

李管事来之前,苏喆已经给出了大体的合作框架和几种模式,合作诚意很足,他也不敢跟顾欢喜玩商场上的套路,直接就都倾倒了一遍,然后就端着杯子,笑眯眯的喝茶。

他现在,更不敢小看这两口子了,能拜孙钰为师就烧高香了,谁能想到,人家还超额完成任务,硬是把一场不被人看好的拜师礼,搞得风风光光、轰轰烈烈。

昨天的事儿,已经传遍了京城,但凡有点人脉的,都听说了此事,除了对许怀义的好奇和欣赏,就是对孙家的羡慕,白捡一个好徒弟,还得了那么多稀奇礼物,出尽了风头,事后,听说还有人专门去孙家看那两盆假柿子树。

不过众人最想看的还是那几本书,但孙家给拒绝了,如此一来,便更是吊足了众人胃口,无疑也放大了那几本书的价值。

书,越有价值,这两口子就越不凡。

难怪他家七少爷,郑重叮嘱,一定要恭敬待之,千万别耍小聪明,也别玩心眼儿,宁肯少赚钱,也要诚心结交这对夫妻。

顾欢喜不知道他的内心戏这么丰富,略微琢磨了下,就定下了合作计划,苏家负责建作坊招人生产及销售,他们只出技术,占的分成,也不需要三成,两成足够,后续,技术更新问题,也由他们夫妻负责,一季度,至少拿出三个新花样来,以免客人审美疲劳,造成生意下滑。

李管事自无不可,当场签了协议。

随后,顾欢喜跟他提起村里的刘木匠一家,送给孙家小少爷们的玩具,都是他们亲手打磨的,手艺精湛,人品也可靠,不过,他们并不想给谁家打工,自己干的话,销售又是个问题,所以,能不能作为苏家的一个小分作坊,帮着加工产品,苏家再回收,这样两方都皆大欢喜。

李管事想了想,同意了,这不算啥大事儿,他还是能做主的,就相当于多了一家不需要少爷发工钱的人,给少爷干活儿而已。

顾欢喜见他点头,心里松了口气,原本刘家想跟许怀义合作,但许怀义得去上学,哪有空再操持旁的生意?都推给她,她也不能总往外跑,连豆腐坊都快外包出去了,她可不想再开发新项目了,如今有苏喆接手,那是再好不过。

背靠大树好乘凉,能跟苏家搭上线,刘木匠一家,只要手艺没问题,不管造出啥来都不愁卖了。

这可比跟着他们两口子有前途多了。

李管事离开时,她让卫良带着他去跟刘木匠谈,不出意外,刘木匠高兴的应下来,过后,还特意来感谢她,没给她送东西,而是把给孙家造的那些玩具,又弄出完整一套,全部搬来,送了顾小鱼和阿鲤玩儿,把兄妹俩给牢牢拴在了屋里,都不舍得出门溜达了。

顾欢喜也没闲着,得空就抄书,原主父亲的书,除了科举用书,便是他自己写的一些游记之类的书,倒是不用炒,稍作整理就行,但房车里的书,都是后世的版本,没法正大光明的拿出来看,就只能借她的手遮掩。

等到,江先生让顾小鱼把印刷出来的《弟子规》和《幼学琼林》转送给她的时候,她也把《增广贤文》给誊抄完了。

这本书也是启蒙读物里比较有价值的,集结了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经过很多人的不断增补,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而且,语句通顺易懂,很适合孩子们借助此书,缺席各种人生哲学,以及处世之道等等。

抄完后,先那给顾小鱼看。

顾小鱼一看,便再也丢不开手,看的废寝忘食,玩具都失去了吸引力,对知识的那种渴望,每每都让顾欢喜感慨不已。

后世的孩子,都得逼着去上学,天天盼着休息放假,但古代的孩子,却正好相反,十分珍视读书的机会,头悬梁、锥刺股,一点不夸张,顾欢喜不止一次反思,造成这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在哪儿,难道仅仅是因为古代读书的机会难得?

而后世普及了,所以人们才不珍惜?

第310章 安置妥当二更

顾欢喜拿到新印刷的《弟子规》和《幼林琼学》后,就又让人买了几本,送到了村里的学堂里,让那儿的孩子轮流着抄写,他们眼下学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基本也都是手抄的,很少有舍得去买原版书看。

升米恩、斗米仇,她倒是有钱能每个人送一套,却不想开这个头。

亲手抄写的,更显珍贵。

饶是这样,村里人知道后,也很是感激了她一番,扈夫子更是对人宣扬她的义举,为她拉了不少好感。

而这时候,庄子上的房子也终于都拾掇利索了,提前去烧了一晚上,炕烘干了,铺上厚实的稻草,躺上去一点不难受。

后来的那拨灾民,每家都至少能分两大间,合理安排好了,住起来很宽敞。

徐村长没给他们犹豫的机会,选了个吉日,就派了一队壮实的小伙子,帮着他们搬家。

其实也没啥可搬的,家当大多都在逃荒路上弄丢了,眼前置办的那点,也都是吃穿,弄个背篓就够装的。

顾欢喜没去凑热闹,而是派了抱朴和守拙去盯着老许家,只担心他们会临时生变,搞什么幺蛾子,所幸,也不知道是许大伯的敲打管用了,还是他们真长记性了,很是配合的搬去了庄子上。

不过,借了她十两银子,说是要买些家当,还要置办点去摆摊的家伙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