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着房车,去古代逃荒种田吧(322)

作者:东木禾 阅读记录

江墉,“……”

许怀义越是这么说,勾的他越是心痒难耐了,确定不是故意折磨他?有这两本书吊着,他还能安心吃饭吗?

焦大夫憋着笑,“怀义说的有道理啊,我还不知道你?遇上好书就啥也顾不上了,总不能让咱们这么多人等着你一个吧?大人能等,小孩子可受不住饿,是不是啊,阿鲤?”

阿鲤配合的“啊啊”两声,小脑袋还一点一点的。

焦大夫终于能敞开大笑起来。

江墉,“……”

行吧,那就等一等,如果这两本书没有许怀义说的那么好,看他怎么挤兑回去。

很快,火锅端上来,依旧是两种口味的鸳鸯锅底,一边是香辣,一边是骨汤,热烈的翻滚着,香气四溢。

几人纷纷落座,顾欢喜本来是要离开,谁想,被江墉给留下了,焦大夫之前便跟她同桌吃过饭,自然也不介意,至于许怀义,在他这里,就没有他媳妇儿不能上的桌子,伸手一拉,就拽到自己身边坐下。

顾欢喜作为穿越人士,跟男人吃饭还能怯场?便也落落大方、坦然自若的吃起来,还不时张罗一下。

席面上,气氛和谐,也不乏热闹。

许怀义热情,但他这种热情却不讨嫌,连江墉都不自觉的看他亲近起来,心想,难怪老友肯为他当说客,这种热情,就是他都要抵挡不住了。

除了热情,他还诚挚,说话坦率,也不乏风趣,一顿饭吃下来,江墉脸上的笑,比这一年都笑得多。

焦大夫见状,心里一点不觉意外,许怀义就是有这种本事,也是他自身的魅力,甭管多清傲的人,只要他想,都能拿下。

看看,往日如在云端的老友,不就下凡尘了?

听听,一口一个“怀义”,喊得比儿子都亲。

有许怀义在,就没有其他人发挥的余地,顾小鱼的作用,大概就是给新拜的先生倒酒了,套近乎啥的,他不擅长,也没机会。

吃完饭,桌面上打扫干净,再次摆上茶水。

焦大夫心满意足的道,“这火锅确实好吃,怪道苏家的人都要上赶着来跟你合作这门生意呢。”

许怀义道,“也是赶巧了,您喜欢吃,等下我给您包一些带回去,吃着方便的很,有口锅就行。”

焦大夫点头,“那个辣条和豆干也带一些,下酒正好,还有腐乳,适合下饭。”

“放心吧,都有。”

江墉清了下嗓子。

许怀义很上道,“江先生要是不嫌弃,我也给您带上些。”

江墉含笑道,“不嫌弃,甚合口味。”

“呵呵,那就好,那就好……”

“书呢?”

“喔,在这儿,您老请看……”

江墉只翻看了两页,神情便郑重起来,一时间,书房里,静谧无声,也没人敢打扰他。

顾欢喜怕闺女闹,吵到江墉看书,早抱着她回了卧室,玩了一会儿,等闺女困的睡过去后,她走到书房门口,里头依然没有动静。

这是还没看完?

一本《弟子规》,没多少字,江墉看是看完了,但是内心震动太大,忍不住又看了几遍,直至默记在了脑子里。

其实《弟子规》的内容,并不新颖,原也是从论语中截取的一部分,但厉害在编写,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读起来朗朗上口,里面又蕴含了许多道理,其主旨就是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包括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七个部分,特别适合学童启蒙,可以说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童蒙养正读物。

江墉一直致力于教书育人,看到这种书,哪有不动容的?

许怀义果然没骗他,爱不释手,如获至宝,确实够得上让他废寝忘食。

他暂时按耐下激动,又翻看起另一本,这一看,便又深深为之震动,再也放不下了。

焦大夫不解,嘟囔了句,“就真有那么好?”

许怀义心想,能不好吗?像《幼学琼林》,全书都是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而且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古代的百科全书,后世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会读书”,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性,书中记录了许多成语典故及其出处,囊括了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鸟兽花木、朝廷文武、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释道鬼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对文化人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而且,书中的一些警句、格言,即便是到了后世依然传诵不绝,影响力十分深远,意义也重大。

第285章 最豁达的人一更

江墉完全沉浸在了书里,进入了忘我的境界,伺候他的老仆早已习惯,安静的守在边上,不急不躁,但对其他人而言,就煎熬了,尤其是许怀义这种不爱看书的,愁得的直挠头,偏又不敢打扰。

焦大夫陪着喝了一会儿茶,也有点坐不住了,低声道,“你不是说,也要送我一本医书吗?在哪儿?”

许怀义煞有其事的解释道,“那本书在逃荒路上,没保存好,出了点小意外,不过没事儿,我媳妇儿再帮你重新抄写一遍就是……”

焦大夫半信半疑的看着他,“真的?”

许怀义一脸的真诚,“咱们啥关系啊?共过患难的生死之交啊,我还能骗你?那书真出了点问题,放心,用不了几天,我媳妇儿就能抄写完,要不这样,我去给你拿几页来看看,上面全是些中药方剂,你也先鉴定一下书的价值,如何?”

焦大夫闻言,立刻点头,“好,好,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