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着房车,去古代逃荒种田吧(259)

作者:东木禾 阅读记录

李云亭抿了抿唇,“你要是不嫌弃,那天,我陪你一起去吧。”

许怀义先是“啊”了声,接着便讶异的问,“我为什么要嫌弃你?”

李云亭自嘲的道,“你忘了,我是外室子……”

许怀义不以为然的道,“外室子怎么了?出身又不是你能决定的,要怪也是怪你亲爹……”

“这么说,你不嫌弃?”

“当然了。”

他说的坦荡,“我从不会嘲笑别人的出身,只会瞧不起那些因为身份低微,就自怨自艾,不思进取的懦夫。”

闻言,李云亭几乎想也不想的道,“你绝不会是懦夫,你是勇士。”

从他敢站在他身边,跟李云轩对上都从容不迫,还能提出决斗且胜出后,许怀义就成了很多学生心目中的勇士,包括他自己。

许怀义哈哈大笑起来,“你知道啥是真正的勇士不?”

李云亭道,“你这样的。”

许怀义摇摇头,“真正的勇士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可做不到。”

李云亭听完后,大受震动,不由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许怀义见状,摸摸鼻子,“这番话,可不是我琢磨出来的,我可没这本事和境界,是书里写的。”

李云亭马上追问,“什么书?”

许怀义一脸可惜的道,“是我媳妇儿跟岳父在外游历时,翻看过的书,对方也不卖,她就记了几句。”

“书名呢?”

“不知道呢,那书并非咱们大雍的,是番邦人写的。”

李云亭讶然问道,“嫂夫人,还懂番邦文字?”

许怀义顿了下,才含糊道,“她和岳父在南方待了几年,靠近海边的几个州府,时常有番邦的商船上岸,带些稀奇的东西跟咱们交换,我岳父很有兴趣,便跟那些番邦人打听,一来二去的,也就学了几句番邦的话。”

李云亭恍然,一时有些羡慕起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岳父真是好福气。”

时下,可不是谁都能撇下家族,跑出去游历的,家族责任重于一切,还有父母孝道,谁能不顾?

许怀义打着哈哈,揭过这一话题,“那天你要是有空,就陪我一起去,帮壮壮声势,也省的我孤单一个,叫人小瞧。”

李云亭郑重应下,“求之不得,必不负所愿。”

第229章 回村了一更

熬到下午放学,许怀义收拾好东西,就忙不迭的往外跑,为此,还让赵三友和王秋生好一顿调侃,他坦荡荡的回应自己就是想媳妇儿了,倒是叫那打趣的两人目瞪口呆、不知道咋回应。

他趁机脱身,出了大门,就看到不远处卫良站在骡车旁,大步走过去,上了车后,问了些家里的事儿。

卫良一板一眼的回应。

路过一家铺子,许怀义叫停了车,利索跳下去,进去没多久,就笑逐颜开的抱着一匹布出来,身后跟着的伙计,怀里抱着个大包袱,不过,瞧着却像是轻飘飘的,没多少份亮,另外,还有两张雪白的羊皮。

车子重新上路,路过一家卖糕点的铺子时,许怀义又走了进去,再出来,手里拎着好几个纸包。

他还去首饰铺子里转了一圈,给顾欢喜挑了支银簪子,一对银手镯,房车里其实有好几套首饰,但那都是前世买的,太过精致,反倒没了古雅的味道,穿越过来后,许怀义只给媳妇儿打磨了一支简单的木簪子,这是头回正儿八百的买首饰。

买好东西,许怀义便催着卫良赶的快一点,他的心早就飞回了家里,但出城门时,却又遇上点麻烦。

倒不是他。

起因是,城门外的灾民为了抢粥,发生了小规模的打斗,闹出了这种乱子,进出城门就查的严了,兵将们还要维持秩序,身上的兵器就不再是个摆设,纷纷抽出来,明晃晃的刀锋,刺眼的很,一时间,普通的百姓都顾不上看热闹,个个噤若寒蝉,唯恐被殃及池鱼,也有胆大的,窃窃私语。

许怀义听了一耳朵,才知道灾民的情况越发严重了。

如今,不该叫灾民,而是难民,甚至有些已经流窜到附近的村庄里去偷鸡摸狗,彻底当了流民。

队伍走的缓慢,许怀义夹在其中,面无表情的问卫良,“湖田村有流民造访吗?”

卫良摇头,“暂时还没有,进村的路口那儿,已经竖起了栅栏,也安排了人,轮流盯着了。”

“晚上呢?没有巡逻的?”

“各家各户都忙,不好抽调人手。”

许怀义皱起眉头,“赚钱是重要,但若是被人闯进村子里,赚再多的钱,也未必能保得住。”

卫良也是这么想的,但老爷不在家,他一个下人,哪有说话的余地?说到底,还是村民们没感受到深切的威胁。

轮到许怀义时,他身上穿着精武学院的衣服,人长得又英武俊朗,加之锻炼了这一周,更显气宇轩昂,查验的衙役看到后,硬是被唬住了,不耐的表情收敛了几分,动作都没刚才那么粗暴了,态度甚至有几分客气,问了几句,又开了车门,往里看了眼,便摆手,示意他们离开。

许怀义心想,这就是身份地位带来的便利啊,哪怕他现在还是一白身,但穿上这身衣服,就让人不敢再轻视小觑。

怪道,人人都削尖了脑袋往上爬,权势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

出了城,外面又是另一番天地。

打斗已经被压下,灾民们也被驱赶到远处,但城门前还乱糟糟的,空气中,也飘散着令人不适的血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