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赛博孤儿院模拟器(177)+番外

作者:云从龙也 阅读记录

“——这应该是一具仿生人。”

“?”哈斯塔疑惑地看向G8273,“但我们见过仿生人,在地下室,他们的肢体都是机械构成的——”

哈斯塔倏然反应过来:“你是说,他很有可能就是那个在存在之战中幸存下来,导致公司不得不下令摧毁所有仿生人,以防漏网之鱼浑水摸鱼的F系仿生人?”

这么说的话,这个家伙能够抵抗时间停滞就可以理解了——F系仿生人是康内琉斯的杰作,谁知道康内琉斯当初在创造F系仿生人的时候,有没有借助潘多拉魔盒的力量?

哈斯塔看向敌人涣散无神的眼睛:“但他现在看起来像被什么东西控制着。不是精神层面的操控,大概是仿生人指令一类的……你能不能关掉?”

“正在解决。”G8273的光瞳中跳跃着连串的字符,“他身上还有其他限制……有人关停了他的自主学习能力。”

出于谨慎考虑,G8273暂未解开后一种限制,只解决了前一种指令。

原本还在狂乱挣扎、不顾内脏出血的敌人渐渐安静下来,那双涣散的肉桂色眼睛逐渐变得有神,茫然和仓皇渐次浮上来,柔润的泪光很快充盈了这双色调温柔的肉粉色眼眸。

孤儿院众人刚随着时间停滞被取消,冲入后院,就对上这么个画面。

要不是墙面上被轰炸出的豁口还在,都要以为院长暴走在虐杀什么柔弱无助的小可怜了:

“这是谁?”

“还没问,”哈斯塔并不确定敌人当下的表现是否是伪装出来的,想麻痹他们的戒备心,因此并未收回触须,只抬手拍了拍少年模样的敌人的脸:

“我能闻嗅到强烈的求生欲,你想活下去,对吗?那就回答问题:你是谁派来的,为什么袭击孤儿院?”

会是康内琉斯吗?为了销毁胡斯卢这一流落在外的实验体?哈斯塔一边警戒着敌人的反应,一边想。

但出乎他意料的,敌人的回答是:“是……是公司,他、他们发现了我的存在,假借谈生意找上门,给我下达了杀死哈利孤儿院院长的指令……”

和被控制时的杀伐果决、刀锋般的做派不同,解除控制后的敌人甚至是怯生生的,像只在邪恶触手怪的淫威下颤颤抖抖的兔子,跟达斯汀放一起简直能凑成一对无害的兔子兄弟。

哈斯塔没有闻到任何谎言的气息,倒是吸了一鼻子的“害怕、想哭、但是要忍住”:“……这次袭击和康内琉斯没有任何关系?”

“康内……”敌人茫然了几秒,才后知后觉意识到哈斯塔说的是谁,“没见过……创造者。”

兔子的眼泪要掉不掉了,显然正在因为疼痛而拼命忍耐。

哈斯塔呼吸着空气中的激素信息,感觉自己简直像是吸了一口软绒绒的兔头。他真是平生头一次遇到这种哆哆嗦嗦的食草系生物:“……G,给他疗伤吧。”

即便敌人没有表现得这么可怜,他也不能再继续用触手钉着对方,放任对方翘辫子然后线索断掉。

哈斯塔收起触须,驱赶想要吃瓜的员工未遂,只得就近找了块礁石坐下,跟表演什么露天话剧似的,在百来号吃瓜群众的包围下继续审问:

“你的来历、你是如何在公司的追捕下度过这些年的、你知道什么与康内琉斯有关的消息——想清楚,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回答我的问题。”

等待兔子转动小脑瓜组织语言的空挡,哈斯塔自己也在考虑几个问题:

第一,康内琉斯制造仿生人的技术既然已经如此完备了,为什么还会造出一个有缺陷的胡斯卢?

难道是因为失去潘多拉魔盒,所以做不到完美复刻了吗?

第二。

即便F系仿生人脱离公司多年,依旧会在被找到后,受到公司命令的控制。即使这命令与自己求生的本能相违背,他都会优先执行命令……

那当年的存在之战,是怎么兴起来的?公司难道没有下“不准许伤害人类”之类的禁令吗?

以及,在他和G8273阅读的电脑日志里,记录者明确描述了自己“试图劝说爱人违背公司指令——认为自己的劝说不可能成功——爱人答应违背公司指令,和自己私奔”的全过程。

当年那些普通仿生人,又是如何违抗公司指令的?

一直到敌人小心翼翼地开口,哈斯塔还在思考第三个问题:

那些被困在地下室的人,为什么会如此在意那个“流淌着无尽黄金的沃土”的传说?

按理来讲,他们应该只会关注能够帮他们解围,或者与仿生人现况有关的信息,这个黄金沃土的传说究竟是前后哪一种?

“我、我也不知道哪些信息,和创造者有关,”兔子……不是,敌人的眼睛一下一下瞄着豁口,活像吃霸王餐没带钱被扣下来,生怕被要求以身抵债似的:

“我只能,从我最初的记忆说起,因为那两年,可能是我与创造者最接近的时期。”

说是“最接近”,但实际上他和康内琉斯从未蒙面。

“我是在,17年前,AF54年1月1日被制造出来的。”

“那时候,制造F系仿生体的工艺已经非常完善了,整个车间并不需要人工看顾,单凭机械就能完成所有的流水线……我是第2116个被机械爪,从培养皿中制造出的F系仿生人。”

于是他很自然地拥有了一个属于他的代号:F2116。

吃瓜员工们不由自主地看向G8273,芬尼安最直接:“这代号听起来和你很像啊,G?嘶……DEFG……加百列,你该不会是排在F系之后,被康内琉斯制造出的F系仿生人pro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