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奉国公主府二三事(50)

作者:花生酱 阅读记录

次年,在凉州的秦思生下了姚斩的儿子,但不是长子,据说姚斩后院的某个姬妾生下了长子。

秦羡说起这事时,不客气地直骂姚斩蠢货,炎炎打趣她,「琅嬛侯好大的脾气,敢辱骂当朝亲王,我要是参上一本你可不好过呀。」

秦羡很大方地给炎炎发了三万两银票的零用钱堵她的嘴。

我挺为思思担心的,「凉州偏远,基本就是姚斩说了算,思思孤身一人在那里怕不好过,要不,让她父亲请立王世子?」

我想的是,先把思思孩子的名分定下来,以后哪怕姚斩再也不搭理秦思,总归嫡子之位是在的。

秦羡点点头,「我去与族叔谈。」

煦燕跟着说:「秦大人在朝中力量不强,这事情不能光是王妃娘家说,依我看,不如去找永信侯。」

我一拍桌子,「这办法好,永信侯老家也在西南,前朝时就有姻亲。秦羡,你回家去寻摸家中有没有适龄的孩子,我去永信侯府说个亲事如何?」

这事儿是几重好处,一来,永信侯亓剑铮本来就想做侯府正儿八经的当家人,不再受家中叔伯牵制,放着蜀中秦家这么好的助力,不用白不用,他肯定是愿意的。

二来,他妻子是鄄御公主,姚若凌喜不喜欢秦思另说,但她肯定是不愿意自己弟弟家里乱了嫡庶,会惹父皇不喜的。

三来,亓家秦家的家教我看在眼里,除了一个被惯坏的亓寺意都不错,我撮合一门婚事,也借机卖他们两家一个人情。

最终秦羡选了秦家三房的庶女秦云门,虽说是庶出,不过她父亲母亲去得早,那孩子跟着秦思一同受教养,才十六岁的姑娘,不仅将三房的产业打理得当,还将弟弟养得极好,秦家对那姑娘评价极高,而且早就有意将来为她寻京城的婚事,让她和秦思互为依靠。

亓家那边我则选中了二房的长子亓剑寒,这位公子订婚的姑娘夭折了,自己又接连守祖父和父亲的孝,出仕晚,从地方一路干回京城,看似其貌不扬,又被侯爷亓剑铮遮掩了大部分光彩,但要知道,他是亓家这一代的文臣之首,不到三十岁的正四品!

我几乎没费力气就说成了这门婚事,这次连姚若凌也罕见得没有给我摆脸色,在鄄御公主府设宴请了我一回,真心实意夸我想得周到。

这头换了六礼,那头秦家就请封世子,亓家紧跟着附议。

朝堂上说是讲究避讳,可人家这都是实在亲戚,亓剑寒给自己媳妇儿的堂姐的儿子说几句话怎么了,有什么不对的吗?

反对的声音也有,荀家说孩子太小,该再养养看看身体和品性再说。

我猜父皇心里也是想立世子的,只是姚斩弄出庶长子这事儿让他不高兴了,于是说了句「再议」,跳过了这件事。

秦家正筹划着再找个机会上奏时,秦思干了件大事。

她把才几个月的儿子给送回京城了!

她是王妃,不能随意离开藩地,所以派了自己秦家给她的家臣当庭奏对。

说的话也很符合她的风格。

「王妃娘娘陪王爷在凉州就藩,不能承欢皇上膝下,倍感煎熬。如今生下小公子,见公子身强体壮,迫不及待将公子送来见皇祖父。王妃娘娘说,这是陛下头一个嫡皇孙,马虎不得,还请皇上为这孩子赐名,但求他沾一沾皇上的福气。」

据说父皇在大殿上开心得不得了,让人把孩子抱给他,那孩子继承了姚斩的桃花眼翘鼻梁,也继承了秦思的小圆脸,不哭不闹,谁抱他都笑,可爱极了。

父皇道:「世子就叫姚鼎。」

小孩子就是有特权,笑一笑比我们这儿又是联姻又是上书都好使,直接就是「世子」了。

父皇又说:「阿鼎还小,不宜奔波,就留在宫里由朕教养吧。」

秦家家臣跪下谢恩,「王妃正道不能奉养皇上,若世子能够代双亲慰陛下,便再好不过,皇上圣明!」

这马屁拍得好,父皇将姚鼎抱在怀中悠了悠,姚鼎「咯咯」笑着,伸手去拽父皇胸前的朝珠,好一派天伦之乐的景象。

满朝文武,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唱反调。

于是,年仅几个月的小孩子,因为他母亲的「擅作主张」,得到了赐名,被封为世子,从此留在宫廷又皇祖父亲自教养长大。

显王姚斩就是出城巡视了一番,回来就发现儿子没了,一问就是送给你爹了。

他能生气吗?

他不能。

毕竟,「男主外,女主内」嘛。

连颂雅知道了都惊诧不已,非常后悔自己没有多跟显王妃亲近。

「王妃娘娘真是……」

她想了许久,都不知道怎么形容,似乎「聪明、果决、大胆」这些词都不足以完全概括。

「真是个有趣的人啊!」

45

六年后。

「内宫已经拟旨了,最迟明日发出来。」

「王妃是荀氏还是周氏?」

「都不是,是晋安苏氏。周氏和荀氏是侧妃。」

听了这话,在一旁一边绘图一边听我们说话的煦燕放下笔,道:「皇上……不像从前了。」

我和炎炎对视一眼,多少明白了她的意思。

从前的父皇说一不二,做事心里盘算好了就好,表现出来就是乾纲独断,一言九鼎。

如今给姚守选王妃,他挑了苏氏没什么值得奇怪的,可让周家和荀家的女儿做侧妃,权衡的意味太明显了。

毕竟姚斩当年可没有周家和荀家的侧妃。

他还没下定决心,还想着保全所有儿子。

父皇他,老了……

上一篇: 吾皇万岁 下一篇: 嫁给前未婚夫他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