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蘑菇干小的有龙眼大小,大的有桔子大小,一袋里大概有五斤沉。蘑菇干仅用塑料袋松松垮垮的装着,并没有使用其它密封措施,不过因为晒得没有一丝水分,一时半会儿倒也不会坏。
海贝把三包蘑菇干都转移到一个干净白色储水桶。
剩下的两个塑料袋里则是各自装着一个长满蘑菇的塑料包,鲜蘑菇的样子更加像平菇,不过菌炳也是又矮又胖,蘑菇的叶片非常肥厚,最大的几片已经比海贝的手掌还要大些。
海贝从根部掰下比较大的几片蘑菇,蘑菇的培养基是一个圆柱形,表层包着一层无色透明的塑料布,塑料布上开了很多切口。
透过塑料布可以看出里面有成束的干海草、木屑、纸屑,还有一些泥沙。也不知道这个蘑菇包还能不能继续养殖。
海贝在顶层种植室做了两个海沙混合淤泥的养殖箱,把还长着蘑菇的蘑菇包安置在里面,不管能不能种成功都要试试,万一里面有菌丝可以自行繁殖呢。
因为只有两个蘑菇包,即使把长得比较像样的蘑菇片都掰下来,也只有一顿的量。
鲜蘑菇自然是熬汤最美味,海贝盘点了一下自己的库存,下水收割了一些黑贝和水草。下水之后发觉今天的水温还可以忍受,吃完午饭正好可以下水运沙收集贝类。
午餐的蘑菇汤食材格外丰富,里面不仅有新鲜的黑贝和水草,还有三条手指头长的小鲜鱼和一大把蔬菜粒。
满满一电饭锅煮出来都是香浓的蘑菇味。主食则是热量满满的油煎鱼糜饼。三个巴掌大的鱼饼下肚,再用蘑菇汤溜缝,寒冷的天气里吃出一身热汗。
午饭后趁着阳光还好,下水打捞沙子。沙子依旧是装在塑料袋中控水,挖沙的过程中收获的小海鲜则是养到养殖舱底层。如果它们适应不了底仓的环境,就会成为淡蓝色小鱼的食物。
底层的水产养殖已启用了不短的时间,在里面适应的最好的就是淡蓝色小鱼,几乎没有因为环境的改变产生什么损耗。
不过养在底仓的小鱼和养在水池里的小鱼还是有些微不同。
海贝发现这些小鱼在没有光亮的水底呆久了之后,身上的淡蓝色在逐渐褪色,也不知道养上个一年半载后会不会全部变成无色小鱼。
中午的功夫吊上来三网海沙,收获的小海鲜却还装不满一个渔网。
就如今这样的温度,海贝也不敢湿着衣服在亲水平台干活。每次上船后都是先去洗个热水澡,然后换上防水服,再回来运转绞架处理海沙。
第三网海沙吊上来之后,阳光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今天的水下作业也就到此为止。
装着海沙的塑料袋吊在惯常的位置,收集的小海鲜里挑出t今晚的食材。海贝特意选了两个拳头大的青蟹、两个婴儿拳头大小的八爪鱼添到蘑菇汤。
今天晚上吃完一顿,剩下的小蘑菇顶多还能再熬一锅汤。培养包剩下的蘑菇片都比较小,一掰说不定就碎成渣渣,海贝打算暂且不摘,且先精心养上两日。
现在完全还没有天黑的迹象,距离晚饭的时间更是尚早,还有那么多泡水的物资等着自己处理,下午又是愉快的盲盒时间。
泡过水的快递大部分都比较轻,除了渔网兜住的部分,绝大多数的体积也比较大。
海贝拆开的第一个快递袋比自己还要大些,打开后收获一个大型的豆袋懒人沙发。这里面的填充物不是化纤棉就是塑料颗粒,偌大一个没什么分量。
算起来都是制作冬衣的好材料,不过考虑到这个懒人沙发的大小也能当做可移动的床铺,自己最近又经常在不同船舱之间奔波,懒人沙发就被完整留了下来。等哪天内部受潮晾不干了再拆也不迟,现在就先当做床铺睡几天。
第二个快递袋盲盒,海贝选了一个比第一个略小一些的袋子,这次袋子打开,里面还有一个雪白的长方形帆布手提包,手提包的拉链打开,收获了一条又大又厚、又蓬松又轻柔的羽绒被。
这条被子展开大概有两米五长,两米二宽,蓬松轻柔的被子蓬起来能有海贝的拳头厚,这么大的一条双人被子,总体的重量却不到4斤。
被子抱在怀里轻飘飘的没有什么重量,被面更是洁白如雪,厚厚的被面可以轻易压成一张纸的薄度,脸颊擦过时闻到的味道也好闻极了。
唯一遗憾的就是,这明显是个被子芯,没有搭配被套,将来不好清洗。不过清洗怎么样也要是冰封季节之后的事了。
这个双人被如此长,完全可以折叠起一部分当做加厚被使用,只是想象一下就觉得暖和极了。雪白手提包继续拿来安置羽绒被。羽绒被折叠好之后重新装回包里,把手提包撑得鼓鼓囊囊。这个包就放在床铺旁随用随取。
海贝所选择的第三个快递袋,比第二个快递单还要更小一些。这次拆袋子拆开,里面依旧是一个更小一些的帆布手提包。这次的帆布手提包是鲜艳的大红色,就连帆布包的拉链条都染成了红色。
打开帆布包,心心念念这么久之后,海贝终于收获了一件现成的冬衣。
帆布包里面是一件鲜艳大红色的长款羽绒服。羽绒服是最常见的横格外观,最上面有一个可拆卸的兜帽,帽子的边缘滚了一圈大红色的绒毛。
海贝拿出衣服抖开穿到自己身上。这衣服穿在自己身上竟然一点都不瘦,还有点宽松,里面还能再套一身衣服。羽绒服的下摆直接垂到小腿位置,若是再配一双鹿皮长靴一定非常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