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地上的海蛇是真不动还是假不动,远远得先使用铁铲死命拍上几下,便是假死也拍成真晕,捡起后先把蛇头给削掉以防后患。一路安然无恙,从内外两侧的亲水平台上捡了数百条的海蛇。
海蛇暂时堆积在沥水篮,海贝清理干净亲水平台后,查看了养殖在内围水域的渔网。
渔网里的鲜鱼被霍霍了不少,有大鱼被停啃食得快变成了骨头架子,倒是水域里的植物没怎么被吃过的样子。
但仍旧有渔网里面多了些活着的海蛇。为免后患,这些海蛇都被海贝想办法给处理了。长了尖锐牙齿的海蛇头则全部扔进渔网里喂鱼。
收获的海蛇全部开膛破肚,洗干净后再扔回沥水篮控水。忙碌的中途还不忘了给海鸭喂一顿饭,自己的午饭则是暂时省了一顿。
海蛇的蛇胆也不知道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功效,比起特殊功效,更怕它们会有毒,内心纠结了一阵,还是把这些蛇胆连同内脏都扔了。
最后一条海蛇处理完毕,差不多又到了傍晚时分。
种植室有滴灌系统,不用担心浇水的问题,倒是小海鸭们一顿饭都不能少。
雨已经停了很长时间,看来今晚不用住在闷热的养殖室,海贝带着已经晾晒得不再湿漉漉的海蛇到中央船舱处理。
新得的咸水葡萄因为最近的低温和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基本上没出现什么缩水。
海贝取了一半的咸水葡萄,切开果壳,收集起其中的果汁,表面已经没有多少水分的海蛇肉泡进咸水葡萄的果汁里腌渍。就这样泡上一段时间。晚上睡觉之前,把这些海蛇肉甩干水分,用针串到绳子上,晾晒到通风透气的窗户旁。
有了这一层盐水壳,腐坏变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若是还有不好的兆头,还可以再使用柴火烘烤成鱼干。
挂好这些风干鱼,海贝也打着哈欠进入了梦乡。第二天醒来后出门观察,海底的地貌和植被看起来昨天没有多大区别。想起那些密密麻麻扭动的海蛇,也不知道它们都藏在哪,海贝就歇了下水的心思。
海贝一大早就就拆了五袋鸭饲料,两袋已经有了微妙味道直接扔进海里,剩下的三袋里挑出两条大鱼作为自己的伙食,剩下的堆到锅炉的边角,烤成鱼干。
这样烤出的鱼干并不均匀,有些部位已经黑化成炭,有些部位摸上去还很湿润,明显还没有断生。不过这些烤鱼是给鱼吃的,又不是给自己吃的,所以也无所谓。
海贝用锤子把烤鱼都碎成小块,然后把这些烤鱼块扔进养殖水池和底下的养殖舱。
内围水域的鲜鱼经过海蛇的霍霍又覆灭了不少,海贝领悟到可能室内养殖更有前途,如今也愿意花费更多的精力准备饵料,希望这些鱼能吃得膘肥体壮。
养起来的鱼大多都是杂食动物,光吃肉自己也喂不起,鱼肉只是隔三差五喂上一顿,以后喂食的饲料主要还是那些非常难吃的绿色海藻颗粒。3000斤紧实的高密度颗粒应该能喂上一段时间。
喂完鸭子,自己的早饭是鱼肉和新得的海蛇肉。
鱼肉水煮,海蛇肉t砍成手指长的鱼段,先用鱼露腌制一会儿,然后直接上炭火烧烤。这种鱼没有多少油脂,烤熟后非常有嚼劲,格外锻炼牙口。鱼身除了中间一整条骨头之外,再没有其它小刺,这样吃起来就很方便,再加上肉质鲜美,微微回甘,越嚼越香,倒是一道不错的零嘴。
因为只有瘦肉没有肥肉,这种鱼烤干后倒是非常耐储存的样子。海贝趁着今日有时间,索性多烤出一些鱼干储存到储水箱。
虽然今天无法下水构建另外一个沙子仓库,但可以把食物先埋藏在已经建好的沙子沙库里,玻璃瓶能放,塑料桶自然也能放,都是为了储存食物,自然可以殊途同归。
一整天的时间里,船舱都飘出香喷喷的烤鱼的味道,海贝一边烤一边吃,直到吃得腮帮子都有酸软,咀嚼肌再也坚持不住,这才专心储存食物。因为口腔太酸软,晚饭都只能喝不带任何固体的糊糊。
第二天醒来,水下的植物已经换成了全然陌生的样子。海贝先用短刃划伤了两条鱼放生,确定海底没有危险,这才是下海取沙。
这次路过的海域的水底的植物稀稀拉拉,走了半天都没有看到珊瑚和海葵,也没有什么成群结队的小鱼,只是偶尔才有一条大鱼路过,最大的一条也不过海贝的胳膊长短。
海贝收完一网沙子,感觉肚子有些饿了,察觉到差不多已经到了中午,从随身空间里摸出了很久没有使用过的鱼叉。鱼叉上好弓弦,海贝小心地瞄准一条小臂长的鱼,鱼叉瞄准鱼头,却从肚子的位置贯穿,今天的午饭有了着落。
上岸后熟练地开膛破肚去鱼鳞。墨蓝色大鱼的鱼鳞非常坚硬,鱼鳞清干净鱼皮也破损了大半,这鱼看起来个头挺大但不怎么肥美,连鱼腹的位置都看不出明显的脂肪层。从来没有油水就没有快乐。
处理大鱼的时候发现鱼身的乱刺很多,考虑到鱼刺卡喉咙的可能性,海贝放弃了单门加工鱼肉,选择整条鱼下锅。
鱼皮已经破烂得差不多,这个状态下锅很容易散成碎肉,既然现在有了大铁锅,那就整条鱼掐头去尾下锅蒸吧。筷子加上阔叶水草就能组成简单的蒸架,鱼头正好一分为二在底下做鱼头汤。
蒸鱼出锅后的味道有点寡淡,吃一两口还行,吃多了就有点难以下咽。
用冰糖和鱼露熬一点浓稠的酱汁浇在鱼身上,蒸鱼的味道立马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