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海之国漂流记(10)

作者:噩梦闪现 阅读记录

看来浴室的水箱和厨房的水箱都要尽快利用起来,哪怕现在的浴室和厨房都只是空壳子。

漂流船依旧不紧不慢地随着海水游荡,海贝坐在海水能达到的台阶上,预备着随时再下水泡个干净澡。

就在海贝懒懒地趴在台阶上晒太阳的时候,水面涌现出成群的小鱼。

海贝顿感不对。这么小的鱼,很少会浮出水面,它们更多地会栖身在海草或是珊瑚的深处。漂流了这么多天,海贝这还是第一次见到有小鱼拼命跃出水面。

异常与异象往往会预兆灾难。出于谨慎,海贝回到了船舱,还顺手扣上了船舱的门。

突然,远处的海面涌现出一柱高于水面的浪花,浪花节节拔高,继而,水柱周边的海水像是煮沸的热水一样冒出无数巨大的水泡。

海面剧烈动荡。还不到手指大的小鱼汇聚成散乱的鱼群,在海浪里徒劳挣扎,很快都翻白了肚皮。

海贝在漂流船里被摇晃得东倒西歪。好在船舱里的东西不多,也不会出现什么难以控制的磕碰。

海贝稳住自己的同时,努力通过汹涌的海浪查看远处的动静。

突然的一声巨响。漂流船一下子被涌动的水波推出去老远,差一点被巨浪掀翻倒扣。

巨震之后,水柱里喷涌出高塔一样的黑色泥流圆柱。黑色圆柱的顶端向四周海域喷射出无数黑色泥浆。泥浆里间或裹挟着一些黑色快递袋和大大小小的纸箱。

漂流船即使已经被推出很远的距离,依旧有无数黑色淤泥喷溅到船上。海贝的视线完全被淤泥所阻绝。间或还哐当一声,有东西掉落在船上。

有这些黑色的淤泥在,海贝倒也不担心船体会被这些箱子砸坏。

第11章

又是一声轰然巨响。不知道什么东西砸到了二层的大甲板上,整个船都跟着下沉了一点。

好在船上的淤泥层足够厚实,这件东西并没有击穿船舱。

海贝所在的船舱顶部只是有轻微的下陷变形,等过了几分钟后,屋顶的下陷又缓缓回弹恢复平整。t看来这个游艇不仅是表面的材质富有弹性。

海贝等在外面不再有重物击打船只的声音,才推开船舱门出去一探究竟。

船舱的门打开时,堆积的淤泥有一部分顺着开启的门缝滑进船舱。顶部滑落下来的淤泥在甲板上堆积不开,“噗嗤噗嗤”顺着护栏的缝隙往海里流淌。

海贝也不可避免地变成一个泥人。可即便如此,也要尽快走出船舱清理淤泥,要不然等淤泥结块固化,怕是要把整个船舱封死。

一脚踏进烂泥堆,海贝连推带踹,把甲板上的淤泥推进海里,只留下快递箱和快递袋。

如今淤泥稀烂,像是混了太多水的烂泥巴,只要不在乎自己被泥巴糊一身,就能轻松推进海里。

海里的水柱已经消失,海面糊满了黑色的泥巴,原本清澈的海面此刻就像一个烂泥谭,黑泥中还漂浮着无数快递袋和快递箱。

这些快递袋和快递箱里比较轻巧的一些正在随着海浪飘向远方,有些比较沉重的已经沉入海底。即使是这样,也还有数百件东西漂浮在漂流船周围。

快递袋好歹还防水,纸箱却是正在被烂泥和海水泡透,到时候里面的东西怕都要报废。这种时候能抢救多少算多少。

不过还是先需要把漂流船上的黑泥先清理个大概。因为船体上覆盖了太多的烂泥巴,船尾的台阶有三层沉入海里。

不仅是甲板上,就连船舱二层的屋顶都顶上了一层厚泥壳。

海贝只能先尽可能地清理大块淤泥,把船上的快递箱叠放,快递袋也堆积到一处节省空间,然后跳进海里,先把漂流船周边的纸箱从台阶那里拖到船上。

海面上的快递袋不管大小,通通都被海贝直接放弃。这些快递袋的密封防水性都很好,即使被埋进海底,也依旧有几率完好保存。

所以海贝决定把能防水的盲盒都留给其他人,自己只尽可能抢救这些即将泡水的纸箱子。

这一天都在搬运中度过,因为收获的快乐,连饥饿感都没有到访。

即使漂流船的吃水线下沉一块,船上物品的重量有显著增加,依旧改不了漂流船要随波浪漂流的路线。

海贝感受到漂流船的速度相比之前有所下降,这是好事,意味着海贝能有更多的时间探索海底。然而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再怎么依依不舍,漂流船还是彻底漂离了这片落满了快递箱的海域。

大半天过去,漂流船所处的海域的海水再次变得清澈见底。海贝也被海水冲洗得干干净净。

漂流船上剩余的淤泥看起来质地特殊,海贝收集了一些到有瓶子盖的塑料瓶里。剩余的用海水冲刷下海。海贝用之前收获的快递袋打满海水后,一点点把整艘船都冲洗干净。

被水打湿的纸箱放在二层甲板上晾晒,快递袋则是冲洗干净后抹干水分先收进船舱。

海贝的心情太好,即使夜幕低垂也不困不饿,迫不及待想先查验一下收获。

借着月光,海贝仔细打量二层甲板上最大的一个箱子,就是它差点把船砸穿砸进海底。

这是一个快赶上人高的大型快递箱,最里面的纸箱外包着一层防水膜,最外层是钉在一起的木架框,虽然有淤泥的缓冲,木架框上的木条板还是摔断大半。

纸箱的表面已经被海贝冲洗干净,外层还绘制着危险的标志,也不知道里面装的究竟是什么。

第12章

这个砸在二层甲板上的箱子体积最大,海贝自然对其最好奇。这样大的箱子甚至很难从海底带上水面,海贝无比希望里面能是实用的东西。

上一篇: 等不来那场雨 下一篇: 冷翡翠与北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