搪瓷缸子搪瓷盆、军用水壶、罐头瓶子、军用棉被、棉花、军大衣、军装、蓝色套装、布鞋解放鞋、各种布料、手表、怀表、自行车、缝纫机、蛤蜊油、雪花膏、牙膏牙刷……
年代特色的东西,应有尽有。
万一穿过去条件不好,这些物资可以应急。
至于吃的喝的,还有各种现代的东西,就更不用说。
连六七十年代的钱票都留了一些做纪念。
她要穿越的小世界,虽然都是年代世界,但是票据不见得通用。即便通用,宁安也不打算在新世界花上个世界的钱票,有一种使用假票证的感觉。而且这些钱票被收回去,万一有人细心的发现了它是重号的,或者和发行数额对不上,那肯定会引发一番震动。
再说了,她有这么多物资呢,也没有这个必要。
后期网络兴起,小桔子一直在国外的股市和期货市场兴风作浪,赚的盆满钵满,全都换成了硬通货堆在宁安的空间里。
橘猫大人在空间里的金山银山上跳来跳去,在宝石堆里打滚,还问宁安:“怎么样?这是我给你打下来的江山!”
宁安眯着眼睛笑,“我都不敢看,太闪了!”
尤其是那堆宝石,真的是能闪瞎眼。
这些东西,每过一个小世界,都会增加一批。
所以,道德底线抬的那么高,说到底还是因为巨富,她属实没有必要去收敛别人的财富。
但她不会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别人,更不会去对别人实施道德评判。在这方面,宁安是一个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人。
一人一统在时空局玩了两天,宁安也做了情感清除,只留下记忆,这才重新打开任务面板,随机选取小世界。
这次的小世界,名叫《精致利己美人的躺赢人生》。
女主赵建兰,生于1951年11月,是津市机床厂锅炉工赵大志和机床厂食堂女工于晓红的女儿,大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哥哥赵建国,生于1949年10月,下面有一个妹妹赵宁安,生于1953年9月,还有一个弟弟赵建华,生于1956年8月。
赵建兰是个聪明的姑娘,从小,她就知道,想过好日子,就只能自己争取,她长得好看,嘴又甜,哄得父母高兴,给了她和大哥小弟差不多的待遇。比她的妹妹赵宁安好了无数倍。
她的人生可以说是一切顺利,哪怕遇到困难和危机,也都很顺利的解决了。
比如,1968年的上山下乡。
1966年,动乱开始,大学停止招生,各行各业停工停产,无力招工,66、67、68三届初、高中学生或滞留在学校,或滞留于社会,被称为“老三届”。解决这三届学生的出路,刻不容缓。
1968年8月,津市专门成立了毕业生分配领导小组。
闹腾了两年多以后,津市绝大部分企业已经恢复生产需要招工,于是,分配小组就提出要“面向工矿、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安排这三届学生,并且在报纸上公布了分配方案,也公布了分配小组的工作地点。
这个分配方案在当时来说,是挺合理的。“工矿”指的是拖拉机厂等各个厂子,基层指的是下面的各级供销社,农村就是指下乡。当然了,前两个只能安排少数人,最后一种才是大多数。
工作机会不多,但是有。
可惜,赵家的卧龙凤雏都没有把握住。没一个找工作积极的。
1968年12月,领导人发出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于是,全国掀起了知青上山下乡的热潮,老三届统一下乡,被称为“‘老三届’一片红”。
津市此前制定的毕业生分配方案立刻作废,响应号召,所有老三届学生统统下乡!
毕业生分配办公室就地改成了上山下乡办公室。已经分配了工作的,可以主动放弃工作下乡,也可以根据分配方案去上班。
别说,还真的有不少人放弃了分配方案,贴出“决心书”,表示坚决响应领袖号召,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赵建国就是个下乡积极分子。
赵建兰和他正好相反。
谁爱下乡谁下,她反正不想去。于是,临出发的那几天,她藏起来了,连家都不回。
为了应付街道办,为了自己的工作不受影响,胆小怕事的赵大志和于晓红决定把赵宁安推出去。
为了把这事糊弄过去,他们甚至跑到派出所,给姐妹俩换了名字。这样,赵宁安从老三变成了老二,被下乡了。
第42章
精致利己女主的对照组(2)
赵宁安走了以后,赵建兰回来了,得知父母把她变成了老三,白白小了两岁不说,文凭还从高中毕业变成了小学毕业,还在家里发了一通脾气。
但是不管怎么说,能够留在城里,赵建兰还是很高兴的。她重新上了学,还在学校里和副厂长家的小儿子谈起了恋爱,最后顺利嫁给他,当上了啥也不用干的家庭主妇,被娇宠了一辈子。就算有婆媳矛盾、妯娌矛盾,也都被恋爱脑丈夫一一解决。
这本书主要描写女主赵建兰是如何在这个特殊的时代,凭借精致利己的性格过得风生水起的。
提到自己的三妹,赵建兰的评价也只有一个字:蠢。
自己不争气,怪谁?
宁安这次的身份,就是这个“不争气”的赵家老三。
和女主赵建兰正好相反,赵宁安是个性格温和、共情能力特别强的孩子。
她看着母亲上班下班,还要操持所有家务,忙得不可开交,父亲和哥哥姐姐连一把手都不搭,她心疼母亲,自动自觉的就开始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