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快穿年代:女配觉醒了(503)

作者:不要忆往昔 阅读记录

姚海棠被她噎的说不出话来。自从来到京城,见到的人最多也就是说话夹枪带棒,没见过这么直接的。

魏雪芳说:“你怎么说话呢?你怎么那么没有同情心?”

向知微说:“不如您有同情心啊。当年不管自己的儿子,现在倒是有闲心管别人了。而且为了别人继续亏待自己的儿子,您倒是有同情,但是您没有心啊。您连我妈都不如呢,她好歹还为了自己的儿子谋划,您倒好,全向着外人。就欺负谓中又心软又孝顺,不能把您怎么样呗。”

魏雪芳差点气晕过去,她质问萧谓中:“你就让她这么跟我说话?”

萧谓中学着他爸和稀泥:“妈,知微年轻,您别和她计较。”

他真的被梦里的事情膈应到了,现在一点也不想和这个家有牵扯。

“我一向不讨你们喜欢,就不在这里碍你们的眼了,我和知微先走了啊。”

萧谓中说完,带着向知微就走了。一路上和人打着招呼,高调宣布了自己已婚的事实。

身后的萧博简长吁短叹,魏雪芳哭泣不止,姚海棠怅然若失。

宁安听老杨说起这事的时候,还挺为萧谓中感到高兴的。他那个原生家庭对他一点帮助都没有,剧情里萧谓中也是全靠自己打拼。现在亦是如此。

后来她又听说,魏雪芳在帮姚海棠介绍对象,她倒是认真负责,选的都是家庭条件还不错的,但是人家看不上姚海棠啊,姚海棠的来历大家都清楚,除了脑子不太好使的魏雪芳,别人谁看不透她那点小心机?

相了几个,都没成。只好适当放宽条件,但是姚海棠不愿意,她在萧家住惯了,条件比萧家差一点的她都不满意,更别说这些差不少的了。

她赖在萧家不走,萧博简和魏雪芳也说不出难听的话来赶人,那天向知微说的还不够难听吗?这都没走,比向知微那些还难听的,他们也不会说啊。

事情就这么僵持住了。有那么点请神容易送神难的意思。

72年初,汪齐光从军校结业,留在了京城军区,升了副团长。

这时候,汪振华已经调到了总参担任参谋长。

老刘也重新出山,成了军委副主席。

李明德彻底摆脱了“副”字,成了财政部部长。

宁安离开了报社,进入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工作,正式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她和汪齐光的婚事一直拖到了72年5月,婚礼就定在5月27日。

郑敏和齐维桢在这件事情上特别坚持,她们俩反复翻看日历,发现从一月到四月都没有好日子,5月27日就是最近的一天了。

汪齐光找了很多“宜结婚”的日子,被她俩统统否认,一定要“百无禁忌”才行。

在这件事情上,他一个同盟也没有,亲爹和岳父都乐的看他笑话,连宁安都劝他听父母安排。

汪齐光委屈,但是好哄。宁安亲他一下,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5月27日,宁安和汪齐光大婚。这时候形势已经好了很多,他们俩举办了一场像模像样的婚礼,两个家庭的朋友们都借此机会汇聚一堂,有的好久不见,一见面就激动不已,大家聊得十分热闹,连新郎和新娘都成了陪衬。

不过宁安和汪齐光也不介意啦,相反,他们俩很为长辈们感到高兴。在他们聊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宁安和汪齐光跑回家白日宣淫去了。

老刘跟大家伙说:“看看这俩,长不大似的。偷偷摸摸的就跑了,还以为咱们不知道呢。说不定他们还想着让咱们惊慌失措到处找人呢!”

婚后一年,宁安生了一对双胞胎,哥哥起名汪清和,弟弟叫李诚晖。

郑敏和小徐阿姨,再加上齐维桢和汪家的服务人员小赵,四个人带两个娃,还有沈含知和冯希孟时不时来凑热闹,再加上小桔子暗中保驾护航,宁安完全不用操心。

她连自己的事业都不怎么需要操心,只要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再大概说说想法,李明德几个人就会想办法帮她安排。

她从京城下放到地方锻炼,从副县长开始做起,一路高升至总理,汪齐光始终陪着她。

她去哪儿锻炼,汪齐光就想办法把自己调到就近的军区,俩人从来没分开过。

至于老人养老的问题,更加不用操心。他们家的老人都是由国家负责的,而且十分健康长寿。等到宁安和汪齐光年近四十调回京城了,他们还在坚持工作呢。

他们是真的爱工作!

第315章

番外·(上)··

1978年2月4日,立春。

朋友们都去老杨家吃春饼。

老杨做饭不行,但是烙春饼特别在行,而且对于吃春饼这事极其讲究,豆芽都要自己发,坚决不买现成的,发豆芽用的水还是西山的山泉水。

因为爱喝茶,老杨专门找了个西山的农民兄弟帮他往城里运山泉水,他每个月给人家发工资。这两年环境越来越好,他在家里弄了个茶室,老朋友们偶尔在他这里小聚,喝喝茶什么的。

早上吃过早饭,郑敏和齐维桢问李诚晖和汪清和,“你们是等爸爸妈妈一起走呢,还是和爷爷奶奶先走?”

宁安的孩子管李明德和郑敏、汪振华和齐维桢都叫爷爷奶奶。

他们从两岁多点就开始跟着宁安在外地生活。

小徐阿姨也跟着宁安离开了京城,帮她带孩子,郑敏和齐维桢每人一月轮换着过去帮她,有时候也把孩子带回京城和两个爷爷一起玩。

宁安觉得这样太麻烦了,跟她们说,让两个孩子留在京城,每年过来她这边玩一阵子就可以了,省的她们俩来回跑。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