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寒暄几句,重新落座,汪齐光作为晚辈,承担了给大家倒茶的任务。
宁安随便瞄了一眼,便发现今天来的全都是自己人,连勤务员都没有一个,所以聊天气氛就比较松快一点。
冯希孟说:“咱们今天没带帮手,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动手,烧水泡茶这些事你们就自己来,午饭也简单一些。当然了,你们要是自己愿意试试用大锅灶做饭,我也是很乐意的。”
老汪说:“我们吃现成的,哪还有什么资格挑剔啊,别说还能有口热乎饭吃,你就是给我们每人发俩凉馒头啃啃,我们也没意见。”
汪齐光笑道:“冯妈妈,我给您帮忙。我在部队学过,用大锅灶做饭没问题。”
冯希孟笑道:“那感情好!瞧瞧我们齐光这觉悟,再看看你们,一个个的,坐那儿就等着吃,没有一个人生出要下厨房帮忙的心思。啧啧啧。”
老杨:“……”
老汪:“……”
老李:“……”
老杨狡辩道:“我倒是有心帮忙,但我这厨艺实在拿不出手。”
冯希孟:“真要有心帮忙,厨艺不好还能帮忙打杂,说到底就是没想帮,别狡辩了。”
老汪说:“我刚想说我能帮忙,齐光抢先了。”
齐维桢说:“马后炮,别说了。”
老李:“……”
他直接闭嘴了。这会说啥都是错。
郑敏问他:“老李,你怎么不说话?”
老李:“……”
不说话也是错?
第304章
七零男主的前未婚妻(22)
老杨岔开话题,问汪振华:“你今天约了几个人?”
“还有老刘和老萧。老刘咱们都熟。老萧跟我特别熟,跟你们俩可能并不是那么太熟,但应该都认识。我和老李之前跟他配合打过仗,后来他调到我那边跟我搭档了一阵,人不错,后来又调回中央,在总政工作,前两年生了场大病,休养的差不多了,现在赋闲在家,等着重新启用呢。”
李明德点点头:“认识,合作过,也算熟,但确实没有跟你那么熟。”
老杨也说道:“我跟他也算熟。我们那儿的小孙编辑,就是他推荐过来的。”
李明德问道:“你不是说小孙编辑家境普通吗?”
“是很普通,老萧两口子有个儿子,自小寄养在农家,后来稳定下来了,也没接到身边,一直养在农家,就是孙家。后来,老萧的儿子考上了军事工程学院,孙家的孩子,也就是孙成昀,也考上了大学。从那以后,老萧儿子才回到父母身边。但是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外面上学、工作,待在家里的时间很少。”
齐维桢皱了皱眉,“难怪他和老汪搭档了几年,我从来没见过他的儿子呢,也没听说过,我还以为他们两口子没有孩子。”
汪振华表示:“我倒是听老萧提过那么一两回,说孩子在农家养的挺好,他们两口子平时忙,就没给接回来,只是每个月寄钱票过去。”
齐维桢想说“老萧爱人后来没参加工作,一直在家闲着”,但想了想,还是闭嘴了,这句话有评判别人的嫌疑,她并不知道全部真相,没有资格这么做。
郑敏摸了摸宁安的头发,庆幸孩子从小就长在她身边。
老杨换了个话题,问宁安:“安安呐,你以后打算做什么呀?咱们正经大学毕业生,总不能就真的在家里虚度光阴吧。还是得考虑出来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呀。”
老李说:“现在这个阶段,我哪儿放心让她出去工作。这孩子嘴巴没遮没拦的,万一说错了话,得罪了人,或者碍了谁的眼,那不擎等着挨收拾呢!”
老杨笑道:“你小瞧我们了不是?我们安安说话做事有分寸着呢。她也就是在靠得住的长辈面前这样。真面对外人,我百分百保证,她一定不这样。”
宁安疑惑道:“我跟你们说的哪句话犯错了?”
李明德想了想,那还真没有。孩子虽然有点脸皮厚,但没有一句话戳到政治敏感点的,她根本就不谈政治。堪称天生政治绝缘体。
老杨笑道:“你想不出来吧?那就是没有。过了年我们报社研究室应该会招聘,到时候你来应聘吧,在我眼皮子底下工作,我能看着点。”
李明德说道:“安安要是愿意,我就没意见。到时候你提前给我个信。”
他和郑敏也希望女儿可以有自己的事业。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放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是适用的。
宁安以后要是嫁人,有工作有收入就有底气,自己赚钱自己花,不用手心朝上管别人要,过得不好就能离,一个人也能好好活。她要是不嫁人,工作就是人生保障。他和老郑没法陪她一辈子,虽说能给她攒下点家底,但总不如她自己有能力赚钱更保险!
郑敏跟丈夫是一样的想法,之前宁安不工作,是因为那时候的工作分配太离谱,指不定要把她分到哪儿去,可能是农场,也可能去工厂拧螺丝,她和老李舍不得,现在,既然有个在京城工作的机会,还是在办公室里做研究,那真是太好了!
她跟宁安说:“还不谢谢你杨伯伯。”
宁安笑眯眯的,“谢谢杨伯伯!”
“跟我客气什么!”
这几个老朋友里,他的年龄最大,他家孩子年龄也大,老大都快四十了,在地方上锻炼,当副市长,老二是个姑娘,参军了,现在三十多了还在部队里干呢,老三也快三十了,也在外地工作,三个孩子都已经成家生子,就是没一个在他们老两口身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