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和丈夫复婚,到南方和丈夫一起生活。
三是,不复婚,留在老家生活,由村里组织给盖房子分地,单独立户,前夫每个月给养家费。
四是,离婚不离家,前夫每个月给养家费。
面对这些方案,绝大多数妇女同志都选了第一种,少部分女同志故土难离,选了第三种。但也有极少数的人选择第二种和第四种。
工作人员给出承诺:“以后有任何事情都可以找政府。比如生活有困难,前夫没有及时支付养家费,在村里受到了不公平对待等等。”
刘三凤选了第三种。在某种程度上,她没有糊涂到家,知道韩昌源的心已经不在她这儿了,如果她坚持和他一起生活,那韩昌源就要和南方的小妖精离婚,他对自己的态度肯定好不了。
现在,既然村里负责给盖房子,还给立独立户,韩昌源还要给她养家费,那么,她愿意一个人生活。
她和韩昌源同岁,年龄并不算太大,自己生活可以,再找个人一起生活也没问题。之前想着离婚不离家,主要是无处可去。
同时,她跟工作组提出了一个要求,帮忙找到她的女儿韩宁安。
宁安当天离开家之后,韩家人解除禁制也能动了,他们先商量了一下以后的事,对宁安离家出走这事没放在心上,只以为是小孩子耍小脾气。直到日暮西沉,刘三凤才出门喊宁安回家。
她在村里喊了一圈,没有回应。有人跟她说:“下午的时候遇到宁安,她说要去逃荒,我们还当她是在玩呢,难道是真的?”
大家帮着一起找遍了全村,没找到。
当天晚上,这事就报到了镇上的派出所,公安同志出动,四处搜寻,连根头发丝也没找到。
刘三凤这才着急起来。
大家问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她把韩昌源跟她离婚的事说了,又把宁安的态度也说了,大家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孩子倒是真有骨气,但是再有骨气也是个小孩子啊。留在家里好歹有口饭吃,能平安长大,以后大了去投奔自己的亲爹,他也不可能真的不管,说不定还能在城里给她找个当官的对象,让她过上好日子。
小孩子想事情太简单,不是黑的就是白的,一是一二是二,这世上的事哪有这么简单的?谁都是糊里糊涂的过日子。真要这么较真,谁都得去死一死。
爹妈离婚了又怎么样,要考虑给自己要好处啊!
而且她现在跑出去,凶多吉少!外面没有想象的那么太平!
村里人加上派出所的人都帮忙找,也没有找到宁安的下落。
这次工作组出面解决问题,刘三凤提出了寻找女儿的要求。但她其实已经不抱太大希望了。
工作组找到县公安局,又出动了当地的武装力量,全县寻找,没有找到。
他们只能劝刘三凤节哀顺变,并且承诺会一直留意,给各地发协助寻找的通知。
刘三凤哭着回了村。
村里已经接到上面的指示,临时给她安排了一个空院,让她先住着,并保证会抓紧时间给她盖新的。
她回韩家把自己平时用的东西都搬了过来,以后韩昌源每个月收入的四分之一给她,她完全可以活的比较轻松。
韩家人的心情就不太美妙了,孙女不见了,儿媳妇离开了,儿子四分之一的工资没了。韩昌源抛弃妻女的事被大家都知道了,他忘恩负义陈世美的行为坐实了。二儿子正在说的亲事黄了。
有前车之鉴,谁敢随便嫁啊。
至于宁安的渣爹,在刘三凤收到离婚通知之前,他已经迫不及待的和廖金枝结婚了。哪怕被广播揭露了真面目,软玉温香在怀,他也并不想和新媳妇离婚。
廖金枝也不是被骗的无知少女,她心里非常懊恼,但是也没有想要离婚。
俩人忐忑不安的等着老家的通知,想知道那边的工作组会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同时期待着刘三凤能吞下这个哑巴亏,承认俩人是协议离婚,这样对他就不会有影响。
刘三凤的选择传来的时候,他们都松了一口气,同时心里又觉得非常不舒服。以后每个月要给刘三凤寄钱,等于要养她一辈子。
韩昌源其实原来想的是刘三凤离婚不离家,带着孩子在老家伺候父母,他每个月寄钱回家,这些钱大部分都会花在自己的父母和家人身上,以刘三凤的性格,能花在她自己身上的很少,这样的话,他就无所谓。
而且,他完全不用担心老家的父母,不用操一点心。
但是现在,刘三凤离开了,不会再帮他尽孝,和他家一点关系都没有了,他还要每个月给她钱!想想就觉得心里憋屈的慌。
此外,他还要单独给老家的父母寄钱。还能有多少花在自己和金枝的小家上?
他以为这是最终结果,其实并不是。
没过几天,调令下来,韩昌源从还算和平稳定富裕的西康县调到了更西南的一个县去当武装科科长,那里匪患依然猖獗,数量庞大的曾经的正规军就地解散变成了土匪,剿匪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而韩昌源,就要去那边负责剿匪工作,戴罪立功。
上级看他不太服气的样子,就跟他说:“知足吧你,你这还算好的。你要庆幸你当初离婚这事做的虽然不地道,但是程序都是合法合规的,道德有问题,但是没有违法犯罪,所以你还有戴罪立功的机会,有一个县长,跟你一样,看上个19岁的年轻姑娘,那时候高院的文件还没下来,这家伙自己伪造文件和证明,寄给老家法院,让那边给签了离婚书。现在查出来了,人已经被卸了一切职务,抓起来等着审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