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美娴正在织毛衣,一看见她俩就招呼道:“快来坐。萱萱,快泡茶,你李姨和安安来了。”
李晓茹笑道:“别麻烦,我们刚吃过早饭,不渴。安安这儿收到了培林写的一封信,孩子在乡下过得还挺有意思,我拿来给你瞧瞧,好叫你放心。”
“哟,还有意思呢?他给我们写的信里什么也没说,就说他一切都好,让我们不要挂念。他信里写什么了?”
“说了一些趣事,我瞧着还挺好玩的。他说的这姑娘,我都想去见见了。你也知道,我以前就在农村,这姑娘就算放在我们那个时候,也是个刚强有韧性的好姑娘。”
叶美娴立刻就把手里的毛衣针放在了一边,拿起信看了起来。看完了以后,她问宁安:“你看了吗?”
“看了呀。我跟三哥一样,也喜欢这个姑娘。要是离得近,我就拉着萱萱找她玩去了,可惜离得太远。人家多能干呀,也就和我们一样大,自己就能撑起一个家,还能养活弟弟。我要是落到她那个境地,大概自己就要饿死了吧。”
叶美娴:“……”
宁安接着说道:“叶姨,看这样,三哥有点喜欢人家哦,虽说他没有明说,但是字里行间的感情太明显了,我都看出来啦。”
杨萱从二楼跑下来,问道:“看出什么了?”
“三哥喜欢上一个姑娘,他给你写的信里没提吗?”
“没有啊!他都没给我单独写信!我还是不是他亲妹了!我怎么感觉你才是他亲妹呢!”
宁安哈哈大笑:“我也差不多就相当于是他亲妹啊。他可能是觉得和你是双胞胎,有什么心灵感应,就算他不写,你也能感应到吧。”
杨萱撇撇嘴,说道:“我得写封信骂他。”
宁安看热闹不嫌事大,鼓励道:“写,快写,使劲骂。他都不给我们详细描述一下盛同志的长相,盛同志的美貌只能靠我们自己去猜测,太不像话了。”
叶美娴:“……”
宁安到底也没出门,四个人凑一起玩了会扑克牌,喝了壶茶,李晓茹就带着宁安告辞回家了。
几步路,宁安又蹦又跳,看的李晓茹眼晕,“你给我好好走路。”
“妈,都坐了一上午了,再不跳一跳,早饭都没消化呢,我哪有肚子吃午饭啊。”
“那不正好省粮食了吗?”
“妈!你竟然不想给你的宝贝女儿吃午饭!”
“你少污蔑我!明明是你自己说你不饿的。”
“我不饿是因为我没动。现在我动你又不让我动。”
“谁不让你动了?我是说你别这样动。你要是真想动,就去正儿八经的跑几圈,打两套拳,而不是这样走路没正形。”
“有什么区别,目的达到了就行。”
“区别大了。”
俩人回到家,李晓茹问宁安:“杨培林喜欢上别的姑娘,你啥感想啊?”
宁安挠头:“我能有啥感想?那是杨家人的事,我就算跟萱萱是好姐妹,跟杨三哥也是发小,但也管不着人家喜欢哪个姑娘的事吧?这事跟我没关系啊。”
李晓茹笑道:“还是有点关系。你们虽然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同兄妹,但是现在,你们都大了,男女有别,你们以后要保持距离,不能再跟以前一样整天凑在一起玩了。”
“妈,杨老三都下乡了,根本凑不到一起。”
“我是说,就算他回来,你们也不能往一块堆凑了。”
“知道了妈妈,我心里有数的。杨老三都有喜欢的人了,我肯定和他保持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行,那我就放心了。”
杨家。
看着被李晓茹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留下的信,叶美娴也陷入了沉思。
之前她和老杨还以为,宁安和培林是青梅竹马,长大了就会自然而然的在一起,没想到中间横生枝节,培林这小子竟然在乡下看上了别的姑娘。就他这个态度,再看看晓茹和宁安的反应,看起来,人家是想就此打住,两个孩子的关系就定位在发小,不会再往前进一步了。
以前宁安喜欢培林,虽然没明说,但是她看得出来,培林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她觉得那是男孩子开窍晚,并不是不喜欢,毕竟他平时对宁安也很照顾。
她也挺喜欢宁安的,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知根知底,没什么不放心的。
现在看来,是她没福气了。这么好的儿媳妇,飞了。
不过这样也好,两家关系不受影响。总比以后培林带着人回来,宁安又想不开,闹得很难看要强。
想通了,她眉头舒展开,又重新拿起了毛衣针,一边织一边跟自从宁安走了就趴在桌子上奋笔疾书,给哥哥写信声讨他的杨萱说:“问问你哥,还缺什么东西吗?让他在乡下好好待着,千万不要乱来,要是有喜欢的人,一定要严肃认真对待,不要耍花招。还有,告诉他,喜欢人要一心一意,不要看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
杨萱放下笔,凑过来问:“您也觉得我哥喜欢上那姑娘了?”
“挺明显的。”
杨萱叹了口气,说道:“我还以为我哥以后会和宁安在一起呢。”
叶美娴说:“很显然,你李姨和宁安看了这封信,放弃你哥了。你以后出去也不要乱讲话,你哥和宁安,只能是一起长大的邻居发小,没别的关系。知道了吗?”
“知道了。妈,我有分寸的。宁安是我的好朋友,我还能害她吗?”
小桔子关掉了屏幕。
剧情里,原主和杨培林每次争吵,叶美娴和杨萱,包括杨光霁和杨惠还有杨培元,都是站在原主这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