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发现了一起恶性事件。
在某农场,出现了88名知青被迫害的情况,挨批、挨打、挨整。
新洲市委立刻将主要责任者移交政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最终,有2名迫害知青的首恶被判死刑,4人被判10到20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这次,通过大喇叭朗读报纸的,变成了大队长徐建功。其实这篇读不读都行,但是,知青事件既然始于他们徐家屯,最后自然也该给大家结个尾。
徐建功是宁安爷爷辈的人。所以,她还是可以听完广播就去大队部读报纸,让徐建功给她读。
这也是个很好玩的人,比她爷爷小两岁,还不到五十,据说以前嫉妒他爷爷徐建新个子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大个”。她爷爷瞧不上这家伙心眼子多,就说他个子矮纯粹是心眼多给坠的,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筛子”。
宁安管他叫“筛子爷爷”。
他们俩外号都比大名还响亮。叫着叫着,就习惯了。
徐建功每次听见宁安喊他“筛子爷爷”就一脸复杂,有一种想打人却打不着的憋屈,这就是徐建新死的早,不然他高低得跳起来揍他一顿。
而且这老家伙还开了起名不按辈分的先河。他们这一辈是建字辈,下一辈都是广字辈,孩子们名字中间都是广,偏偏他儿子起名叫佑军,后面广字辈的孩子有样学样,生了孩子都不按辈分起名了。明明下一辈是瑞字辈,但是根本没几个孩子叫瑞什么的。
徐建功是个传统人,跟徐建新不对付。
但是罪不及妻儿后代,他对徐佑军和宁安都是很不错的。
“筛子爷爷。”
徐建功:“……你直接喊我爷爷行吗?”
“不行。”
以上,为他们每次聊天必谈的三句话。这三句讲完了,才是正事。
徐建功明知故问:“……干嘛来了?”
宁安:“读报。”
“让你爸爸去邮局给你订一份报纸。”
“没钱。”
“让你爸爸多干点活,多挣点工分,一年到头,一天也别闲着。”
“爸爸累。”
“嘿!你还挺孝顺。”
宁安笑出一口小白牙:“孝顺的是好孩子。”
“行行行,你是好孩子,行了吧?”
“行了。”
徐建功拿出报纸递给宁安,又给她一只铅笔,“你自己读。我听说了,你自己认识不少字。你先读,不认识的字你就问我。行不行?”
“行。”
宁安拿铅笔划拉着,一句一句的读过去。字,她确实都认得差不多了,但是意思她都不懂。
“筛子爷爷,什么是批斗游行?”
“筛子爷爷,什么是捆绑吊打?”
“筛子爷爷,什么是侵犯人身权利?”
徐建功:“……你认字就行了,不用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等你长大了,自然就知道了。”
“哦。我知道了,你也不知道。”
徐建功:“……对,我也不知道。”
宁安问旁边坐着的徐广生:“广生叔,你知道吗?”
徐广生:“不知道。”
徐建功从抽屉里拿出一本连环画递给她,说道:“别看报纸了,看看这个吧,小画书,《小英雄戴碧蓉的故事》,人家11岁,救了三个小孩,自己受伤了,舍己为人,值得称赞。”
【图片】
宁安接过书看了起来,当她看到戴碧蓉为了救第三个孩子,左臂和左腿被火车的钢轮碾过,忍不住眼泪汪汪,说道:“她被轧了,一定很疼。”
徐建功:“……那肯定很疼。但是她很坚强,后来,她的左臂和左腿都做了截肢,但是即便这样,戴碧蓉也坚持学习,认真生活,是个非常勇敢乐观的小姑娘。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嗯。向她学习。”
徐建功跟她说:“不光要学习戴碧蓉舍己救人、积极乐观的精神,还要长教训。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不要玩危险的游戏。否则有可能害人害己。知道吗?”
“知道了。”
徐建功想了想,又跟她说:“凡事量力而行。救人要紧,保护自己也十分要紧。你懂吧?”
宁安:“……懂。”
“懂了就行,玩去吧。”
小朋友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宁安没一会就恢复了,变成了那个快快乐乐的崽。
1978年3月,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剧情里应该去大学报到的江明华,嫁人了。
不嫁不行,她不能一直当黑户。
江家父母曾经试着帮她找工作,但是人家一听她的名字就摇头。
让她回徐家屯?别说她自己不肯回去,就算她肯,徐家屯大概也不会收她。
而知青办也知道她的情况,催着她赶紧安排,不然就得再次下乡,这次可就不知道去哪儿了。
她现在的身份属于无故滞留城市的知青。
江明华怎么肯再次下乡?她现在不光在社员眼里不是东西,在很多知青眼里,她应该也不是个东西吧。
毕竟,因为她,那些抛妻弃子的付出了代价,打算抛妻弃子的不得不改主意了。这些人大概恨不得撕了她。
反正国棉六厂的知青家属们看她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觉得她给知青群体抹了黑,给大家找了麻烦。给知青回城路添了不确定因素。
她平时不出门,在家里躲着,但是她家其他人还得上班、上学、生活,替她承受了不少社会压力。
家里人的意见也越来越大。
思来想去,还是得嫁人。
先把户口落实了,再说别的。
江家托了好几个人帮她打听,最后介绍来的,不是身体不好,就是家庭不好,总之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