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说道:“理解理解。我们领导也夸您,是个为人民着想的好干部。小朋友的诉求您都能认真对待,不可多得。咱们工农一家,有什么事都能商量着解决。您给我们厂写信是对的。”
徐会计笑道:“多谢你们理解。还是领导气量大。”
他跟宁安说:“安安呐,这事情已经过去了,你不生气了吧?”
“不生气了。”
“这两位同志和江明华没关系,他们是好人,来看你的,你不跟人家甩脸子,好吗?”
“好。”
来人夸道:“小同志真乖,明事理。”
宁安眉眼一弯,露出个笑脸来。
周秀云招呼他们:“两位同志,请坐,这么大老远的,还麻烦你们跑一趟。”
徐会计也帮着一起招呼人。
“大娘,您不用客气,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这是我们领导托我们给您和小同志带的一点小礼物,不成敬意,您收下。”
来人把东西都放在了桌上。
周秀云说道:“这怎么好意思。”
“您千万别推辞,您要是不收,我们领导该认为您是不愿意原谅我们了。”
“那不能够,这事本来和你们也没太大关系。”
她用开水烫了瓷杯子,把水倒掉,又给他们沏上茶。
“乡下地方,没什么好的,你们将就着喝。”
“这就很好了,谢谢大娘。”
这时候,徐会计站起身,说道:“大娘,我大队部那儿离不开人,我先回去了。你们聊。”
他直觉这两位要跟周大娘说一点金钱或者物资方面的事,他不方便在场。
“哎。我送你出去。”
她送人出门的时候,徐广生悄悄跟她说:“我看过介绍信了,人没问题。”
周秀云笑道:“这事给你添麻烦了。”
“您这说的什么话,谁叫我是干部呢,对吧,大娘,大队会计,好歹是个干部。”
他嬉皮笑脸,显然,不想让周秀云把这当个事。举手之劳罢了,没必要让人家放在心上。
再说了,当年闹饥荒,人都快饿死了,粮食多金贵啊,他饿的直哭,周大娘还偷偷给他塞过几回野菜团子呢。
周秀云跟他说:“我就跟你假客套一下,有事我还照样麻烦你。”
徐广生笑道:“您尽管来。”
屋里,宁安和两位客人大眼瞪小眼。
来人先开口,问她:“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呀?”
宁安:“刚才广生叔说了呀,我叫宁安。”
来人:“……”
他们又问道:“你几岁了?”
“三岁。”
“那你上幼儿园了吗?”
“幼儿园是什么?”
徐家屯大队只有一个育红班,上小学前,先上一年育红班,没有幼儿园。
来人:“……”
他们觉得有点可惜,这孩子长得多可爱呀,白白嫩嫩的,穿的干干净净,说话条理分明,一看就很机灵,要是跟着江明华回省城,一定能有更好的受教育机会。
宁安得意洋洋的炫耀:“我认字,我会读文件。”
来人惊讶道:“你还会读文件呐?你知道什么是文件吗?”
“知道。我会背《平原省知青办关于已婚知青回城相关问题的决议》。”
就是平原省知青办最新下发的那份文件。
来人:“……”
他们问她:“那你知道平原省是什么吗?”
“不知道。”
“知青办呢?”
“不知道。”
“已婚知青是什么意思?”
“知道。就是当爸爸妈妈啦。”
来人:“……”
不对,也有点对。对,也不全对。
周秀云送完徐会计回来,就见孙女和客人聊上了。
来人跟她说:“大娘,这孩子很聪明,以后好好上学、读书,肯定能考到城里去。”
“借你吉言。我们安安是挺聪明的。我教她认字,一教就会,她都能记住,下次再看见,自己就会读了。”
来人又惊讶了:“您也认字啊!”
“我小时候上过学堂,后来大队办扫盲班,我也去上过。”
建国之前,家里有点地的农民,日子不比城市无产阶级差,甚至还更好一点。
来人夸道:“大娘也很厉害。”
他们从包里拿出一个牛皮纸大信封,递给周秀云,说道:“大娘,这是厂里的一点心意,您收下。我们领导说了,养大一个孩子不容易,他能帮一点是一点。这里面是2000块钱,您点一点。”
周秀云:“这怎么能行?而且这也太多了。我自己的孙女,我养得起。不用给厂里添麻烦。”
一人小声跟周秀云说道:“不麻烦,这钱说是厂里给您的慰问金和补偿金,实际上从江明华她爹工资里扣。本质上就相当于给孩子的抚养费。厂里怕您不收,换个说法。这事您装不知道就行了。您拿的就是厂里给的慰问金,和江家没关系。以后也不用承他们的情。”
领导怕徐家人不收,特意告诉他,必要的时候可以透底。
周秀云:“……”
宁安歪着脑袋把耳朵凑了过来,问道:“不知道什么?”
来人笑道:“不知道我们小宁安这么可爱呢!要是早知道,来之前我先去百货大楼给你买件新衣服。以后你去省城玩的时候,去国棉六厂找我,到时候我带你在省城逛逛。我叫郭海龙,是办公室副主任,你去了就说找郭海龙,传达室就会帮你叫我了。记住了吗?”
“记住了。”
“我叫什么?”
“郭海龙。”
“去了找谁?”
“传达室,找郭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