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他闭着眼睛在睡觉,周围人的说话声对他没有一点影响。
老太太踢了儿子一脚,又跟小宝宝说:“别听你爷爷瞎说,你爸爸小时候也好看。”
谢长德这个时候才真正反应过来,“我当爷爷了嘿。”
彭薇说:“看看我孙女,长得也很好看。”
谢长德和老太太都凑了过来,然后就开始附和:“果然好看。”
彭薇说:“他们俩都比阿晏出生的时候大一点。”
她儿子也是可怜,出生的时候又瘦又小,哭声微弱,要不是家里条件好,老太太照顾的细心,能不能活着长大都很难说。
再瞧瞧她宝贝闺女生的这俩,都哭的响亮,看起来就是强壮的。
真的太好了。
医生说:“大的是姐姐,5斤8两,小的是弟弟,5斤2两,都是正常体重。”
过了好大一会,宁安被护士推了出来,谢晏亦步亦趋的跟在旁边。
老太太抱着孩子一马当先冲了过去,问道:“安安,感觉怎么样?”
“好着呢,奶奶。”
“那就好。小王马上就到,她在家里给你做吃的,马上给你送来。累不累?”
“嗯。有点。”
“那就睡一会。孩子有我和你妈妈照看呢。”
“嗯。”
宁安答应着,又跟谢晏说了一声才闭上眼睛。
护士跟谢奶奶说:“孩子要是醒了,可以把他们放在妈妈身边吸奶。”
“好的好的,我知道。”
但是等到孩子醒了,谢奶奶和谢妈要让孩子去吸奶的时候,遭到了谢晏的阻拦。
“安安还在睡,别吵她。”
谢奶奶跟他说:“孩子不吸奶就下不来,孩子饿会没关系,但是妈妈可能会涨奶,那可是很难受很疼的,不比生孩子轻。你想让安安涨奶啊?”
谢晏:“……”
他不想。作为系统学习了妇幼保健课程的人,他懂得比老太太还全面一点。
但是,不涨奶也不意味着一定得让孩子吸,还可以通过按摩等方式来避免。
他麻溜给孩子冲上了奶粉。
“等安安睡醒了再喂他们,先让他们吃奶粉。”
谢奶奶:“……”
行吧。
她跟孩子们说:“看你们爸爸妈妈多疼你们,奶粉早就准备好了。”
孩子们:“……”
真的栓Q了。
第168章
番外(下)
旁边来给宁安揉肚子的护士抽了抽嘴角。这老太太,真会说话。
她笑着给老太太竖了个大拇指,小声夸道:“奶奶,以后孩子爸妈跟孩子们感情好,您功劳巨大!”
小护士也被谢晏拦住了。
他说:“我给她揉吧。”
小护士们下手都重着呢。
小护士想了想,谢同志也是掌握了这项技能的,便同意了。
宁安这一觉没睡太久,两个小时就醒了。
已经吃过奶粉的宝宝们不用着急喂,谢晏先给她揉肚子排恶露,又喂她喝了点鸡汤,吃了点东西才把孩子抱过来吃奶。
三天以后,宁安就出院了。
孩子由老太太和王姨负责照顾,彭薇和谢长德从旁协助。谢晏只要照顾好产妇就行了。
看着宁安恢复的不错,谢晏紧绷的情绪终于放松了下来,愿意去亲近自己的孩子们了。
刚出生的那几天,他是顾不上孩子的。
孩子们三个月大的时候,宁安和谢晏带着他们去了京城,受到大领导的接见。
飞机发动机研究她是主力,但整架飞机的制造是需要团队的,谢晏所在的材料工程系也参与其中,所以,他们两口子一起带孩子过来,没毛病。
宁安想让孩子们见见世面。
大领导身体还不错,精神也很好,他还记得宁安,笑着跟她说:“你这个小同志说话算话哟!”
他还给谢仲珊和谢仲楷都写了一幅字,勉励他们向父母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强盛做贡献。
这俩孩子长得好看,整天乐呵呵的,伸着手让他抱,他便笑着抱了过去,让摄影师给拍了合照。跟两个孩子说:“以后等你们长大了,也不知道爷爷还在不在喽,要是那个时候,国家变得更好,更强大了,你们俩给爷爷写封信,好不好啊?”
三个月大的小宝宝当然不懂这些,只是笑,拽着他衣服的扣子玩。
从京城回到沪市之后没多久,宁安和谢晏都重返工作岗位,孩子就完全交给了谢奶奶和王姨。
早在宁安怀孕的时候,谢晏就做了自己所能做的一切准备。
他汇总自己学过的婴幼儿保健知识,撰写了一本《育儿指南》,内容涵盖了小宝宝从出生到两岁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谢奶奶和王姨就是照书养孩子。
这两位老人特别开明,本来有一套自己的育儿观,在看过谢晏的书之后,努力把脑子里既有的东西都丢掉,按照新的思路来养。
不给孩子捂太多衣服,孩子的食物要自然放凉,用手背试温度,坚决不用嘴尝,只亲孩子的脸蛋,不亲嘴巴,用小推车带孩子出去散步,也不让别人乱动孩子,看看可以,摸都不行。
这本书后来被正式出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科学育儿派的行为准则。
在小桔子的暗中照顾下,孩子们都很聪明,而且从来不生病,这就给大人省了好多事。
这个世界发展的很快,洗衣机在大城市已经有了一定的普及度,谢奶奶专门又买了一台洗衣机给小宝宝洗衣服,至于尿布,根本用不着。
因为谢晏做出了非常舒适的儿童纸尿裤。
纸尿裤早在1942年就已经被发明出来,1961年就有公司开始商业化生产儿童纸尿裤。但是华国因为发展基础差,材料短缺,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种一次性用品都没什么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