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长德:“……你说的有理。老钱要是攻击我,我可就不客气了。”
“钱弘一说他想拜您为师呢,您不是又赢了一次!”
谢长德高兴了,“对,你说得对!”
同样的场景也在钱家上演,不同的是,老钱直接被儿子打击惨了,一点攻击性都没有,默默的接受了现实,整个人都被阴影笼罩,看起来可怜极了。
宁安看着小桔子的投屏,说道:“钱教授竟然不追着钱弘一打,二星差评。”
小桔子说:“钱教授年纪大,他快六十了,身体不像老谢那么好。而且,他家从京市搬来,住的是学校分的楼房,他要是在楼上跑,会弄出噪音,钱教授一向走路静悄悄,担心影响楼下的邻居。”
宁安:“……改五星。”
小桔子说:“这个好习惯的养成,要感谢钱教授的夫人。她是那种宁肯委屈自己也不给别人添麻烦的人。钱教授通宵工作,半夜打印资料,用的是那种针式打印机,因为针头敲击纸张,会发出噪音,钱太太为了避免这一点,自己站在那儿,光着脚,脚下踩着垫子,手上抱着被子,打印机放在被子上,避免震动引发噪音影响邻居。钱教授忙了几个通宵,钱太太看起来都跟木乃伊差不多了。”
宁安:“……给钱太太打十星。”
钱弘一到底没需要宁安引荐。
学校里的钱教授和谢教授胜利会师了。
既然都已经掉马了,那就破罐破摔吧。
俩人谁都没提文学的事,聊起数学问题没完没了,根本就想不到那儿去,之前设想的尴尬场景根本就不存在。
文学对他们而言,说到底只是调剂品而已。
他们俩搭上线了,钱教授直接就把自己的儿子介绍给了老谢。
“这孩子在数学上是有天赋的,只是他对我这个研究领域兴趣不大,所以就拜托你带带他。”
钱教授多少有点痛心,他儿子要是也加入拓扑学研究,那该多好。
老谢安慰他:“我学数学的,我儿子去研究材料工程了,孩子有自己的兴趣和想法,我们做家长的,只要支持就行了。”
钱教授也安慰他:“材料工程好啊,工业要进步,材料工程是基础。如果没有合适的材料,工业是发展不好的。”
俩人互相安慰,又互相恭维了一番,夸了夸对方的儿子,也接受了对方对自己儿子的夸赞。
高二结束的时候,钱弘一被特招进了沪大数学系。连高考都没参加。
他屁颠屁颠的就去了,丝毫没有要用高考成绩证明自己的想法。
他心里清楚,证明不了。
这家伙严重偏科,语文、外语、政治都差的一塌糊涂。真要是高考,他还真不一定能考得上沪大。
第156章
活在男主回忆里的炮灰工具人(24)
宁安依旧按部就班的上学。
她被体育老师选进了短跑特训营。
老师明确说了,要为奥运做准备。
“到时候还要优中选优,不一定能被选入国家队。但是如果你们不努力,那就一定选不上国家队。想不想代表国家出战?”
“想!”
“想不想为国争光?”
“想!”
“想不想让外国人刮目相看?”
“想!”
小年轻们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嗓子都喊破音了。
每天早起要练习,放学要练习,争分夺秒的练习。哪怕选不上也无所谓,努力过了才不会留遗憾,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这都是体育老师给大家灌的鸡汤。
宁安越跑越快,高三下学期,已经跑进了11秒。这时候,她已经明确进了国家队名单。
体育老师热泪盈眶:“100米夺冠有望!谢宁安,你一定要保持住,一定要努力加油!”
“老师放心,我肯定不会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
她的身后站着很多人,她的同学,她的家人,关键是她奶奶。
老太太一听说她要备战奥运,立刻就申请给她当助手。
高考结束后的暑假,她去京城参加集训,老太太全程陪同。
她训练,老太太就在旁边大声加油,休息的时候递水递毛巾捏肩捶背揉腿一条龙服务。
谢长德、彭薇和谢晏一个假期也跑了两趟京城来看她和老太太。
这时候对运动员的培养,还不是后世那种制度,很多运动员都是从学校和各条战线上选拔出来的,临时脱产参加集训,但水平都非常不错。
68年的奥运会是在十月份举办的。
宁安在京城集训了一个暑假。
九月份沪大开学,她回去报了个到,又请了个假,接着回到京城训练。
10月初,宁安随国家队出发前往仙人掌之国。老太太也跟着她一起去了。
她老人家承担了一部分国家队的后勤工作,所以才能跟着一起去。
10月14日,宁安站在了女子一百米跑的起跑线上。
这一天,老太太放弃了后勤人员的身份,坐上了观众席,她想看着自己的孙女取得好成绩,她想坐在观众席上给她鼓掌,为她呐喊。
她的身边,坐着很多海外华人。他们于不确定的环境中离开了祖国的怀抱,心却依然挂念着祖国。这次华国参加奥运会,很多人都赶来观看。
当宁安出场的时候,老太太激动的站起来大声喊她的名字,“谢宁安!加油!”
宁安笑容灿烂的跳起来朝她挥了挥手。
安啦,她还能跑不赢吗?
老太太使劲冲她挥手,然后跟周围的人说:“那是我孙女,我孙女。”
看大家没反应,她以为人家离开国家不会说国语了,发动自己“学贯中西”的技能,说道:“That's my granddaugh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