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通感逼人破案[香江](205)

作者:夏意绵 阅读记录

庄秀兰的脸青一阵白一阵,睫毛颤抖得愈加厉害,“其实……其实我同涂家强的夫妻感情已经破裂。”

“夫妻感情破裂?”审讯桌前的谢凯欣停下笔,抿抿嘴,“庄秀兰,恕我冒昧,你们夫妻二人似乎年纪相差很大?”

“对,我并非涂家强的第一任妻子,三年前的大学毕业典礼上我同他相识,”庄秀兰望着窗外,眼神中充满了柔情蜜,“他为人大方又温柔体贴,追求我很用心,加上他告诉我,是因为前妻出轨,才不得不结束第一段婚姻,所以去年我答应了他的求婚。”

庄秀兰收回视线,叹了口气,“昨晚我接到电话,董永达声称涂家强欺负他女友,我就立刻赶到了浅水湾31号。”

“既然涂家强对你很好,你为什么会相信董永达在电话里的一面之词?”钟子晴微微皱眉,无条件地相信陌生人对丈夫的指责,不符合她对已婚人士构建的画像。

记得之前娥姐好心提醒10楼C座的李师奶,她丈夫出轨,平日里同娥姐焦不离孟的李师奶突然翻脸,恶狠狠地质问,“你是不是因为嫉妒成心破坏我们夫妻感情?”

“他对我好?真是天大的笑话,”不知哪个词刺激到庄秀兰,她猛烈地咳嗽起来,从名牌手袋中掏出Hermes丝巾捂住嘴,“Madam,你年纪小,应该没有结婚,不知道男人都是拍拖一套,结婚后另一套,尤其是年长的男人。”

“也怪我认人不清,被他的糖衣炮弹打得晕头转向,不知道所有的捷径都有代价。婚后三个月,我同朋友度假回家,在主卧的床上发现了数根不同长度、不同颜色的头发。原来涂家强一直同多位女士保持不正当关系,只有我最蠢,信了他一片真心,放着好好的中环白领不做,在家中做掌心向上讨生活的全职太太!”

“有一日在邻居家食下午茶,她不小心讲漏嘴,原来涂家强的前妻忍受不了他出轨和家暴才离婚。”

“他竟然使用暴力?”谢凯欣捂住嘴,短短几分钟,冒着粉红泡泡的爱情片画风突变成了恶俗的家庭伦理片。

“对,如果他只是出轨就罢了,”庄秀兰捞起蕾丝衣边,露出一截醒目的红痕,“这条疤,是半年前我同他吵架时,他用衣架打的。”

“你当时应该报警,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同相关部门寻求帮助才是最优解。”虽然再三告诫自己不要轻易相信嫌疑人的眼泪,但钟子晴仍然忍不住同情起庄秀兰。

在商场浸淫多年的涂家强,只需要略施小计,就能哄骗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同他心甘情愿步入婚姻的殿堂。

如果不是万不得已,谁愿意同陌生人揭开尚在流脓的伤疤?

“Madam,我知道你正义,”庄秀兰轻轻擦掉眼角的泪珠,“涂家强他财大气粗,就算上庭,他的律师也能把单方面的殴打扭曲成互殴。”

“昨晚接到董永达的电话,鉴于涂家强劣迹斑斑的前科,我立刻就相信了。董永达同陆恭慧也是可怜人,他们也不想涂家强死,所以我同意撒谎。”

钟子晴搓了搓下巴,“其实认真算起来,涂家强是被董永达打死的,你就算出于同情,也不用冒风险撒谎,只需要将来上庭时替他们求情,你是死者妻子,法官和陪审团会相信你的。”

“因为……因为我也动手了……”庄秀兰张开嘴,嘴唇发抖,“Madam,我会被判死刑吗?”

“这个问题我现在不能回答你。”钟子晴掖了掖被角,领着谢凯欣回到大屋。

“子晴,出结果了,鉴证科在橡皮棒上不光找到了董永达的指纹,还有庄秀兰的,”细嘉递上一份补充鉴定书,“头先Winnie姐来过电话,麻绳上的皮肤组织的确属于徐家强,碎纸机的东西因为过于细小,还在拼接中。”

“Madam,看来可以结案了,”谢凯欣望着窗外,伸了个懒腰,“加班总算没白费。”

“嗯,细嘉,你负责把所有的证据整理归档,我先写份结案报告的草稿,等许sir回来审核过没问题,就一起移交法庭。”钟子晴随手将摄像机递给细嘉,二人手指交错间,不知道碰到哪个按钮,摄像机竟自动播放起来。

“唔……嗯……”一段令人面红耳赤的画面,细嘉同谢凯欣齐齐扭过头,捂住耳朵。

钟子晴迅速按下暂停键,为避免看到涂家强令人生厌的**,她快速点了下切换按钮。

屏幕上出现了涂家强的相片。

“细嘉,你们来看,”钟子晴将摄像机递到两人面前,“这台摄像机是董永达用来记录涂家强认罪的,里面怎么会有涂家强的相片?而且是一些生活照。”

随着她手指按动,屏幕上出现了穿着高领毛衣的涂家强、西装革履的涂家强、着T恤短裤的涂家强……

“难道说这台摄像机其实是涂家强带来的?”谢凯欣露出厌恶表情,“他预备拍下强-奸陆恭慧的画面,事成之后反复欣赏,真是个变态!”

“这样就讲得通了,董永达他们将摄像机藏起来,一是避免

这段偷拍录像泄露,二是怕我们发现他们殴打涂家强。”

钟子晴却直勾勾盯着屏幕,只觉脑袋嗡嗡作响,“这台摄像机也有可能并不是涂家强的。”

“什么意思?”谢凯欣同细嘉齐齐发问。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钟子晴再次将屏幕正对两人,“相片里的人是涂家强,拍摄的人是谁?”

“应该是他老婆庄秀兰!”谢凯欣恍然大悟,“我懂了!这个问题同‘小明参加跑步比赛,他超过了第二名,他是第几名’有异曲同工之妙!”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