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闺女天天跟他们玩耍,要是学了……
动不动就躺下撒泼;学他碰瓷;学那个脏娃……
搬家!立刻搬家!
不是有什么孟母三迁吗?
他这就学!
把这话跟王秀兰一说,正在洗碗的王秀兰眼皮都没抬一下,就给了他一个字,“滚!”
每天给他闺女做三锅窝窝头就很烦人了,如今还要应付这个二傻子,她没一巴掌拍上去就算是仁慈了!
“妈,我说得是真的!我要搬家!”
王秀兰一甩围裙,“你搬哪儿去啊?哪个村子不是这样?你搬到别的地方就没人随地吐痰了?没人撒泼了?”
“咱们村子算是好的了,村长管得严,没小偷没流氓,你去别的村子看看!到时候姜苧染上小偷小摸的习惯,你就哭去吧!”
“要不你搬到城里?可惜你没城里户口,去城里你就是盲流,会被抓起来的。你得有个工作吧?你去哪儿找工作去?再说了,城里分的那点粮票都不够你闺女一天祸祸的,你要饿死你闺女啊?”
牙疼……
姜爱民挠头,狠狠挠头。
王秀兰看
他这样子还蛮欣慰的,“你要是不想让你闺女染上这些坏习惯就管好你的闺女,跟姜苧好好说,她不是听不进话的人。告诉她哪些能学哪些不能学。”
姜爱民闻言觉得不舒服。
姜苧作为饕餮来到这里,吃不饱穿不暖,吃肉还得扣扣嗖嗖的。他感觉这些日子小姑娘都瘦了(纯粹是错觉)。
还要受这份委屈!
他不甘心地背着手满村子晃悠。
刚靠近大队就见围着一群人,吵吵嚷嚷,像是一窝麻雀炸了锅。
好不容易挤进去,才发现是村南头的王大嫂和她婆婆在吵架,还没问清楚到底是因为什么吵架,就见两个人像是愤怒的狮子一样张牙舞爪地厮打在一起。
你薅头发,我抓脸蛋,滚到了地上。
姜爱民本来还兴致勃勃地看着,扭头就看见自家闺女和侄女两眼放光地看着,顿时浑身一凛。
他大步走上前,试图劝架,“别打了!有什么事情好好说,别打架!”
婆媳两人本就暴怒,闻言齐齐甩了他一句“关你屁事”,又扭打在了一处。
离她们最近的姜爱民就遭殃了,被狠狠踹了两脚。
姜爱民还没反应过来就见姜苧捏着小拳头一股风一样冲了过来,“不许打我爸爸!”
左手一个腿,右手一个腿,姜苧身形灵巧得像个小猴子,甚至没人看清她怎么用力的,扭打在一起的两人竟然被硬生生拉开了。
王大嫂和她婆婆一左一右被分开,互相瞪着对方,又同时转头看向姜苧,脸上都带着难以置信的愣怔。
周围的人也看傻了眼,爆发出一阵低低的惊叹:“哎哟,这孩子真不简单!”
姜志华突然指着地上,惊呼了一声:“妹妹,你的鸡蛋!”
姜苧低头,呆呆地看着地上一滩黄灿灿的蛋黄,蛋壳碎了一地,还黏着尘土。她小嘴一咧,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我的鸡蛋!”
第25章
妈妈路上遇到不平事
这场闹剧最后以王大嫂赔了十个鸡蛋收尾。
姜爱民却真的惦记上了搬家。
姜苧正是学人的时候,要是把这种陋习都学了,那可真是愁死人了。
可惜,连着看了几天,不尽人意。
正如王秀兰说得那样,附近的村子还不如石头沟。姜爱民还看到有小孩子光着身子满村乱跑,吓得他赶紧捂住闺女的眼睛就跑。
一时之间,他有些丧气。
他挠挠头发,养孩子太难了。
姜苧突然竖起耳朵,拽了拽他的手,小声说:“爸爸,那里有动静!”
闻言,姜爱民没当回事。
现在玉米正是嫩的时候。煮熟的玉米粒一咬就像是鲜甜的小水珠在口腔炸开,细嫩多汁,几乎不用怎么咀嚼就在口中化开。
只是嫩玉米分量轻,也不耐存放,太浪费了。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村长姜贵福会专门带人在各处玉米地巡逻。其他村管得松,所以偷玉米的事情很常见。
只是大白天的,也不怕被抓起来游街!
“估计在偷玉米,不用管。”
姜苧却停下了脚步,小身子微微前倾,竖起的小耳朵动了动,仿佛在捕捉风中的每一个声音。
她的表情一下子变得郑重起来,着急地挣脱他的手,“不对,好像有人在喊救命。”
看不到边际的玉米地,微风吹过,只留下玉米叶子“沙沙”的声响,根本没有其他动静。
可一想到姜苧是饕餮,不是普通的孩子,他也严肃下来,“走,去看看。”
姜苧小身子灵活地在两米高的玉米杆中间穿梭。
姜爱民连忙抓住了她的小手,别到时候跑丢了。
姜苧脚步顿了下,歪着小脑袋看着他,小脸满是迁就,“爸爸跟紧我,不怕哦。”
姜爱民:“……”
他用手搓搓脸,算了,自己闺女要保护爸爸有什么错?就是有错也在他身上,要不是他太弱了,怎么会让闺女产生这种想法?
姜苧的脚步却越来越急,急促地说道:“是那边,听到了吗?”
他也屏住了呼吸,努力听着,玉米叶在风中发出“沙沙”声,周围的声音渐渐聚拢,他似乎听到了一声微弱的“救命”,虽然极其细小,但清晰得让人心头一颤。那不是幻觉,确实有人在呼救!
声音越来越近。
“来!我今天就算是死,也不会让你们得逞!”
突然,一道女人的怒吼在空中炸开,铿锵有力的每个字都带着不可撼动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