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大户,谁不喜欢!
得寸进尺的江芸芸:“我想要鸿福楼的那几道招牌菜。”
有样学样的黎循传:“我想要几个炸货,是炸货就行。”
不好意思的祝枝山:“我都行,看着给就行。”
徐经笑眯眯点头:“好,我都记住了。”
“对了,我还要给舅舅送鞋子,扬州有出名的成衣店吗?”他回过神来问道。
“为什么要送鞋子啊?”江芸芸不解问道。
“苏州的习俗。”祝枝山说,“我娘那边应该会给,我没操心过这个事情,也没注意这事。”
江芸芸眨了眨眼,心中记了下来:“可我不知道舅舅的尺码啊。”
祝枝山回神,笑说着:“那还不简单,去问问林徽不就知道了。”
“对哦。”江芸芸也跟着笑了起来,“没想明白。”
周鹿鸣现在在林徽手下工作,一年两套衣服,鞋子自然也包括了。
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扬州的冬至果然是大日子,一向热闹的街面上也肉眼可见冷清下来,只有稀稀疏疏走路匆匆的人。
《汉书》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江芸芸一大早就穿得严严实实的,提着礼物还有冬至盘,就上黎家去拜访了,这也是扬州的习俗,拜访亲朋好友,再者冬至大如年,过了冬至就是寒冬了,也可以数九了,所以这一日倒是比过年还隆重点。
刚走进黎家的那条巷子,路上就充满了吃食的香味。
书房内,黎淳穿了一身新衣服,摸了摸胡子简单说了几句,就放他去后院找老夫人。
黎老夫人拉着他仔仔细细看了一眼,笑说着:“我们芸哥儿长高了,跟个大姑娘一样,每一日见都有点不一样了。”
江芸芸嘴甜夸道:“师娘也是精气十足呢。”
老夫人摸了摸鬓角,笑着摇了摇头:“不行了,老喽,白头发是也来越多了,今日早起做饺子,现在就有些累了,去找楠枝玩吧,念了许久了。”
江芸芸去找黎循传的时候,黎循传正给江芸芸案桌前的兰花盆一层层包起来。
“包起来做什么?”
“过了冬至,日子就真的冷了,兰花娇贵会冷死的。”黎循传枝小心翼翼说道,“这可是我送你的第一个礼物,可不能死了,不吉利。”
江芸芸只是站在后面,笑看着他谨慎的动作。
少年秀气的侧脸被长长的兰花枝叶遮挡着,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大冬天,黎循传一个人忙活出一身热汗来,见江芸芸抱着手臂,像个不着调的小公子,不由抱怨着:“怎么也不来帮我。”
“看你如此用心和兰花交流感情,就舍不得来打扰了。”江芸芸施施然坐在椅子上,笑着打趣着。
黎循传抬眸看了她一眼,见她吊儿郎当的样子,抿了抿唇,没说话。
“枝山和衡父的东西收到了吗?”江芸芸笑说着,“真是大方啊,显得我那几个汤圆和水果都拿不出手了。”
黎循传也跟着无奈说道:“看到了,衡父真是规矩人,送了五盆炸货,还有零零散散的吃食,好破费,枝山的
东西也好多,也显得我的冬至盘也少了点。”
“没事,他们大户人家。”江芸芸显然不会不好意思,摆手说道。
“对了,今天李叔做了佛跳墙,你中午在我这里吃饭吧。”黎循传话锋一转说,“说是模仿的宋朝的做法,里面还加了银杏,不留下来吃一下。”
江芸芸忍痛摇头:“不行,我中午要去我舅舅家。”
黎循传只好遗憾说道:“那我吃好之后,描述给你听。”
“行,那你写篇赋夸一下。”江芸芸火速说道。
黎循传大惊失色:“大过节你怎么说这么无情的话。”
江芸芸背着走,临走前笑眯眯说道:“就这样了,明日开课后检查作业。”
—— ——
林徽的新作坊开在关东街的尾巴后面,前面也开了一家书店,目前书店没装修好,并不开门,只后院开了一个小侧门。
江芸芸敲了敲门,里面很快传来脚步声,露出一个黝黑的男人脸。
“是芸哥儿来了啊。”那人就是周鹿鸣找的三个看家护卫之一,之前也是一起在码头搬东西的人,来人叫徐大,和他是同村的,“给你舅舅送鞋子吗?”
江芸芸笑着点了点头:“对,送鞋子的,你们今日休息吗?”
“林老板厚道,不仅放了假,还给了我们一百铜钱,叫我们归家去。”徐大摸了摸脑袋,“我正打算走呢。”
“那就不耽误你了。”江芸芸熟练地走着,“我认识路。”
徐大也不客气,转了个弯朝着自己的屋子走了:“鹿鸣哥在工坊里读书呢,您去看看。”
林徽野心不小,书坊规模不小,背后的印刷厂也大,听说可以同时开工十台,雕刻师傅都是高价挖来的,连老师带徒弟,十来个人,如今全都安置在隔壁的小院里,时不时让他们刻个东西练练手,完全不计较成本。
周鹿鸣算是这个工坊的小管事,目前是老大,所有人都归他管,一开始还格外兴奋,做什么事情都思索三分,只是在有字的地方呆久了,他开始有些焦虑,尤其是看到一版版的字,就开始自己捧着书读,之前被江芸芸碰到过一次后,就索性也跟着教了。
她进去的时候,周鹿鸣正靠在有太阳的地方,捧着一本书坐在地上,嘴里碎碎念着,念的正是论语。
“平安喜乐,大吉大利。”江芸芸笑眯眯说道。
周鹿鸣惊醒过来,连忙慌乱站起来,眼睛亮晶晶的:“你怎么来了,今日不是冬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