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清微微一笑,看向张永:“有我们张总督在呢,如何能少了你们二位的功劳。”
张永骑在马上,下巴微微抬起,神色倨傲。
神英一听便知道这事出了事和自己没关系,没出事也能有功劳,便顺势下坡说道:“二位才是陛下信任的总督,这事自然是听你们的。”
两人携手而去后,杨一清便转身对着趾高气扬的张永和气说道:“这次多亏了张总督相助。”
张永随意露出一丝笑来,微微点了点头:“还是您想得细心,只要不要让陛下为难,一切都是我该做的。”
杨一清也不计较他的态度,反而笑说着:“陛下这次让您来也是想着要圆满解决宁夏的事情,谁知道叛军们如此不堪一击。”
说起这事,张永的面色就格外不好看,他也是抱着雄心壮志来的,不曾想人刚到,战争就结束了,他就跟来过个场一样,吃了几口饭就要往回赶了。
“听闻叛军还有不少余党就在附近。”杨一清话锋一转,忧心忡忡说道,“神兵官和陈侍郎都还在清理名单,我也要坐镇后方,这些余党也不知为何还未散去,如此也是一场祸害呢。”
张永一听,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不知张总督可否愿意出面帮忙?”杨一清神色诚恳问道。
张永眼原本的闷气立马被消散得一干二净,痛快说道:“给我点人马,我这就去平定这些余党。”
杨一清笑着点头:“人人都说张总督豪爽,今日一见,还真是如此。”
张永矜持地点了点头:“为陛下效劳是我们这些做奴婢的本分。”
“那就请张总督清点五百骑兵即可启程,随后追赶上大部队即可。”杨一清热切说道,“路上可要注意安全,陛下可离不得您。”
张永对着他露出真切的笑来:“杨总督也要防备那些叛党的家眷,我去去就回,定和杨总督共担此事。”
杨一清依旧和气说道:“那就预祝张总督大获全胜。”
张永离开没多久,杨一清家的仆人就忍不住上前说道:“好狂妄的人,全程都不曾下马……”
杨一清睨了他一眼。
他便讪讪闭上嘴。
“宫里的太监没必要得罪。”他淡淡说道,“此人也不算大奸大恶之人。”
“但也太……”
“也不睁大眼睛看看,现在和我们说话的人到底是他还是他后面的人。”杨一清无奈摇头,“今后入了京,可不许再胡说八道了,京城不比边境,谨言慎行。”
仆人眼睛一亮:“此番可以回京了?”
杨一清露出一丝浅浅的笑意,矜持地点了点头:“记功御史已经先行一步了,先看看吧。”
仆人激动地搓了搓手:“老爷说行那肯定行啊,老爷什么时候算错过,那我可要仔细挑选院子了,对了要不要备礼物啊,几位好友可要拜访一下。”
杨一清神色一凝,特意交代过:“李首辅喜欢笔墨,沿途看看可有特色一点的笔和墨,还有,江阁老,不知她喜欢什么,你若是碰到了张永身边照顾的小黄门,小心打听一下。”
仆人皱了皱眉头:“这个江阁老可比老爷小好多呢,而且算起来也是您的师妹……”
杨一清讪笑:“人家现在可是阁老了,这次说不定要摘下尚书的位置,你这关系攀的,你家老爷回头可要被人笑了,不要再多话了,这次路上再让我发现你这张嘴靠不住,我就给你缝起来。”
仆人立马闭紧嘴巴,眼睛瞪大看向前面。
杨一清心中却并不平静,直到回到自己的衙帐还是心事重重。
——他确实对江芸很是好奇。
—— ——
杨一清拜为户部尚书,论功加太子少保、银五十两、纻丝五表里。
张永禄米每年四十八石、赏银五百两、纻丝五十表里。
仇钺的封赏在朝廷的交锋后也终于下来了,被封咸宁伯,岁禄千石,被授予世券。
内阁的诸位阁老除了一开始的李东阳被赏赐后,后面四人的封赏也都来了。
王鏊在入阁第二年就任户部尚书,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所以只荫三子王延陵为国子监学生,赏金一百两。
杨廷和进少傅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其三子杨恒得官,荫中书舍人。
梁储进吏部尚书兼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荫次子梁钧为中书舍人。
江芸则进为兵部尚书,兼太子少保兼文华殿大学士。
本来她一直在内阁不尴不尬的,因为她是唯一一个没有尚书身份的人,靠着先帝的口谕和皇帝的暗示,这才一直留在内阁的,一开始让她正式入阁,各位都不同意晋升为尚书,就连李东阳都觉得太过年轻,朱厚照不好一口气既要这又要那的,就只好忍了下来,现在借着这个机会,直接把她提拔了上来。
“这个荫子嗣的名额?”他有些苦恼,“给谁啊。”
——大家都有的,江芸也得有!
江芸芸至今没有成婚,也没法荫庇子嗣,按道理也就算了,多给点钱就行,但朱厚照却有点不甘心,苦思冥想要把这个好处也给补上,奈何江家实在子嗣单薄。
还是一侧伺候的谷大用突然提醒道——不是还有一个亲妹妹一直在兰州嘛,之前听冯三说她一直在缓和汉人和蒙古人的矛盾,但因为是个白身,收效甚微,还处处被人说闲话呢。
朱厚照还没说话,在边上练字的朱厚炜却眼睛一亮,抬头大声夸道:“是小鱼儿嘛,她可厉害了,既会写字,还会打架,还会说很多外邦语言呢,听说上个月还一拳打倒一个不听她话的蒙古人呢,真厉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