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仕隆扭头去看周笙。
周笙走到她边上,伸手摸了摸他的胳膊,和气说道:“谢谢你这些年一直陪着其归,现在也该走回你崭新的大路上,乖孩子。”
顾仕隆瞬间红了眼睛。
“去吧。幺儿。”周笙摸了摸小孩的脸,“愿祝你如此山水,滔滔岌岌风云起。”
—— ——
顾仕隆的折子很快就解了内阁的燃眉之急。
“之前礼部就以他年幼,身无寸功把他袭爵的折子驳回了。”谢迁看着顾仕隆的折子,“他现在就上了这道折子,瞧着是有高人指点啊。”
“不论是谁?现在就他一人愿意去浙江,浙江的事情拖不得。”刘健说,“于乔可有不同的意见。”
谢迁苦笑:“我便是有意见也举荐不出其他人来啊,这个时候,这些公侯伯子男是肯定不愿离开京都的,现在又正值秋税,浙江附近的武将卫所都忙着海上维护,福建那边所有兵力都在漳州,这,除了顾仕隆,还真挑选不出人来。”
“顾家本就是扬州人,又在湖广多年,所以旧部极多,湖广,南直隶都有旧人,浙江的情况也确实需要派一个能说得动这些人的将领去,顾仕隆作为顾侯子嗣,身边又有旧部,确实是最好的选择。”刘健揉了揉额头,“我之前怎么就没想到呢,真是糊涂了。”
“那就,同意了?”谢迁捏着折子,“折子递上来也太巧了,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刘健在折子上写上条子:“让人递去司礼监吧,让陛下做最后的决断。”
“陛下定然是同意的,说起来顾仕隆也曾做过几年陛下的伴读呢。”谢迁说。
“那陛下定然是放心的……”刘健心思微动,随后话锋一转,“怪不得敢在这个时候出京。”
“两位阁老,不知为何,外面开始说江芸的老师黎公,意图祸主,给陛下传歪门邪道之术。”冯志犹犹豫豫走了进来,面带惊色说道,“要先杀黎公,再杀江芸。”
第四百五十三章
刘健真的是头疼。
他很头疼。
因为江芸的事情, 李东阳避嫌,大部分工作也都脱手了,内阁只剩下两位阁老,所以流转得非常累, 他们已经住在内阁许久了。
他不是不处置江芸的事情, 实在是江芸的事情太难处置了。
若是江芸是刚考出来的普通小青年, 那直接罢官罢黜, 完全不需要考虑太多。
又或者江芸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官,那也是可以直接罢免归乡, 也不会有太多的争论。
又或者江芸就没出现在内阁面前, 没出现在京城,那所有的事情也不会闹这么大。
可偏偏江芸是大明第一位六、元及第,第一位年仅十五的状元, 还是名声大噪, 在各地都做出功绩的官员, 京城, 乃至大明都对这位官员无人不知。
她太显眼, 太显赫了, 也太打脸了。
刘健对她的心思实在太过复杂,以至于在面对朱厚照的问题时, 罕见地沉默了。
可事情越拖便也跟着越严重,因为这些年江芸实在是得罪太多人了。
所有人都想要她死,因此得到政消人亡的好消息。
浙江得以回到从前, 漳州的利益也能被彻底瓜分,甚至是徽州的乡绅也能重新过上好日子, 那些被压制的藩王, 权贵乃至乡绅, 太监,都在此刻反水,希望借着这个机会彻底把人杀死。
内阁的态度呢。
刘健一开始也想着保一下江芸,所以希望她的老师能出面,担下此事,内阁就睁一眼闭一眼,罢了官,但也留人一条性命,但后来,新帝近乎决断的维护态度实在是令人胆寒。
他不得不考虑起文官的利益来,文官需要保持一致,才能在内廷太监的围剿下立于不败之地,在京官员也需要齐心协力,才能压制住外野官员的野心。
江芸,当真是处在四面楚歌的环境。
可眼看事情就要尘埃落地了,浙江出了事,所有人的目光被拉去浙江,江芸身份上的问题被模糊,清丈土地的事情却被再一次放大。
一个小问题,彻底成了一个大事情。
刘健能感受到是有一个人在搅弄这趟浑水,却又分辨不出这人的意图。
他无法察觉出江芸的态度,却能明白黎淳对着新帝说这番话的用意。
只是万万没想到,黎淳是一个文官,但他却没有站在文官这边。
“黎淳,黎淳……”刘健在深夜的内阁中,背着手,焦急不安地走动着,“你到底要做什么?”
—— ——
“怎么会有如此乱说的事情?”黎叔大惊失色,焦躁不安,“还有人信了不成?真是荒谬,为何要把我们围起来。”
黎淳坐在轮椅上,接着夜色看着客栈外面的锦衣卫,半晌之后,喃喃说道:“太乱了。”
整个京城已经乱成一锅粥了,谁都想从这锅即将沸腾的粥里捞出一碗吃的,人人都伸了手进去,全然不顾其他人的死活。
“我们上折子,面见陛下,定能把此事说清。”黎叔连忙说道。
黎淳收回视线,看着手中的月光,低声说道:“怕是来不及了。”
黎叔大惊失色。
“这话是我说的,我只是看不惯这些人满嘴仁义道德,却要踩着真心实意为百姓做事的人的头上。”黎淳喃喃自语,“若非发生其归这事,我还想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的大义只是自己的大义,可其归的大义才是我们读书人寒窗苦读学习的大义。”
“老爷!”黎叔猛地扑了过去,“慎言啊。”
“慎言!”黎淳握拳双手,呼吸猛地急促起来,“我谨言慎行的一辈子,到最后还不如其归一个孩子看得明白,我,只是想要我的徒弟活下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