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第一首辅(150)+番外

作者:黑糖茉莉奶茶 阅读记录

这几日她有空就抓紧看农事,又怕被老师抓到,让终强在外面放风,跟打游击一样。

“你看这个氾胜之书,里面就讲过区田法的耕作方法,我得去问问种地的农民们,为什么不做这个,你看还介绍了穗选法、浸种法的育种方法,我那个想要培育出更好吃的安南稻的法子,说不定有机会实现。”

“这个陈敷农书,主要讲水稻的种植方式,介绍了肥力制造。”

“这个王祯农书,讲的是农具,我觉得农具也可以改进一下了。”

黎循传不解:“这些农民一直种地,难道会不知道吗?”

“一个消息从南边穿到北边都能失真得不成人形,更何况是汉代传下来的东西,而且这些农民世代耕种,都是不识字的,就算侥幸有几个人看得懂,那也是小范围的变化,我们当时走那几个村子,这么近但他们土地耕种方式,农具就非常不同,可见现在的知识流通性是不够的!”

江芸芸信誓旦旦说道。

黎循传摸摸脑袋:“那你去问他们做什么?”

“知识是死的啊,但是他们种了这么多年地,祖祖辈辈都有经验,这也是知识的一种,而且比死板的文字要更能付诸实践。”

“可你现在问了,也只是这一小范围内传播,甚至他们愿不愿意听你这个小孩的也不知道呢。”黎循传格外实际,“他们都靠土地吃饭的,可不能随便给你做实验,若是坏了,半年的收成没了,那真的是天塌下来了。”

江芸芸果然皱起眉来。

是了,她低估了这个时代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

可是没有实验就没有成功!

“要不还是先等等,等你长大了,自然会有机会的。”黎循传建议着。

江芸芸突然伸手比划了一下喉咙。

黎循传不解,跟着去看她的脖子。

雪白的脖子纤细修长。

他看了一眼,莫名觉得不好意思,就飞快移开视线。

“如鲠在喉!”她皱脸比划着,“难受。”

黎循传低着头,突然慢慢吞吞问道:“那你知道祖父打算让你打算明年二月下场考一下县试吗?”

江芸芸大为吃惊:“我怎么不知道。”

黎循传摸了摸脸颊:“我偷听的。”

江芸芸嗯了一声,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地看了他一眼:“你怎么也开始干这些事了!”

“祖母拉着祖父下棋,然后祖父老输,就非要拉着我去,太惨了,杀得我片甲不留,最后祖母又不想分棋子,就跟我说输了的人分,我也不想读书,就在那边墨迹,就刚好听到了黎风帮你去打听你去县试的事情了。”

江芸芸惊呆了。

“可我还没学好四书五经呢。”她强调着,“我还打算五经都学一遍,再去考试的。”

“肯定是你平时学东西学太快,你看看八股制文,我当时一个破题就学了两天,你一节课就学好了,祖父自然对你报以厚望,觉得年前能替你把五经学一遍。”黎循传忍不住冒出酸气。

他年纪小,没机会和祖父的那些神童徒弟一起读过书,也不知道那些神童是不是也是这样毫无人性地碾压性读书,但按照之前在族学里的进度,他明明也是名列前茅的人!

“哎,五经我还不会背。”江芸芸开始着急了,“县试都考什么的?”

“要考五天,第一场考四书文两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第二场考四书文一篇,性理论或孝经论一篇;第三场考四书文或经文一篇,律赋一篇,五言八韵试帖诗一首;第四五场是连考,经文、诗赋、经文、骈文都要考。”

江芸芸盯着考题范围,仔细分析着自己地短板在哪里。

这么看县试主要还是以四书为主,五经是略略带过,四书她现在学得还算扎实,这种初级考试应该不是大问题。

诗,现在还狗屁不通,可以先看一下唐诗,练练语感,不是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吗。

性理论或孝经论,没学过,是你对性理和孝经里某一句话的理解,算理论性的东西,学过后可以先准备起来。

经文,就是五经里的内容,拿出一句,要他解释意思,中译中,靠记忆力的事,应该不会难。

律赋,也没学过!

骈文,也没学过!

江芸芸焦虑了:“到明年二月,我读书还没满一年呢。”

黎循传开始给兰花修剪叶子,阴阳怪气说道:“说不定家里又要出一个状元了呢。”

江芸芸恼羞成怒,握拳去揍他。

有次她格外狂妄说了这句话,偏好巧不巧被老师听到了,挨了好几句骂,那天作业都多到离谱。

黎循传握着她的手腕,笑眯眯说道:“你还是快些去考吧,过几年要长胡子了,嗓子也不好听了,你会被人笑话了,倒是可别哭啊。”

江芸芸动作一顿,突然去看黎循传的喉结,神色古怪问道:“你几岁发育的啊?”

“发育是什么?”黎循传不解问道,“我又不生养万物。”

在中庸中早早就有发育一词,但和现代的意思又略略有些差别。

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讲的是滋养万物。

江芸芸顿了顿,指了指喉咙:“这个地方什么时候长的啊?”

“十二三岁吧。”黎循传摸了摸喉结,又忍不住看了江芸芸一眼,“你估计比我要慢。”

江芸芸抱臂不说话。

科举是要考的,毕竟老师都拜了,她也很想换个日子过。

但是这个身份摆在这里,确实又有点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