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第一首辅(1130)+番外

作者:黑糖茉莉奶茶 阅读记录

江芸脸色立刻沉了下来。

只见那副将直接策马来到队伍后面,把毫不知情的周柳芳直接从马上拖了下来。

周柳芳惊慌失措间被重重摔倒在地上,双腿诡异地垂落着,整个人被马拖着,发出痛苦的惨叫。

“怎么杀?”那副将把人拖到江芸芸面前,举起手中的大刀,狞笑着,“是把他的四肢一根根砍下来,还是把他大卸八块。”

周柳芳抓着那人的手臂,沉重地喘息着,目光艰难地看向江芸芸。

那目光充满恨意,可随后又充满哀求。

“救我,救我……”他挣扎地喊着。

“汉人都是这么软弱的。”斯日波无奈说道,“他们碰一下就觉得疼,砍一下就会死,我的老师也同样无用,我原本想好好养着他的,跟我的猎鹰们一样,给个屋子,给口饭吃。”

他随后充满爱意地看向江芸芸:“你们汉人总是碍于礼数不能随意动手,没关系,就当是我送你的一个礼物。”

那副将举起刀来,就要对着周柳芳的脖子砍去。

周柳芳发出惨叫。

“住手。”江芸芸厉声呵斥道。

与此同时,一根长箭自上而下直接贯穿副将拿刀的胳膊。

副将惨叫一声,手里的刀跌落在地上,自己猛地抬眸去看城墙上。

“少给我们来你们野蛮人不开化的一套。”头顶的谢来冷笑一声,“再在我们的土地上喊打喊杀,下一箭,我就把你们脑袋射穿。”

那刀重重砸在周柳芳身上,周柳芳回过神来,连滚带爬跑了。

斯日波不笑了,阴沉地看着副将胳膊上的长箭。

“这就是你们汉人的待客之道。”他质问道。

“所以给下马威是你们蒙古人做客的道理?”江芸芸上前一步,淡淡说道,“不请自来的客人,在汉人语境中为不速之客。”

斯日波居高临下打量着面前着年轻人。

胯.下的马察觉到主人的心情,也跟着烦躁地来回踱步着。

江芸芸背着手,一脸漠然地看着面前的蒙古人。

陈继一脸警觉地握住腰间的长刀。

大门后面,周伦和唐伦自然也是一脸紧张,身后还站着奉命前来的王献臣。

王献臣怔怔地看着江芸芸的背影。

城内的人都看着江芸芸。

城外的人都看着斯日波。

气氛有一瞬间的凝重。

“今年我们永谢布朝贡,所以我亲自来了。”斯日波摸着手中匕首的宝石,好一会儿又重新笑了起来,“你说我们算不算客人。”

别看蒙古人这么嚣张,动不动就掳掠边境,但关键时刻却又能屈能伸,太.祖时期,为了交换到生活必须的粮食布匹,甚至是铁器、药品,乃至昂贵的丝织品和瓷器,开始向北京城派去朝贡贸易的使者。

这种经济来往从建立之初,乃至后来蒙古经历太.祖亲率大军试图灭亡鞑靼部,又或者大明经历英宗被俘等等事情后,蒙古那边仍然坚持每年要去北京朝贡,而朝廷出于招抚考虑,也没有断绝这种看似进贡、实则是物资互换的经济来往。

江芸芸嗯了一声,看了一眼陈继。

陈继龇了龇牙:“年还没过完呢。”

斯日波笑着耸了耸肩:“很喜欢汉人的文化,又听闻我们兰州来了个神童,所以着急了点,想着早些来看看你,可你瞧着不太欢迎我。”

江芸芸巍然不动,只是问着陈继:“朝贡的事情,一般谁负责?”

“寇知府。”陈继说。

“哦,麻烦知会寇知府一声。”江芸芸对一侧的士兵说道,“就说永谢布的人来了,我们按程序来。”

“程序?”斯日波不解地歪了歪脑袋,“什么是程序?”

江芸芸咧嘴一笑:“就是一样能规范像你们一样冒冒失失蒙古人的一种过程,要朝贡就要有朝贡的态度,带着人堵我们兰州城门,吓我们百姓做什么。”

斯日波哦了一声,随口抱怨着:“我们以前也是这样的啊,怎么就你规矩多。”

江芸芸冷笑一声:“我就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回头我就把规矩立起来。”

她转身就要走。

“等会,江……”斯日波骑马就要把人拦下。

一根利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快挡在他马前。

“别靠近他。”冷冷的声音在头顶响起。

斯日波的马吃惊,高高扬起马蹄,发出斯鸣,蒙古人混乱片刻,幸好这位年轻人骑马本事不错,握紧缰绳,加紧马腹,厉声安抚着受惊的马。

他猛地抬头去看头顶的谢来,一脸狠厉。

谢来面无表情看了过去,然后用满弓和冰冷的箭头,冷冷地对着他。

江芸芸也不扭头去看后面的风波,只是对着王献臣说道:“麻烦告知马尚书一声,若是他今日有空,烦请来衙门一趟。”

王献臣从后面的混乱中收回视线,半晌之后才说道:“你胆子真大,就不怕有诈嘛。”

“总是躲也不是办法。”江芸芸笑说着,“他们都有胆单枪匹马来,我们背靠兰州难道还不敢出门嘛。”

王献臣好像第一次认识面前的江芸,看着她失神了片刻,许久之后才说道:“我曾听说你在扬州读书时,曾和王谕德之子讨论过收复哈密之事,你很喜欢兵事嘛?”

江芸芸一听就忍不住揉了揉脸:“年轻时总有些狂傲,胡说八道了点,我也不喜欢兵事,当年之事,只是碰到伯安太开心了点才跟着多说了几句,若是能兵不刃血,那自然是最好的,但若是真的需要用兵,也不能迟疑。”

王献臣有一瞬间的哑然,不知道说些什么,他这些年一直在兵科任职,也了解过大大小小的战事,可那些大都是战败的,龟缩不出的,朝廷对蒙古就是这样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