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铭闻言,站起来告退了。
那边江芸芸去见了那几位商人。
商人们大都来来回回走着,也就陈昱还稳稳坐在这里,张道长不知怎么溜进来了,和他坐在一起,两人有来有回说着话。
“久等了。”江芸芸笑着入内,“等他们带钱把棉花分了,你们就可以走了。”
“他们分了就分了,到时候江同知给我们钱就是,我们是信得过您的。”有人试探说道。
“钱财之事还是不要经过其他手才是。”江芸芸笑说着,“这次辛苦你们了,衙门补贴的五十文,等商税推行后也会一并奉上。”
“同知要推行商税!”陈昱吃惊问道。
“多少税啊!”
“难道又要加钱!”
江芸芸等他们议论完才说道:“统一规范而已,也免得有人上门讨要不是吗。”
“可这些事情谁能管得住。”有人嘟囔着。
“我是同知,自然是我。”江芸芸平静说道 ,“我有整顿城内风气的打算,也正打算问问诸位,抓几个现行,再推行统一的标准。”
陈昱眉心紧皱:“我听闻同知在琼山县也曾推行统一的税率。”
江芸芸点头:“统一标准,才能让所有事情有迹可循,我们统计方便,你们做生意也方便。”
陈昱打量着面前的年轻人,含糊说道:“城中有几个大户。”
江芸芸微微一笑,和气说道:“他们会配合的。”
第二百九十四章
棉花的事情也算尘埃落定, 三人各自推了钱来交易,江芸芸直接让商人人出面点钱,自己不粘手,也算的钱货两清。
这三人也是高调的, 推了棉花果真是一路大肆渲染出去, 一时间安静的兰州城又热闹起来了。
至于衙门欠的钱, 则是寇兴亲自出面说给付一半, 回头有了余钱再给,亲自签的条子, 发了钱, 只是如此算是把衙门掏空了,一时间众人看江芸芸的眼神都不对。
等衙内都是自己人,秦铭这才跟着酸了几句:“知府这么忙还惦记着这事呢。”
北风凛冽, 寇兴年纪大了, 慢吞吞走着, 那张老树皮一样的脸瞧着更干枯了, 边上跟着没说话的江芸芸,
秦铭这话说出口, 没人搭理,不由有些讪讪。
回了屋内, 端上热茶,寇兴喝了一口茶,这才终于开口。
“棉花在边城一直都是大事, 我们不能耽误,卫所不敢耽误, 此事如今又侥幸能成, 厉害的是我们衙门牵的头, 得了头一份的功,折子上去,定能得到表彰,所以不管如何,对外一定是要整整齐齐的,一致口径,不能露一丝怯,也不能太过骄傲,让外人笑话了。”
这话不仅在点秦铭,也是在提醒江芸。
两人起身行礼应下。
“衙内的缺确实不少。”寇兴又说,“不能为了面子,伤了里子。”
秦铭一听连连点头,正打算说话,就听到寇兴继续拖着一口气说道。
“马上就要秋税了,可我们不能拆东墙补西墙,多收一点秋税的钱来填补亏空。”
秦铭一听,尴尬得不再说话了。
“咱们兰州过得什么日子,你们也有数,夏税的时候还能说刚种好粮,多一点也无关紧要,这里入了九月就开始刮风下雪了,大家都靠手里拿点余钱过日子。”寇兴放下手中的热茶,“确实缺钱,但也没有从种地身上掏的道理。”
秦铭茫然。
江芸芸却是心中微动,悄悄抬眸看了过来。
却不料,寇兴正在看她。
江芸芸想了想,便大大方方抬起头来。
寇兴点头,平静问道:“听说江同知查了近十年的税赋,来往货物册子,还翻阅了户房的册子,再查经商人数。”
江芸芸点头:“是,兰州民籍虽少,也有不少人家中都有些小本买卖,若按比例来说,确是不少的。”
“兰州地少,天冷,一亩地出的息有限,心思自然要去放到其他地方,都是为了好好过日子。”寇兴看着江芸芸,平静说道。
江芸芸沉默片刻后说道:“是这个道理。”
“说这些做什么?”秦铭在边上插不进话来,急得抓耳挠腮。
“原先府中挪不开人手,事多人少,现在来了江同知,也算是多个人多个力。”寇兴和气说道,“有些事情也该拾掇起来了。”
秦铭茫然:“什么?”
寇兴看着还算本分的秦铭,一字一字说道:“商税。”
秦铭眨了眨眼,突然回过神来,倒吸一口冷气,立马噌得站起来,神色惊恐,打量着自己的上峰和同僚,小眼珠子来来回回看着,眼瞧着就要把自己看晕了。
“坐下。”寇兴无奈说道,“慌慌张张,有失体统,算什么样子。”
秦铭正想坐下,突然又屁股一抬,只觉得如坐针毡,终于是回过神来了,起调的声音骤然拔高又突然按下,用一种惊恐鬼祟的气声说道:“那里可都有贵人。”
“哪里没贵人。”寇兴叹气说道,“要是真顺着关系去找,谁家找不到几个厉害人,可难道就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事情就不做了吗。”
秦铭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想还是十分惊悚,一屁股坐了下来,忍不住说道:“可,可,可这里有……肃王啊。”
江芸芸慢慢悠悠说道:“这个倒不怕,前几日意外遇见了,说了几句话,肃王表示强烈支持,十分配合。”
寇兴和秦铭看了过来。
“肃王,肃王这么好说话?”秦铭忍不住问道。
江芸芸来了兴趣:“我瞧着肃王是有几分和气的。”
秦铭一脸错愕:“怎么可能,肃王可是能上阵杀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