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富贵大娘子(44)

作者:青丘一梦 阅读记录

问安微微吸了口气,然后继续道:“这时,她大约会想到与郑大先办一场婚礼,聊得安慰,而本月最适合他们八字,会助他们一生平顺恩爱的吉日,应是廿三。”

“母亲冥寿!”问宁一惊,这才什么都明白了,“亲姑母是未来岳母大人的冥寿日悄悄与妓子成婚,既不合礼法,有违孝道。如此不孝又侮辱我徐家之女夫,我徐家自不屑要。”

徐问真含笑点头,好似十分欣慰地道:“我们问宁如此聪颖啊。”

问宁有些羞赧地低下头,问安却垂头半晌,然后低声道:“只是借母亲冥寿闹出这样的闹剧,我称得上不孝子了。”

大夫人心疼她懂事,温声宽慰,“先不说人死如灯灭,咱们种种追忆只是了却咱们的遗憾,就说哪怕你母亲泉下有知,知道郑家今日的行为,必然比我恼一万倍!别说你借着冥寿做由头退婚了,就是你打上郑家去,她只怕都要给你叫好呢!”

大长公主道:“你们自是你们母亲的心尖肉,旁人如何比得了?不要多想了。”

心中却道未必。

只是对晚辈,她不想说她们母亲的不是。

问安却已笑道:“伯祖母、伯母请放心吧。我既已下定决心,便不会后悔。倘若母亲因此不快,待到百年之后,我自去向母亲请罪。”

拿主意快又心性坚毅,多好的小娘子啊。

徐问真看她的眼中是掩不住的赞许,问宁对郑氏夫人已经没有记忆,所有认识都来自姊姊的言语,对她来说自然是姊姊的事更为重要,忙宽慰道:“娘自然更疼咱们,姊姊你放心吧。”

又忍不住问:“那女人那边,事情可准?怎么叫她一定在廿三成婚呢?回头怎么发破此事?”问宁满心咕嘟着坏主意,“不如向衙门告发有人在那通奸,叫衙门的人去抓他们!看郑家在京里还有脸没脸。”

大夫人按住额头长叹一声:这孩子往后嫁出去了可怎么办啊。

问安道:“你难道要把‘是徐家弄的事’这几个字写在脸上吗?”

徐问真终于开口,“此事自有办法,问宁你就不要操心了,耐心等候便是。你学里如今念什么呢?”

画风骤转,问宁直觉不好,讪讪道:“近日在学《春秋左传》,高娘子刚与我解到《子产论政宽猛》。”

“那学不少了,就本书所学,你做两篇文章出来吧。”徐问真想了想,“前些日子不说想骑马?写出来,作得好我领你姊妹们城外骑马去便带着你;写得不好,你看着我们去吧。”

问宁满脸苦色,咬牙答应着,问安倒是露出一点笑来。

稍后问宁退下回去往出挤文章,大长公主才问徐问真:“可有把握?”

“必将尾巴扫得干净,才不负祖母多年教导。”徐问真眼笑盈盈,温和从容。

大长公主点点头,“此事办好了,你是头功。想想要什么吧,我的私库里,随你挑拣。”

又对问安道:“五娘很好,能稳得住、拿得起、放得下。你放心,郑家这门婚事绝了,伯祖母再给你相看个好的,我大雍什么样的好儿郎没有?偏要郑家那小子?”

大夫人笑着盘算,“不错,锦安侯谢家有个年轻郎君就不错,还有高家、韦家,我记着宗室中有几个合适的年轻儿郎,都堪配我们五娘。”

问安迟疑一下,一咬牙,忽然跪下:“伯祖母、伯母容禀,问安、问安不想嫁人。”

二人均是一惊,大长公主不受控制地想到自己不让人省心的幺儿、幼孙——她只觉眼前一黑,忙问:“你、你莫不是已对谁心有所许了?”

大夫人死死按住自己胸口,用力吸气。

徐问真离她近,听到她满嘴喃喃:“我的天爷呀,我的天爷呀!”

第21章

哪罕翟衣花钿如意郎

大夫人已是要厥过去的模样, 徐问真不得不站出来代替她与大长公主开口询问问安,“你有什么想法,只管说出来。是不喜欢公侯豪门子弟, 对未来另有打算吗?我相信你自己是有成算的,无论什么想法,说出来大家商量, 总比你一个人憋在心里钻进牛角尖得好。”

“我想守室在家,以徐姓女的身份招赘娶夫。”问安一语惊四座, 她垂着头,不去打量长辈的神色, 镇定地说出自己近几日的想法, “阿爹膝下无儿, 独我与问宁两条血脉, 我想若招赘在家, 至少能为家中留下一条后嗣。”

这对京城的名门显贵们来说绝对是石破天惊的动作。

大夫人忙道:“不可不可, 这……此事京中名门从未有过罢, 咱们家并不在意外人那点眼光, 不怕那几句闲话。

可愿意入赘从妻姓的儿郎有几个是好的?你们认为民间商户招赘延续血脉是好,却不知他们的女夫大多都是打小培养起来的, 自然对妻族忠心耿耿。你如今的年岁才提起招赘, 到哪找合适的?随意找一个小郎进来, 居于你下, 天长日久心积怨怼……只怕会出事端。”

她语重心长地对问安道:“我随你大伯父在外任时,见过一些商门女招赘, 虽然大多都还算平顺,但仅是见过的一个恶例,便足够咱们慎之、谨之、远之。

那是衡安的一户富商豪门, 家资有百万之富,那娘子是其父独女,十六七的年岁,遇到一个处处都合心顺意的郎君,她父亲不舍她离家,便将那郎君招赘入门,成婚后处处和美,不几年二人有了一儿二女,皆爱若珍宝。他们夫妇感情甚佳,郎君待她处处体贴关爱,那富商便安排女夫入自家商铺做事,后来渐渐将产业都交托给他。不想那富商过世后,女夫转眼便翻脸不认人,不几年的功夫,娘子与长子接连过世,大女儿被送到一门官宦人家为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