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间多少家族兴亡起落,今日起朱楼,明日闹市口,珠钗换做荆草,玉笏紫袍掩尘土,又有多少新贵替去旧族,一点一滴,都有可讲之处。
她小心避开那些敏感内容,拿不准的去问大长公主,这位开国第二位皇帝的女儿自幼听着长辈故事长大,活到今日,说是活国史不为过,何况还有徐虎昶这位久经朝堂风雨的三朝老臣,有他们二人把关,保证内容不会出危险问题。
他们二人对宣娘想讲的内容很感兴趣,于是这门一开始只是讲解当今京城局势、高门家族谱系的课程被越修越细。
说是方便娘子们长大交际行事而设,如今倒成了专门听故事的课程。
如今的朝堂局势娘子们没知道多少,开国时共有几位国公、哪位打过什么厉害战役、前朝末年那些世家在本朝被开国皇帝修理了倒信手拈来了。
问真听了两节,确定宣娘的内容都选得很周全妥帖,便放下心,没提出异议。
蒙堂的孩子们还小,不着急立刻当家理事,听这些被藏在故纸堆中的老故事,能从中学到一点东西倒挺好。
得到问真认可,宣娘更加欢喜,教学之事步入顺境,她在问真跟前恨不得将下巴抬到天上去,至于家里有没有异样声音,她是不在乎的。
成熟娘子,志在四方!
七夫人故意传到她耳边的不满都被当做了耳旁风,费劲好几日,宣娘一点反应没有,让七夫人有种拳头打到丝绵堆里的无力感。
她见让宣娘知难而退不成,开始找见明谈话,嘀咕:“你息妇日日忙着女学那些事,不来服侍我这个阿家就算了,你这夫婿在家温书,她不知服侍汤茶点心,倒去忙碌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实在太不像话了!”
见明端正肃容,“教养子弟,传授书简,乃是堂堂正道。宣娘每日向您问安,从未懈怠,孝心至诚!于大义私情,宣娘都处置圆满,儿实在不知她有何‘不像话’之处。”
七夫人气得用指头戳他,“你这个胳膊肘往外拐的东西!”
“宣娘嫁与儿子,咱们如今是一家人,她是咱们家的内人。何况儿自认处事公允,这点亲友们无不信服,娘何出此言。”
七夫人深深吸气,恨自己生了个一心向息妇的木头疙瘩,见明见她气愤,忙将茶水端来,又劝道:“姊姊不在家中,满娘却在伯母、长姊处学习理事,儿与见通婚事告一段落,伯母如今清闲,娘若无趣,何不时常过去,既能与伯母、长姊闲话,又能教导满娘。宣娘与七弟妇近来同进同处,她们上完了课,一同便去找伯母与娘了。”
他耐心劝导,七夫人却忽然一个机灵——她刚才挑理,是说新妇待她不孝、待郎君不细心,可长嫂的儿妇是如此啊!
长嫂对此格外支持,她在这里挑理,岂不是与长嫂作对!
费了好大力气传闲话,才传到儿妇耳朵里,儿妇不当回事,还容易得罪长嫂,真是欲哭无泪!
她这段日子自认都想明白了,她做阿家的,平日让息妇怎么孝敬都是理所应当,只要不做得过分,长嫂无法袒护赵氏,但她与长嫂唱反调,这罪名就大了!
长嫂不会认为她是对她心有不满吧?
见母亲神情剧震,见明将手中茶盏放下,关切中带着一点急色,“母亲怎么了?可是有所不适?母亲千万不要生气,若宣娘与七弟妇一起教书育人,培育族中娘子触怒了母亲,可真是儿子息妇的大罪过,儿立刻请白娘子来替母亲看诊——”
“你给我坐下!”七夫人立刻叫住他,秋妈妈在旁小声道:“娘子,小郎这话是无心,可有一点却实在要紧,咱们少夫人教导的是族中的孩子,若传出您因此对少夫人不满,族人们……”
七夫人心尖发颤,见明还念叨着要请医者,七夫人瞪他一眼,“请什么大夫?请来给你娘惹人恨?快——我这有你大伯母给的好燕窝,你带回去,炖给你息妇吃,就说我说的,她每日教导孩子们,实在辛苦,要多温补。”
见明做感激状,起身谢七夫人关爱,七夫人气得要命,又惊又后怕,连儿子的脸不想看了,摆摆手叫他快走。
晚间回到房中,便吃到一盏热腾腾兑了雪梨汤的燕窝的宣娘轻笑道:“郎君今日哪里打家劫舍回来的?”
“阿娘关怀你劳累,特地吩咐我带回来,给你温补身子的。”烛光下,见明注视着宣娘,目光温柔,又关切地道:“吃过燕窝,咱们读会书消食再睡,但不要熬夜了,你这段日子动辄写本子故事写得月上中天,对身体无益。”
宣娘垂头去吃燕窝,微微扬起的眉衬得眼中笑意愈发狡黠。
任你东西南北风,我不接招,力气白用。
她还以为能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复杂招数,结果只是传点小话,试图让她自己心中不安,这种小招式,她自幼从堂房府里见识多了!
婚事落定,学堂步入正轨,问星搬出去后,将小院里的一切打理明白,在学堂中适应良好,问真终于落得空闲。
这数月间,季蘅的书信已经积了厚厚两匣,问真每每在信中安抚,季蘅言辞中并无埋怨,能看出字迹愈发俊秀,读的诗书愈多,生活中一点细微小事,被他写来颇有意趣。
只是偶尔在信末,会提起他们已有多久未见,提到自己近来有如何如何的变化。
季蘅若是嗔怪埋怨连连,问真还未必怎样,季蘅不怨不怪,如此委婉退让,问真反而有些愧疚与想念,家中事情落定,安排好诸事,她很快安排好了去云溪山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