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本十六开的“暑假生活”练习册,要全部写完,还有所有生词写一遍,还有要背的古诗和课文。
在三人忙着补作业的时候,红钦已经跟着李会生坐着骡车,去镇上交公粮了。
要说交公粮为什么要带着红钦呢?当然是因为红钦算数好,可以帮忙算账。
这是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红钦第一次来镇上,其实,这里离他们村并不算远,而且还是在同一条国道公路边上。
红钦不停的打量着周围,还有那条公路,这条公路应该修的时间不短了,路上已经不平坦了,甚至有些坑坑洼洼的,时不时的有骡车、驴车、自行车、摩托车,还有难得见到一辆的三轮机动车,她们这里管这种机动车叫“三马子”。
红钦手托着下巴,想:“或许可以试着在路边卖些东西。”
第93章 第一次摆路边摊
红钦所在的村子并不大,不过交通比较方便,挨着307国道,红钦想着是不是可以在路边摆个摊,卖一些农产品,他们她们这里最有名的就是金丝小枣,而现在正好是清脆甘甜的时候,而且大部分枣子已经披上了一层红色的外衣,也有青色,青青红红的,摆上也好看。
还有用大青枣制作的糖蜜枣,味道甜甜的,是一种很好吃的零食,这个时候的孩子基本上就没有不喜欢的。
还有一些农家种植的蔬菜和水果,毕竟刚过了特殊年代没几年,物资也还不是那么丰富,说不定路过的人会愿意带一份回家。
不过在那之前要先说服爸爸妈妈,毕竟有些东西还是要准备的。
在那之前,她还是要坐在教室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
一天的课上完,红钦认真的把自己的作业完成,又背着框子去打了一些青草回来喂羊,这时候,爸爸妈妈在地里还没有回来,姐姐哥哥还在和作业奋斗。
红钦看天色不早了,也该做饭了,于是洗手去厨房里做到,农村里做饭炒菜用的都是土灶,这个难不倒红钦,她会用的。
所以等一家子大人从地里干活儿回来后,红钦已经把饭做好了,只要洗洗手就可以开吃了。
如今是天长夜短,吃过饭后,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纳凉,红钦才开口。
“爸爸,娘,我想等星期六星期天的时候,摘点小枣儿,去车道那边摆摊,看看能不能卖出去,我看过了,别到那边人流量很大,说不定能卖出去,如果能现在就把小枣卖出去,能省不少事呢。
不用一遍遍的拾落风枣,也不用怕下雨了。”每次下雨都会坏掉不少的枣子,有些直接浆了,还有一些劈口了,哪怕在树上长熟了,也不好看,卖不出什么钱。
“不行,车道上那些车辆来去匆匆的,哪有时间买东西?再说了,那枣好好的长在树上,你摘下来要是卖不掉,那不都坏了?”刘美玲一口就否决了,他们这从来没有人这么干过,如果不行,那不是白白让人笑话?
“你娘说的对,咱们这儿也没有人这么干过。”李会生同意自家媳妇儿的说法,还是长在树上,等枣熟了在卖比较保险。
“小丫头子,光想着霍霍东西!”这是李家奶奶的话,刚刚三丫头说的,她也听到了,她不同意,一个小丫头子,哪那么多事?有那时间,还不如去挑两把野菜,拾一抱柴禾回来,还能给家里添个菜儿,或者是煮顿饭。
“奶奶,爸爸,娘,我不多摘,就摘上一点儿试试,如果能卖出去最好,卖不出去也浪费不了,咱们可以自己吃呢。”红钦没有在路边摆过摊,不过她觉得应该行,记得有一世,她坐车的时候,经常看到有人在路边摆摊,卖一些地里出的农产品。
“都说了不行,还自己吃?你们上学不花钱啊?吃的穿的不花钱啊?哪来那么多东西给你们造啊?”刘美玲不觉得这事儿能行。
“让她试试吧!”最后发话的还是老爷子,平时老爷子不怎么说话,但只要他一发话,家里这些人都会听。
“丫头,你试归试,但不能摘多了,先摘上一袋试试,如果卖不出去的话,以后你就别想了,知道没?”一袋脆枣大概能有六七十斤,想试的话就足够了。
最近孩子们又交学费,每人八十,家里四个学生,一共三百多块钱,李会生去村里借了又借,才把学费给凑齐了,如果不想法赚钱,总不能下次还和人家借吧?所以老爷子想着,红钦愿意试就试试,万一能挣钱呢?
有老爷子发话了,其他人就不说什么了。
第二天正好是礼拜六,红钦天还没亮就起床了,她穿好衣服走出房间,外面刘美玲和李会生已经在等着红钦了,虽然说不喜欢红钦折腾,但既然已经决定让她试试了,家里人也会帮忙的。
“嘻嘻,爸爸,娘,我就你们会帮我的。”红钦笑嘻嘻的和两人打招呼。
“就你瞎折腾,就应该让你自己去树地里摘枣。”刘美玲用手指头戳了戳红钦的额头,“白给我们添活儿,看你卖不卖的出去。”
刘美玲当然是希望能够卖出去的,不然也不会一大早的起来跟着红钦去摘枣儿。
因为是第一次,不知道能不能卖出去,所以红钦只摘了一袋子脆枣,并没有弄其他的,摘得时候,也有顺带着把枣树叶也摘了,这样才能看出来。是真的新鲜,而且树叶上还有露水呢。
等到摘满了一袋子,李会生给背回家,这时天刚亮,吃过早饭之后,红钦又在家里找了两个编织袋子,和一个大纸板,在纸板上写上新鲜的金丝小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