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去。”孟鹤云搁下笔,起身。
“你明日就要去书院了,还是抓紧时间复习功课吧。”林多福好心相劝。
“无事,我都完成了。”
在孟鹤云强烈要求下,林多福也不再劝,只取了草帽给他戴好,叮嘱他戴好竹筒,灌满清水。
于是三人一起背上背篓上了山。
这山也是有讲究的,大雍朝男子十六岁成丁,成丁之口可以分到2亩良田和10亩劣地,孟家村山多田少,于是劣地就用山头充数。
当然新帝仁慈,只收良田的三成收入为税收,而劣地是不计入税收的。
孟石家已有2个儿子成丁,所以算上孟石分家是分得的10亩劣地,就应该有30亩的劣田,村长就按照亩数拨下了1座半的山给孟石家,另一半山则预留着给孟三成丁分配。
登记造册之后,就归属于孟石家了,若要调换或者卖给同族人,只要两家同意,去村长说一声,由里正修改即可。
实际上,孟石家可用的就有两个山头,这就是为何古人喜欢多生儿子,就是因为生了儿子可以分田地,而女儿就没有这个优待了。
这次他们上的山,就是孟石家自家的山头。这座山多竹子、雪松、杉树;另座山则多女贞树、核桃树、槐树。
两边道路十分难走,各种爬藤又带刺地植物随地乱爬,就算有孟鹤云挡着,林多福也总是不小心被刺到,好不容易爬到开
荒所在地,她全身已经被刺了个遍。
做农夫可太不容易了。
“这就是了。”孟二圈了下眼前的地。
呃。
和规整肥沃的良田比较,眼前的荒地各种杂草丛生,就算已经除掉草地的地方,裸露着各种坚硬石块,而土地下面还有盘根错节的各种植物根系和乱石块,想要清理干净,起码反复翻土三次,才能勉强不会再长出杂草。
但并非翻完就可以种植,这之前,还得拿肥料养地。孟家村以及附近的村子主要靠动物粪便、人粪来当肥料,所以路上干干净净,每家茅坑都是宝贝。
也就是说,眼前的荒地,今年就不要想产出了,毕竟家里的肥料要供应给良田都不够,更别想供应这荒地了。
“任重道远啊。”林多福蹲下,抓了一把土,叹息。
孟鹤云也随着她蹲下,正好挡住孟二的视线。
“你是有什么打算?”
“嗯,我想让家里种姜,也好让孟家自己有个赚钱的营生。”
林多福从系统里找到彩信功能,按下拍摄键,将土质图片发给林志雄。
林志雄是20年代农科大毕业生,虽然后来从事的行业不再和农业有关,但基础知识还是扎实的。
“爸,你帮我看看,生姜用这种土质能种吗?另外,我还需姜种和生姜培育方法?爸,发财致富就靠你了。”
发送……成功!
林多福最后打算先回家自己培育一下那块药店买的姜,多培育一些,明年就拿拿这些姜来当种子了。
看完了荒地,孟二带着两人去砍竹子,他对这座山熟悉的很,哪里有竹林,他能用最短的路径到达。
跟着孟二又弯弯绕绕,走了一刻钟,就到了一片竹林。
“哇,还有竹笋。”林多福惊喜,“这么多,你们不来采吗?”
5月的时节,正好是吃笋的季节。
“这东西也不能当饭吃,吃多了胃疼,采了去卖,集市上也无人买,毕竟随处可见的山货,不值钱。”孟二对于林多福这么惊喜,反而觉得奇怪。
“这笋可是个好东西,炮制成笋干,不但能做菜,和花生一同煮成花生笋干,还能用来过年待客的零嘴。”林多福打算挖几棵回去,做成笋干,去问问赵东升收不收。
孟二从未听过笋有制成笋干的,但林多福实在是个会做菜的,这几日她做的那些菜,他虽然也从未见过吃过,但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好吃。
于是,林多福让他挖笋,他就帮着一起挖,顺便还把她要的竹子整整齐齐砍成合适的长度扎好,等会可以放在背篓上一起扛下去。
“咦?这个是芦笋吧?”
林多福指着一根青绿色瘦瘦小小的笋头问孟鹤云。
孟鹤云仔细看了看,点点头。
林多福不确定地问:“我怎么记得这是外国菜,古代就有这芦笋了吗?”
孟鹤云沉吟片刻,抬头看了眼远处的孟二,小声给林多福科普:“芦笋,又称龙须菜、石刁柏、门冬薯,为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芦笋原产于地中海沿岸,于20世纪70年代初从美国引进。目前,东北、华北、四川、新疆等地有野生芦笋。除了营养丰富之外,芦笋还具有惊人的医疗价值,甚至有抗癌之用。”
“这个朝代并不和我们古代重叠,它是一个全新发展的朝代,所以,有不同于我们那个世界的植物分布,也是情理之中。”
林多福了然地点头,比如这么美味的笋,当地人竟然嫌弃它为鸡肋。
既然确定这真是芦笋,林多福和孟鹤云就仔细搜寻,还真被他们在一处溪流处,找到了一大片。
“我们采一些,明日带去药铺问一问,也许这芦笋在大雍朝还是一种中药。”
于是两人,小心翼翼挖了一些,林多福脑子里还有个主意,这芦笋也是根茎类植物,若是可以养殖,也是一项出息。
她同样拍下照片,传给了林志雄,并问了芦笋的养殖方法。
林多福记下了地点,小心翼翼放在了自己和孟鹤云背篓里,又挖了一些竹笋,但也不敢放多,两人都是脆皮现代人,体力实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