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同庆啊!
孟家差点要放鞭炮庆祝了,五个月,整整五个月,终于耳根清静了!刘氏也高兴坏了,那一晚,她第一次睡了一个好觉,神清气爽,感觉一下子年轻了十岁!
看到了这显著效果,她也有了信心,接着又给小四行针了一周后,效果更明显了。
这小家伙就像变了一个人,情绪稳定了,大动作也有了飞跃式进步。白天能独自安稳坐在榻上,玩玩具,玩累了,还能独立入睡,一下子从问题婴儿变成了一个天使宝宝。
可喜可贺!
林多福想着这些事儿,星宝也睡着了,门外传来孟三的轻声呼喊。
“嫂子,堂哥来了。”
林多福赶紧起来穿上薄棉衣,轻轻开了门。
孟三指了指门口,林多福点头,关好门,两人快步走到大堂。
“大堂哥,怎么了?难不成贺子娘出事了?”林多福赶到门口,忙问。
“不是贺子娘,是孩子们。”孟鹤田语气焦急,“大丫、二丫晚上突然发起热来,也不知道怎么了,你大堂嫂,叫你赶紧过去一趟。”
“我去拿药箱,马上来。”林多福匆匆回去,敲响了刘氏的门,刘氏早就被惊醒了,忙开门问:“怎么了?”
“大丫、二丫发烧了,我去看看。娘,你帮我看着点星宝,她夜奶吃过了,应该能睡到明天早上。”
“好!”刘氏满口答应。
孟三帮林多福拿来了蓑衣,又帮她背过医箱子,举起伞,等一切准备妥当,就赶紧去了孟鹤田家。
孟鹤田家也重新翻修了一番,他们也分了两进,为了方便孟鹤田处理村里的事情,进出方便,他一家挪到了前院,孟海和王氏,还有爷爷奶奶就挪到了后院。
路上,孟鹤田简单说了贺子娘的事情,贺子娘一开始不愿意离开,是老刘氏亲自去请,这才请动,现在她已经搬到孟鹤田后院,就住在老刘氏隔壁的厢房。
林多福感叹,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
姚氏候在了前院门口,看到孟三撑着伞,护着林多福往家里赶来。
她突然发现,孟三长高了好多,原来还没有她高,现在竟然和孟鹤田一般高了!远远看着,已经有了男人的样子。
但,他和多福是不是靠的太近了些……!
三人到了近前,孟三把伞收了,露出一张稚嫩的脸,姚氏到口的话,又咽了下去……算了,才十四呢。
“堂嫂,大丫、二丫呢?”林多福抹了把脸上的水珠。
姚氏连忙递出一块毛巾,然后引着两人往两个丫头的房间:“现在我们单独住了前院,房间就多了,他们两个住了单独一个房间,现正躺着休息呢。”
“爷奶他们?”林多福不见四位长辈,边走边用毛巾擦脸,还不忘问一下长辈。
“他们在后院睡着,没去惊扰他们。”姚氏压低声音,“贺子娘也安稳睡着呢。”
林多福点点头,也放低了声音:“大丫、二丫两人今日可是淋雨了?”
姚氏点点头,但又有些不确认:“也不算淋雨,只是从后院的菜园子去采了些蔬菜,打着伞呢,只淋湿了点手脚而已。”
大雪之中有很多细菌、病毒,突然遇到高温融雪,细菌病毒会浸润在空气中,随着大雨落下,孩子们身体免疫力差些,会比大人更容易中招。
大丫、二丫可能感染了病毒。
“嗯,我先进去看看。”林多福掏出四只棉口罩,“大家戴上吧,可以有效隔离病毒,尽量让大家不要感染上病毒。”
三人看着这奇奇怪怪的一块白纱布,看着林多福的动作,虽然有疑问,但现在林多福就是最靠谱之人,就算有些疑虑也照模照样戴上了。
见大家都戴好了,林多福走到了两孩子身边,手感额头温度很高,估摸着有39度以上,且还一直喊着要喝水。她又看了孩子的舌苔、喉咙、眼皮,发现大概率应该是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感染,引起的发烧。
她试着把了把大丫的脉相,好吧,还是啥都没听懂,但两小孩发热、面红、口渴的症状,她有八成把握是细菌或病毒感染,便开了“白虎汤”的方子。
在雍朝的,这些方子都是私密,所以她开的这道汤剂是她在现代《中医药方集》看的,在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感冒、肺炎、乙脑病毒感染等。
她脑中浮现出白虎汤的丹方:石膏50克、知母18克、粳米9克、甘草6克。
这方子很简单,只有四种药材,但效果却非常好,林多福拿出自己的《诊疗本》,写下病症,结论,再写下药方,这个药方她根据大丫的体重,剂量酌情做了减少。
此前这本本子上只有小四一个案例,现在又多了大丫二丫的案例。外伤手术后,多有感染发烧,两个孩子的病例,是林多福极为需要的临床数据。
她为了理论联系实际,让她的针灸水平提高,以后在给小四外科手术时,能更好地止血、平气、理疗,所以她要多试验一些病症,多收集一些临床资料。
熟能生巧、量达质变,全身经络对人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四做完手术之后,也需要复建,针灸对于他来说,在古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复建手段。
林多福细心写完方子,打开药箱,从药格子按照药名取出草药,一一秤好。有些老师傅,手上掂量一下,就能抓准,而她这种非专业人士,抓药道行浅薄,只能慢慢秤。
“堂哥这一贴药,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给大丫二丫分别煎好一贴,当即灌下。”林多福将两贴药给孟鹤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