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靠文化输出在异世出道(529)

作者:锦屏韶光 阅读记录

今天,珍妮和坎贝尔夫人如往常一样外出参加社交活动,而坎贝尔先生则去剧院工作。家里只剩下爱德华一个监护人,正当艾琳娜拿着《拉维妮娅》的稿子来到会客厅时,听到他正拿着报纸与伯克利讨论一则新闻——“偏僻道路惊现大量马车”。

由于卢恩顿的娱乐活动实在太少,一个小小的传闻都能让大家津津乐道好几天。

“这么说来,”伯克利听到爱德华的疑问,忍不住笑出声来,看向刚走进来的艾琳娜,“你们都不知道这个新闻的原因吗?”

爱德华不明所以地摇摇头:我们该知道吗?

“好吧,”伯克利耸了耸肩,笑着对艾琳娜说,“艾尔,你也不知道吗?”

爱德华默默翻了个白眼。

看到伯克利笑得那么开心,艾琳娜顿时提高了警惕,“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确实和‘你’没什么关系,”伯克利在“你”字上重音道,顶着大舅哥的杀人目光特地坐近了一点,用爱德华听不到的音量小声提示道,“想想你最近都在写什么?”

写什么?艾琳娜看了看手上《拉维妮娅》的稿子,这和偏僻道路有什么关系?

——等等,马车?

她倒抽一口凉气,不会是她想的那样吧?

见她似乎明白了,伯克利忍不住偷笑,“干得漂亮,艾尔。”

“咳咳,”爱德华清了清嗓子,视线如刀般射向伯克利。

“你怎么知道的?”艾琳娜尴尬了一会儿,立刻反击道,“该不会你也是其中的一员吧?”

“冤枉啊!”伯克利倚靠椅背,一手撑着头,温柔的笑意中透着股心知肚明的暧昧,“我只不过消息比较灵通而已。”

爱德华默不作声地挪了过来,站在伯克利前面,将他整个人挡住。

居然敢在他面前撩他妹妹,当他是死人吗!

第316章 狼人黯然失色

在伯克利公爵的殷勤邀约下, 这天晚上,坎贝尔夫人不由得向自己的丈夫提到这件事。

“我们真的要接受他的邀请吗?”她穿着柔软的睡衣,坐在古朴的胡桃木梳妆台前, 一边细心梳理着头发,一边犹豫地问道。

虽然说,整个社交季, 伯克利公爵的行为一直表现得异常殷勤,似乎完全被艾琳娜迷住了, 并不像他们原本以为的那样,只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可是, 即便几个月过去,那种恍如梦幻、虚无缥缈的感觉始终未曾褪去, 直到现在, 她依然觉得这件事好像没有完全落到实地。

“艾尔怎么说?”她的丈夫坐在床上, 从剧本里抬起头来问道。

“她说看我们的安排。”坎贝尔夫人耸了耸肩,轻描淡写地答道, “其实就是默认了。”

“那就去呗,”坎贝尔先生轻松地道, “据说伯克利的家族庄园堪称豪华呢,我们也可以去见见世面。”

“但是……”但是这种行为传达了一个明显的信号,就像现代人所说的“见家长”一样,一旦接受了这样的邀请, 几乎就意味着两家人的关系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可能再过几个月,在他们秋冬返回卢恩顿之前,没有意外的话,伯克利就该求婚了。

坎贝尔夫人叹了口气, 脸上有些微妙的复杂表情。“这也太快了吧,我还没有准备好呢。”

“难道如果她像珍妮一样,你就准备好了?”坎贝尔先生调侃道,语气中带着几分轻松,“艾尔你嫌太快,珍妮你嫌太慢……再说了,订完婚又不代表立刻结婚,就算再拖上一两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提到珍妮,坎贝尔夫人不禁再次重重叹了口气,“老实说,我怀疑珍妮是不是已经有喜欢的人了,她最近看起来对一切都没了热情,态度特别冷淡。”

“可能是那些社交活动太多,她感到有些厌烦了吧。”坎贝尔先生安慰道,“不着急,反正大不了明年再看看。”

虽然但是,眼看今年是没有什么机会了,坎贝尔夫人只能接受这个现实。

很快,母亲答应去伯克利的庄园度假的消息就传遍了坎贝尔家,不过,在出发之前,他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最紧要的是找房子,坎贝尔夫人已经难以忍受家里狭窄的空间了,甚至连邀请朋友参加舞会的空间都没有,在她的抱怨和催促中,坎贝尔先生不得不连着发好几封信给艾琳娜的祖父,“菜菜,带带。”

作为伯爵,祖父手里当然有不少卢恩顿的地产,虽然父亲作为次子无法继承,但是免租金租用一栋总是可以的吧?现在大歌剧十分成功,还有伯克利公爵这样的未来孙女婿,家族是不是该给点支持啦?

不得不说,父亲的招数有一套的,在他们准备度假之前,祖父便慷慨地答应让他们住进一栋别墅里,那栋别墅同样位于索霍广场,但有一些地方仍需修缮,等他们度假归来,便可以着手搬迁。

听到这个消息,一家人都很开心,坎贝尔夫人联系了那栋别墅的管家,看看修缮期间是否需要额外添置些什么家具或物品。

而在坎贝尔家忙碌的时候,《卡塞尔杂志》无声无息地发布了。

“你要看的《自然》,”在家里,威尔斯将杂志递给自家妹妹。

“我没什么心情看,”妹妹挥挥手,沮丧地道。

“怎么了?”威尔斯顿时坐直了,严正以待地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妹妹叹了口气,“我可不想看到又一堆指责《拉维妮娅》的评论文章。”

说实话,《拉维妮娅》在过去的一个月里,确实遭遇了许多评论家的猛烈抨击。尽管少数几家报纸理智地分析了剧情,指出男女主角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但绝大部分报纸则毫不留情地批评它是“浪子文学”的代表作,认为这样的故事应该被读者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