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同类们毫无进展, 博尔德也颇感无奈。他决定再给那些“进阶学习过”的吸血鬼一个机会,要求它们交上最新的“作业”,寄给艾琳娜批改一番,看它们是否还能挽救一下。
吸血鬼们吭哧吭哧写作业的时候,其他同行的口口作者也在出版商的催促下挖空心思寻找新的创作方向。而赫尔曼却忙着另一件事——他的《珍珠》杂志终于印刷完成了。
由于是限量发售150份,它只是手工排版——也就是将每一页内容用金属字块拼成——耗时较长,不过一旦排版完成,实际印刷的速度非常快,短短一天便已全部印妥。如今,赫尔曼的手边整整齐齐地堆放着150本崭新的《珍珠》。
他从中自留了五本,一本准备交给艾伦先生,另外四本打算作为传家宝(?)等待日后升值。所以,只有145本投入市场提供给读者预订。
不过,在教廷的人来要走他的书籍之后,还问过赫尔曼接下来要印什么,当时他肯定不敢撒谎,所以——要不要将《珍珠》寄一份给那位教廷人员呢?
“问题在于,他到底是暗示我将杂志上交,还是只是随口一问呢?”赫尔曼思考着这个问题,“……随口一问的几率太小了吧,那种审查人员,恐怕连每一句闲话都带着目的吧。”
为了以防万一,他决定主动上交一本《珍珠》,寄给教廷方面,以示坦诚。毕竟,对方来询问的时候,他也意识到教廷审查的重点在于那些令人恐惧的内容或者涉及“少见的神祇”的书籍,而《珍珠》不过是一本描写上流社会口口生活的杂志,既不骇人也不触及神的议题。
只是这种主动上交,有一种……鸡给黄鼠狼拜年的提心吊胆,所以赫尔曼决定,先把杂志寄给预订的读者,一切都搞定后再上交给教廷。
寄送过程十分顺利,仅仅两三天时间,145本《珍珠》便被安全送往各位读者留下的地址。完成这一切后,赫尔曼写下了一封解释信,将它连同一本杂志包装妥当,交给自己信得过的跑腿手下,让他送去教廷新成立的“出版事务协调中心”。
这正是诺曼伯爵为了调查地下出版物而设立的对外名义部门。
“放下就走,别多话。”赫尔曼语重心长地嘱咐道,“千万别送错地方,尤其不能送到审查部。”
如果真送错,那可就真是羊入虎口了。
心腹跑腿郑重地点头,按赫尔曼的指示,将盒子稳妥地送到了“出版事务协调中心”的办公桌上。
“这个盒子是哪里来的?”忙了一会儿,诺曼瞥见一个陌生的盒子,不禁皱眉问道。
“哦,是一位出版商送来的,”助手拿着赫尔曼附上的信回答,“之前我们去审查他的印刷品时,我随口问了他接下来的出版计划,他说了这本杂志,现在印完了,就送过来了。”
诺曼不置可否地点点头。
一般来说,这种主动送来的出版物大多与他们要调查的内容无关。然而助手兴致勃勃地拆开了盒子,取出其中的杂志,“听说这本杂志限量发售150份呢。”
可惜,等他们调查完集中销毁之后,恐怕只剩下149本了。
这本杂志的封面设计极其简洁,只写了“珍珠”、“月刊”、卷名和印刷厂的信息,看起来朴实无华,与25镑的售价完全不符。
然而,当他翻开第一页时,一个熟悉的名字瞬间映入眼帘——艾伦先生!
“居然是这位作者!”助手不禁眼前一亮,终于明白了这本杂志为什么能卖到25镑的高价。
虽然之前没怎么接触过霍利维尔街的最新书籍,但在审查的过程中,他确实经常听闻艾伦这个名字,对于他的才华,那也是相当敬佩。
作为一个多年来在审查岗位上工作的人,他早已对各种低俗作品免疫,甚至达到了“面无表情读黄书”的境界。
然而,艾伦先生的作品却不一样——无论他身体多么疲惫、精神多么倦怠,只要开始阅读艾伦的书籍,哪怕只是一小段文字,甚至不需要看到完整的一场口口戏份描写,他都会精神一振,兴趣盎然。
艾伦先生的实力,可见一斑!
助手心痒难耐,恨不得立刻拜读艾伦的作品。然而,这毕竟是公共场合,万一阅读时不小心露出什么异样反应,那可就太不体面了。于是,他刻意跳过了那篇马车故事,随意浏览了一下后面的内容,确认没有太多需要关注的问题后,将杂志合上,放在一边。
“没什么需要注意的,都是上流社会的内容,”他十分坦率地道。
诺曼点了点头。
然而,下班之后,助手特意留到了最后,趁着办公室里空无一人,将这本杂志悄悄塞进自己平时带回家的资料堆里,装作若无其事地离开了。
虽然按照规矩,未完成的审查工作带回去加班是完全合理的,但他仍然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心虚,好像正在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不过确实在做见不得人的事呢。
助手是个单身汉,平日里住在绅士俱乐部,这里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他超喜欢这里的。
“你回来了,”他的邻居——一位中年绅士和他打了个照面,看到他一副偷偷摸摸的样子,不禁觉得有些好笑,“怎么瞧着这么鬼鬼祟祟的?是不是又审查到什么有趣的内容了?”
助手明面上在哪里工作,经常居住的的人们都能打听出个大概。
助手讪笑着摆摆手,“哪有的事,只是一些普通的工作文件。最近事务繁忙,带回家加班罢了。”说着,他故作轻松地扬了扬手中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