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她不知道, 也或许她不在乎,”斯蒂芬夫人轻轻耸肩, “谁说这一定是悲剧?万一作者给了他们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呢?”
尽管南希和斯蒂芬夫人都倾向于认为这篇参赛作品更可能是一个充满遗憾和反思的悲剧故事,但这种理性的推测丝毫未能阻挡年轻读者们的热情。
“我实在等不及想知道他们接下来会怎样了!”年轻夫人兴奋地说道,“女主会不会用她的温柔和坚持,彻底感化男主, 让他变成一个忠诚的伴侣?”
“或者,男主的矛盾挣扎会让这段感情无疾而终?”南希戏谑地道,“说实话,我还挺好奇作者会如何收尾的。”
不管如何,这篇故事似乎取代了其他浪子文学, 成为小姐和夫人们的新宠,而原本不知道该怎么写这一类小说的小作者们,也仿佛找到了一盏指路明灯,纷纷潜心研究这篇“范本”,试图从中提炼出花花公子受欢迎的秘诀。
“这确实和我写的男主角完全不同,”一位初出茅庐的作者在咖啡馆里对同伴感慨道,“他不是一个纯粹的、道德低下的坏人,也不是一个毫无瑕疵的好人。这种矛盾和复杂性,才是他吸引人的关键。”
“是啊,”同伴点点头,继续补充,“你之前写的那种就太坏了,那种单纯只想玩弄女性的男士,我真不知道他为什么能成为你故事里的男主角,还要给他配一个那么优秀的女士当妻子,难怪大家都不喜欢看……”
“我承认那是个失败的尝试,但你说得也太刻薄了吧,”作者叹了口气,“不过,你说得对,《拉维妮娅》里的男主角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浪子不等于反派,他必须得有点人性的闪光,哪怕是藏得再深,也得让人相信他不是完全无可救药。”
“你终于明白了!”同伴微微一笑,调侃道,“我早就提醒过你,你还一口咬定‘读者就喜欢这样’。现在知道真正吸引读者的是什么了吧?”
两人激动地交换着自己的想法,手边的咖啡早已冷掉,但她们完全没有注意。
伴随着社交圈对《拉维妮娅》热烈讨论的持续发酵,《女士月刊》的销量也一路飙升。这种异乎寻常的现象,很快引起了征文活动主办方的注意。
“‘正确引导女性择偶观’的征文活动,居然催生出了一波‘浪子文学’热潮,”编辑们翻阅着堆积如山的读者来信,哭笑不得,“真是前所未有的黑色幽默。”
“听听这个,”一位编辑念着其中一封读者来信,“我的女儿最近喜欢上那些花花公子的故事,不管那些男主角有多么品德败坏、道德恶劣,她都坚定不移地相信女主角能拯救对方,将对方改造成好男人,这真是太让我头疼了,虽然这篇《拉维妮娅》的男主角看起来也并不是什么绅士,但他比其他男主角好太多了。更重要的是,看完这篇故事后,她放弃了那些廉价小说。我不得不说,谢谢这篇故事,也希望它真的能改变我女儿的择偶观。”
“……看来《拉维妮娅》做得很不错啊,”编辑不禁摸了摸下巴,“就读者的反应来看,这篇故事带来的反响是最热烈的,连查尔斯先生的作品都无法办到。”
“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太早,”一位编辑摇摇头道,“不过的确开了个好头。”
“这难道就是……”那位编辑说了句俏皮话,“瓦解敌方阵地的最佳策略,是从内部发起攻击?”
“哈哈哈哈,”办公室里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一步确实很有效,”奥查特夫人认可道,“就我现在收到的稿件,有不少男主角都从街头混混似的浪子改成了善良体贴的男士——只不过对所有女士都善良体贴。”
“好吧,这总比迷恋一个坏人要好一些,”编辑们思量再三,也不得不承认,“虽然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这确实会是一个悲剧,对吧?”有位编辑再次确认道,“可千万别最后弄成了幸福美满的大结局。”
“当然,”奥查特夫人肯定地道,“作者女士是一位成熟的作家,既然她说是一个悲剧,那肯定不会让人失望。”
而此时,远在德博恩参加戏剧节的艾琳娜,此刻正头疼地盯着自己极力防范的目标——那位名声在外的花花公子谢泼德先生。此人正站在远处,满脸笑容地与一位贵夫人交谈甚欢,而艾琳娜清楚地感觉到,身旁的珍妮特心情随着这一幕的发生急转直下,仿佛被笼罩上一层低落的阴霾。
虽然卢恩顿的贵族社交圈确实狭窄,大型活动上常常撞见熟面孔,但这次未免也太过巧合了!
艾琳娜用审视的目光直逼爱德华!她严重怀疑这位一贯不靠谱的哥哥泄露了他们的行程,否则谢泼德怎么会如此精准地出现在这里?
爱德华似乎感应到了某种危险的寒意,不自觉打了个哆嗦。当他转头看见自家妹妹正用锐利的眼神紧盯着自己时,连忙摆出一副无辜的表情,轻轻摇头,一边做口型:“我真的不知道啊!”
与此同时,坎贝尔夫人的声音在不远处响起:“珍妮,珍妮?”她似乎在与一位好友交谈了几句,随后转头唤珍妮特。被喊了两声后,珍妮特这才恍然回神,急忙调整情绪,走过去与那位夫人寒暄起来。
趁此机会,爱德华悄悄挪到艾琳娜身边,压低声音解释道:“我发誓,我真的不知道他会在这里!这完全是个意外!”
艾琳娜半信半疑,上下打量了一番他,才大发慈悲地说道,“最好是意外,否则……”她轻哼一声,没有继续往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