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这件事实在太过匪夷所思,消息在卢恩顿迅速传播开来。乔治在俱乐部呆了一上午,已经听到了许多个版本的故事,包括一种极为离奇的说法:“《怀特的故事》中所有主演都曾经在恐怖屋扮演过亡灵,甚至现在还偶尔去兼职。”
最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乔治是嗤之以鼻的,恐怖屋吓人和戏剧演员是两个根本不搭界的领域,就算怀特的演员身兼二职,但这也不意味着所有演员都是如此吧。
别的不说,戏剧演员的收入完全可以过得十分滋润,还去恐怖屋吓人,他们图什么呢?图吓人好玩吗?
这一匪夷所思的消息居然得到了欢乐之家的确认,据这些贵族的仆人们回报,当他们询问这一流言是否真实的时候,音乐厅的经理大方地认领了下来,“并不是所有欢乐之家的戏剧演员都是这样的,因为《怀特的故事》是一部情节剧,对唱功和演技的要求不高,所以用自己人会更方便一些。”
仆人们对于这种回应只当是对方谦虚,“难怪怀特和格林变身之后,总有种让人胆寒的魅力。她们在恐怖屋扮演亡灵的时候,肯定花了很多心思去研究如何吓人。”
“事实上,他们现在也会去恐怖屋兼职,”经理耸了耸肩道,“或许这是他们磨练演技的一种方式吧,没准下次你们去恐怖屋,还能近距离接触怀特的演员呢。”
听到这样的回答,仆人们连带听转述的贵族们都沉默了。
谁家演员磨练演技去鬼屋扮鬼啊?!难怪那三个跟踪者一路跟进了恐怖屋,他们也没想到一个戏剧演员半夜还要去恐怖屋给自己加戏吧?!
这是何等专业的精神啊!就是听着有点神经。
“大概再也没有街头帮派敢对《怀特的故事》的演员们动手了,”蹭听的乔治忍不住感叹道,“谁知道跟着跟着,他们会不会用那些恐怖屋的手段,吓人一跳呢?”
看看前车之鉴吧,那三名跟踪者都被守夜人送到疯人院去了。
第204章 新自由者俱乐部
“震惊!威斯敏斯恐怖屋最新活动排练现场竟吓疯路人!”
当艾琳娜在报纸上看到这个标题, 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新闻一出,还有谁敢去恐怖屋啊?
即便这篇文章详细采访了一遍当事人、和当天晚上的围观群众, 将前因后果诉说得十分清楚,完全是那三名跟踪者的咎由自取,而他们误入的最新活动“求生”, 现在还在筹备中。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个尚未问世的‘求生’活动与以往的活动截然不同。”记者在文章里诉说, “它只允许一名游客独自参与,游客必须在黑暗与稀薄的月光下摸索前行, 寻找散落在不同房间中的水晶球。只有少数房间和走廊有几盏煤油灯,是一个比《鸦羽之宅》镀金挑战更为可怕的活动。据说只有达到宝石段位的勇敢者, 才有机会开启这项试练。”
“可怜的三位跟踪者, 就这么跟进了他们布置好的活动场馆, 而剧组的演员们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按照剧本顺利完成了他们的演出, 结果竟是将这三名不速之客吓得精神崩溃。”记者还亲自去了一趟疯人院,“当笔者亲自探访疯人院时, 这三人显然已经丧失了理智,他们逢人便狂言自己亲眼看到了亡灵。然而,当问及具体细节时,他们的描述却显得混乱不堪。”
“这告诉我们, 即便是午夜,也最好不要踏入威斯敏斯区的恐怖屋,”记者最后警告,“谁知道这些敬业的亡灵演员们会不会在那里排练他们的最新活动呢?”
尽管报纸上的报道看起来言之凿凿,艾琳娜却心知肚明, 所谓的“求生”活动不过是个尚在筹划中的项目罢了。亡灵们连“逃脱”环节都还在测试阶段,怎么可能半夜三更去排练一个连影子都还没有的“求生”?这里面肯定有隐情!
想到这里,艾琳娜立即以艾伦先生的名义给威廉写了一封信,想要探明事情的真相。她一方面担心亡灵们真的露出什么马脚,引来裁判所的注意,另一方面则担心恐怖屋的声誉受到影响。无论是什么活动,“把人吓疯”绝对不是什么好名声。
好吧,或许对于恐怖屋来说,这样的传闻反而能为它带来更多的名气,但名气再大,如果游客因此不敢来了,那又有什么用呢?
“我完全可以理解那三名跟踪者,”那些已经尝试过恐怖屋活动的小队并没有在意所谓“吓疯”,坦白讲,即便他们早有心理准备,带上恐怖屋专门为“探灵”活动准备的道具,并且清楚这一切都是虚构的,进入恐怖屋时还是被吓得魂飞魄散。更别提那些毫无准备、误打误撞进入其中的游客了。
欧文对此深表同情地对队员们说道,“就算他们只是误入‘探灵’活动,都有可能被吓疯呢。”
更何况,这次是“求生”!光是看活动内容,连自诩胆大的欧文都感到心惊胆战。更不用提那参加条件——只有达到“宝石段位”的人才能参加。要知道,恐怖屋的段位从青铜、白银、黄金一直到宝石,越往后越难升。哪怕有人天天参加恐怖屋的活动,每次都能成功,至少也得花上半年才能升到宝石段位。
“除非那个人天生没有恐惧感,”欧文想起宝石段位的难度,不由得揣测道,“不然,我觉得一个正常人恐怕永远也达不到宝石。”
同伴们悻悻地点头赞同。
“那篇报道出来后,恐怖屋的新游客明显减少了,”一位同伴叹了口气说道,“我们现在有了这么多队友,可为什么总是凑不齐四个人呢?”